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镇州园林-河北古代园林史纲|潭园-北方著名的唐代园林

镇州园林-河北古代园林史纲|潭园-北方著名的唐代园林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潭园镇州成德军大都督府潭园,是唐代著名的园林。可见潭园是“冠于诸镇”的北方著名园林。唐末五代,赵王、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割据镇州,“皆雕靡邸舍,崇饰园池,植奇花异木,争相夸赏……”据《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和《刘氏耳目记》等有关史料分析,东圃与潭园不是一处园林,东圃应在真定城东门外今海子岸村附近。从事件过程可看出,东圃,应在远离成德军大都督府衙东部,与潭园不是一处园林。

镇州园林-河北古代园林史纲|潭园-北方著名的唐代园林

(一)潭园

镇州成德军大都督府潭园,是唐代著名的园林。《旧五代史·王镕传》记载:唐景福二年(893年),晋王李克用攻真定,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引兵来救。李匡威弟在幽州发动兵变,夺其兄帅位。王镕感谢李匡威相救之恩,馆于潭园,并在真定为之建造府第,可见潭园在王镕以前已存在。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真定任河北西路查访使,他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镇州池苑之盛,冠于诸镇,乃王镕时海子园也。镕尝馆李匡威于此。亭馆尚是旧物,皆甚壮丽。镇人喜大言,矜大其池,谓之‘潭园’,盖不知昔尝谓之‘海子’矣。”可见潭园是“冠于诸镇”的北方著名园林。清代真定名士梁清标在《雕丘杂录》中也说:“真定潭园之盛,自唐已著,历五代至宋时,屡见名人题咏。”

唐末五代,赵王、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割据镇州,“皆雕靡邸舍,崇饰园池,植奇花异木,争相夸赏……”[11]在真定城内创建了多处园林、园囿。

图4-12 唐代成德军都督府驻地真定的南城门

公元921年,成都军藩将张文礼(原名王德明)发动兵变,把成都军节度使赵王王镕及其家眷杀死在其府中,“遂焚其府第,烟炎镕天,兵士大乱,镕姬妾数百皆赴水投火而死。”[12]可见在他府第中有大片园池成为姬妾投水的葬身之处。在正定出土的《唐孟弘敏及夫人李氏墓志》中记载:孟弘敏曾在天祐十一年(914年)任“成德军东门讨击副使池潭都督官”。可见,在王镕割据时期,曾设置管理池潭园囿的官吏,或许就是一位园林巧匠。

北宋在真定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的欧阳修有关诗的记载,唐宋时期潭园,也称北园、北潭,在真定府衙(今正定县人民政府处)北面,与真定府使廨仅一墙之隔。欧阳修《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诗写道:“北园数亩官墙下,嗟我官舍如传舍。……隔墙时时闻好鸟,如得嘉客听清话。”“葡萄忆见初引藤,翠叶阴阴还满架。红榴最晚子已繁,犹有残花藏叶罅。”

另一首游览北潭的诗《后潭游船见岸上看者有感》写道:“喧喧谁暇听歌讴,浪饶春潭逐采舟。急得心如汝无事,明年今日更来游。”[13]

宋代学者吕颐浩在《燕魏杂记》中详细记载了潭园位置和规模:“真定府城周围三十里,居民繁庶,佛宫禅刹掩映于花竹流水之间,世居云塞北江南。……今真定府使廨,雄盛冠于河北一路。……府治后有潭园,围九里,古木参天,台沼相望。……”可见自唐至宋,一直是一座名园。

(二)东圃(www.daowen.com)

北宋李昉编著的《太平广记》转引《刘氏耳目记》记载:王镕为安置幽州李匡威及其兵将,在真定“遂营东圃以居之”。东圃何处?史籍没有确切记载。据《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和《刘氏耳目记》等有关史料分析,东圃与潭园不是一处园林,东圃应在真定城东门外今海子岸村附近。欧阳修纂《新五代史·王镕传》记载:王镕将李匡威“馆于梅子园,以父事之”。欧阳修特意用“梅子园”之名,说明他肯定王镕安置李匡威兵将之处,不是他熟悉的“潭园”,而是另一处园林馆舍。梅子园即东圃,盖因种植梅子,位于真定城东部,故名。欧阳修《新五代史》记载:李匡威父母忌日,王镕晨到梅子园谒李匡威,李匡威趁机挟持王镕,要他交出兵权。王镕被迫答应。李匡威与王镕“方辔诣府”(并排骑马回成德军节度使府衙),“过亲事营,军士闭门大噪”。有位屠夫墨君和“从缺垣中窜出,挟镕于马,负之而走。乱军击杀匡威”[14]。从事件过程可看出,东圃(欧阳修曰“梅子园”),应在远离成德军大都督府衙东部,与潭园不是一处园林。

