理论教育 北宋陪都公署园林︱河北古代园林史纲

北宋陪都公署园林︱河北古代园林史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匆匆忙忙迁都洛阳,这是向敌人示弱,难以显示朝廷的威力。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军事重镇,把守宋都汴京北大门。作为拱卫东京开封府的“北门锁钥”,其军事重镇的地位较为突出。北京大名府,其城市建造皆拥有完善的维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公共管理体系。

北宋有四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都掩埋在了现在城市的地下,只有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是唯一一处地面可见遗址的京城范本。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十二月,罢相的吕夷简到大名府任职。康定元年(1040年)五月,宋仁宗让他以右仆射复入相。吕夷简在大名近一年半时间里,实地考察大名御辽的战略位置,把大名府(天雄军)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情了解得清清楚楚。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在今北京东部的蓟州、通州和唐山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朝廷文武官员不知所措,有人主和,有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

图5-11 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画像

吕夷简坚决反对西迁或讲和。他对宋仁宗说:“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22]

图5-12 吕夷简(978—1044年)画像

他主张“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23]。如若皇上迁都洛阳,使契丹不加抵抗渡过黄河,那时,没有黄河天堑作为屏障,洛阳城墙再高,城池再深,也难阻挡敌人的进攻。契丹欺软怕硬。匆匆忙忙迁都洛阳,这是向敌人示弱,难以显示朝廷的威力。应该建都大名,表现出皇上要亲征的决心,这样才能粉碎契丹南侵的图谋。

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军事重镇,把守宋都汴京北大门。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主张,于当年五月把大名府定为北京,领十二县:元城、大名、内黄、成安、魏、莘、临清夏津、清丰、冠氏、宗城、馆陶。而契丹听说大名设都后,果然打消了南侵念头。

也就在这一年,以枢密副使任中师为修建北京使,以内侍皇甫继明为修建北京副使,开始准备营建北京大名府。

图5-13 宋代北京大名府遗址图(今河北省大名县城东北)

后因皇甫继明大兴土木,极尽铺张,改由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程琳主持修建,以翰林学士苏绅为修建北京副使。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朝廷拨付“内藏库缗钱十万”,于当年八月开始修建。

北京行宫是在后周太祖郭威所筑皇城基础上依东京汴梁都城式样修建,宫殿“略如都城”,收缩规模,设置宫城、内城、外城。宫城周1648.5米,即宋真宗驻跸行宫。以宋真宗驻跸行宫中门为顺豫门,以行宫正殿为班瑞殿。城南三门:中曰顺豫,东曰省风,西曰展义。东一门曰东安。西一门曰西安,北一门曰靖武。顺豫门内东西各一门,曰左右保成。次北班瑞殿,殿前东西门二:东曰凝祥,西曰丽泽。班瑞殿东南为时巡殿殿门,殿门二,东景清,西景和,内为时巡殿,再北为靖方殿,再北为庆宁殿。(www.daowen.com)

宋史·地理志一》记载,其外城四十八里二百零六步,门一十七。南面三门:正南南河,东南砖,西鼓角。北面二门:正北北河,其西北砖。东面二门:正东冠氏,东南朝城。西面二门:正西魏县,西南观音。有水关二:上水关善利,下水关永济。升元城、大名为赤县。

考古实测得出,现存城墙遗址周长约22.2千米,南北长6.8千米,东西宽5.7千米,外城周长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城内左右四厢二十三坊,曰永宁、延福、靖安、惠安、宜春、敦信、安仁、善化、七贤、大安、德教、宜春、崇化、三市、普宁、广利、长乐、景行、景明、凤台、延康、福善、保安。

宋代修筑北京耗时五年,使大名府不仅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具有防御辽兵南侵北大门的功能。

《水浒传》说大名府“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并不夸张。

主持建造者程琳(985—1054年),字天球,今河北省博野县程委村人,为理学家程颐程颢之父程珦之兄,宋朝大中祥符举人。在抵御西夏、契丹和治理地方上皆有贡献。程琳坚守大名十年,在不扰百姓情况下,“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24]他说:“打仗的时候修楼橹(用来瞭望敌情和射杀敌人而搭建的高台),不用给老百姓要木料。”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寇准去相职。在大中祥符年间知天雄军,镇守大名府。一次,辽使经过大名府,明知寇准已被罢相,挑衅说“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寇准说:“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意思就是,有我坐镇大名府,看你胆敢南犯?相传寇准还曾为大名撰联:“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25]

图5-14 北宋北京大名府故城遗址(今河北省大名县城东北)

大名府城垣轮廓呈卧牛状,南北两面明显外突,东南、西北、东北城角皆呈屈曲状,完全不受唐以来常见之坊市四方规整形制。其因或在于,大名府因大运河而兴。隋唐五代时期,大运河南北贯通后,魏州城因控扼永济渠,水陆交通枢纽的便利,迅速成为著名大都会商业、文化中心,也成为河北最繁华富庶的名城大邑。五代时期后唐升为兴唐府,后汉改大名府,北宋大名府地位进一步提高。

作为拱卫东京开封府的“北门锁钥”,其军事重镇的地位较为突出。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平原上,为凸显其军事要塞之作用,以三城环套的格局形成封闭式防御体系。

宋代大名府的城市管理体系已相当完备,按《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里的“潜火队”是最早的城市消防队,“街道司”是最早的环卫工,还有“极深广”的排水沟渠地下水道等。北京大名府,其城市建造皆拥有完善的维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公共管理体系。

作为陪都,北京大名府外城周长都略小于东京开封府,这是尊卑有序的体现。但其规模与繁华,并不比开封府逊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