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批粟特人的内迁,使中国北方园林融入了很多中亚与西域文化元素,也对中国园林传播到西方创造了条件。大量原产西域和中亚的动植物物种随着粟特人而成为中国园林素材,中国园林建筑构造和泉石设计也沾染粟特文化的特色。
观赏性较强的花卉植物中,莲花对中国园林影响最突出[10]。美国学者谢弗研究认为:尽管中国境内早有野生该类植物,早在西周时期就有栽培记载,但人工种植的园林观赏荷花品种则是伴随佛教文化而引自印度。即使在唐人眼里,它们仍是外来新鲜事物。不过,由于能与山水泉石浑然一体地组合在一起,水中生长的莲花得到东方园艺家的青睐,在唐代很快推广种植,成为中国园林中使用极其普遍的花卉植物。在河北宣化下八里五代时期壁画墓中,就有莲花藻井图案。
图4-10 河北省宣化下八里辽墓莲花型藻井及形象图
唐代白莲花的推广与园林发展密切相关。早期白莲种植仅限于南方,而北方“似乎没有流传到宫廷范围以外的地方”。白莲的鲜洁色彩和高雅格调深得文人雅士的钟爱,遂因之传播。《白氏长庆集》反映,白居易酷爱白莲。在南方任职时,建于香炉峰下的遗爱草堂就以“红榴白莲,罗生池砌”为胜景。“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
谢弗引证《演繁录》说“九世纪以前,在洛阳还没有白莲,白莲是在9世纪时田园诗人白居易最先带到洛刚种植的”。这可以算作一说。在中晚唐文学作品里歌咏白莲者渐多,如赵郡李氏名相李德裕有《白芙蓉赋》,皮日休、陆龟蒙、吴融、黄滔等有咏白莲诗,僧人齐己甚至辑成《白莲集》,可见爱好白莲者日众。
图4-11 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中的园林景观(www.daowen.com)
唐代中国园林里种植莲花已很普遍。长安城北禁苑内建行白莲花亭,且为皇帝常幸之地。而城东南角的曲江芙蓉园则是一处专门种植莲花的园林。就贵族高官的园林来看,其莲花种植颇为可观。如,中宗女长宁公主有东庄别业,郑倍描绘道:“拂席萝薜垂,回舟芰荷触。”可见这里辟有莲花陂池。
同时,官衙、寺庙等类园林也得以较大规模种植莲花。如礼部衙门里曾是“白莲千朵照廊明”;修德坊的兴福寺北部也有“藕花池二所”。至于各州县普通公私园林,亦不乏莲花种植。如冀州堂阳(治今河北新河西一带)亭子,“至若春草碧,春波青。云乍合,雨初晴。风飏柳花汀鹭起,棹穿荷叶浦鱼惊。此景也,桃源、金谷谬得其名。又若秋蓼红,秋水绿。菡萏香,凫鸥浴。陌上人歌陇首词,月中鱼唱江南曲。此时也,青草、洞庭比之不足。”
果树类植物中,也有一些品种对中国园林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特别是兼具花卉特性者如石榴,适合在庭院搭架栽种者如葡萄等,都成为中国园林里常见的植物品种。
石榴,原产于伊朗特别是中亚一带多石土地上,西汉时期就有外藩进献十株石榴树栽种到上林苑。到唐代,西域国家继续进贡新品种,元稹有诗反映:“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另一方面石榴种植在中国境内大大推广,河北道之赵州、深州、盂州等,剑南道之简州等,皆以石榴为土产,同时洛阳之白马寺、衡山之法华寺、长安之金吾卫左仗院等多处以栽植石榴树闻名。值得提及的是,唐朝已有地方以种植石榴命名,仆固怀恩收复洛阳、河阳过程中,曾“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石榴园这一地名的形成是出于该地大规模种植石榴的缘故。
葡萄,原产于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地区,至迟西汉时期中原已有葡萄种植,但唐代始有推广的迹象。除宫廷多有种植并专设东西葡萄园之外,长安光宅坊有官葡萄园。私人园林也有葡萄种植。
《太平广记》讲开元故事,说举子陆生曾因毛驴逃逸而追至终南山下,在一庭院里“见茅斋前有葡萄架”。在葡萄推广过程中,来自西域的粟特移民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方各地的粟特人习惯在庭院、果园中种植葡萄。而河北道的真定、幽州、易州、定州,都是唐代粟特人比较集中聚居的地区,这些物种随之成为河北园林种植的观赏植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