可能因为李匡威裹挟王镕事件的发生,使东圃这处园林馆舍很快被镇州人废毁,因此,到北宋就不再见诸史籍。而潭园,作为真定的名园,始终与真定城密切相关。北宋大权奸蔡京在真定任知府时,把潭园内唐代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德政牌楼拆毁,“于园内为广厦”[15],命名“熙春阁”。

(三)别园

此外,唐代成德军节度使藩帅们还在镇州周边创建一系列山水林墅,打造乡野园林,也促进了园囿的发展。历任成德军节度使都崇信道教和方术。回纥族节度使王廷凑从小与道士结下不解之缘。“王廷凑始生于恒山(郡)西南三十里石邑别墅。出生时,常有鸠数十朝集庭树,暮宿牖户之下。”[16]石邑道人路德播盯上这位成德军骑将后裔。王廷凑稍年长,路德播道士便以阴符鬼谷之术教之,与道士、方术结交甚笃。长庆元年(821年)王廷凑以成德军骑将出使邺(今临漳县西邺镇),偶感风寒忽疾,求医数日未愈,便求于邺中五明道士。“道士即为卜之,卦成”,道士曰:“大夫将来秉旄不远,兼有土地山河之分。”暗示王廷凑必将得藩帅节钺割据一方。王廷凑速回恒州(今真定)[17]。归途又与一位自称骆山人的道士邂逅,道士恭维王廷凑“贵为列士,非常人也”。“向见君鼻中之气,左如龙而右如虎,二气交王,应在今秋,子孙相继,满一百年。”[18]当年秋,王廷凑在成德军将士怂恿下发动兵变,杀了朝廷委任的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夺得成德军兵权。

王廷凑控制成德军后,不忘给他指点的道士们。先到封龙山别墅西祭祀封龙山神,“廷凑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恭要于中路。”[19]为感激五明道士点拨之恩,遣人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城)把五名道士请到真定府中,“为营馆舍,号五名先生院”[20],成为真定城内一座集宅邸与园林的建筑群。接着,“寻以(路)德播为上宾,载英列为首校。”又四处“访骆山人,久而方获,待以函丈(师长),乃别构一亭,去则悬榻,号骆氏亭”[21]。可见,道士、术士在成德军衙门具有很高地位。

王廷凑五世孙、唐末五代成德军节度使赵王王镕控制镇(今正定)、赵、冀、深诸州,崇信佛道达到极致。“惑于左道,专求长生之要,常举缁黄,合炼仙丹。”[22]俨然就是一个道士。唐昭宗时,河南巩洛道人黄贺“涉河游赵,家于常山(今正定),以卜筮为业”[23]。不久与王镕拉上了关系,成德军将士出征前,每每请他占卜。景福二年(893年)范阳留后李匡筹进攻成德,王镕遣将拒之。“有勇士陈立、刘干投刺于军门,愿以五百人当冠,必面缚戎首。”这种英雄浩气得到王镕褒奖。出征前,刘干请黄贺卜卦,以知凶吉。黄贺大讲一套阴阳五行,为刘干谋划战术。并说,“子今行也,利用御戎,大获庆捷,王(赵王镕)当有车门之赐。”刘干与陈立翌日“率师出战,夜击燕垒,大振捷音,燕人骇而奔退,(陈)立卒于刀锋之下,(刘)干即凯唱而还。王悦,赐上庑马数匹,金帛。”从此黄贺在成德军内被奉为神灵,越来越多的将士请他占卜算命。“时人谓之‘易圣公’”[24]

图4-13 位于平山县境内的王母观山

王镕对道教的推崇,远远甚于李宝臣和王廷凑。尤其“晚年好事佛及求仙,专讲佛经,受符箓,广斋蘸”[25]。正因为他崇道之名远播,所以四方道士云集镇州,以求荣华。也因此促进了真定城道士豪宅园林的繁荣。而当时镇州“西山多佛寺,又有王母观,镕增置馆宇,雕饰土木。”“道士王若纳者,诱镕登山临水,访求仙迹”[26],把王母观山打造成一座山岳园林。王镕常到平山王母观,“逾月不还”[27]。“将佐士卒从者常不下万人”[28],“百姓劳弊。王母观石路既峻,不通舆马,每登行,命仆妾数十人维锦绣牵持而上。有阉者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佞,恒与之卧起”。结果,引起牙将不满,最后被部将张文礼所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