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重要时期

多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重要时期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嘉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及中亚粟特人后裔,大规模南下,成为多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段氏鲜卑,是东部鲜卑的一支,也称段部鲜卑、段国,是以鲜卑、乌桓民族为主体,融合部分汉人和匈奴遗民而形成的一支东夷部落。北魏太平真君年间,随着北魏在河北地区统治的稳固及其军事重心的南移,河北中、南部成了安置降民的主要地区。河北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之区。

永嘉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及中亚粟特人后裔,大规模南下,成为多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匈奴刘汉政权的建元元年(315年),石勒征战河北,把平原乌桓展广、刘哆等部落三万余户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刘汉光初元年(318年),石勒攻靳准,徙羌、羯降者十多万落于冀州。后赵七年(325年)石勒派养子石虎带兵攻克石梁,擒前赵中山王刘岳,俘获氐、羌三千余人,也都送于襄国。后赵太和二年(329年),石虎破上邦(今甘肃天水),杀匈奴汉朝的刘熙、刘曜及其王公卿校三千余人,徙关东流民,秦、雍大族九千余人于襄国,氐、羌十五万落于司冀二州。后赵建平四年(333年),石虎徙秦雍民及氐羌十多多万户于河北、中原,以氐帅苻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使居枋头(今河南浚县);羌帅姚弋仲率其众数万徙居清河之滠头(今枣强县东北)。后赵建武二年(336年),索头郁鞠率众三万降后赵,石虎散其众于冀、青等六州。建武四年,石虎扰令支,徙段氏民两万户于中原。而段氏鲜卑,是东部鲜卑的一支,也称段部鲜卑、段国,是以鲜卑、乌桓民族为主体,融合部分汉人和匈奴遗民而形成的一支东夷部落。

图3-10 位于河北省蔚县东北的代王城遗址

公元350年,后赵石氏内讧,石虎养孙石闵夺权建立冉魏后下“杀胡令”,杀戮杂胡羯族,原来迁徙到河北的少数民族人口开始大规模外徙。太宁元年、前燕十三年(349年)十一月,司冀二州氐、羌流民十余万相率西归。前燕十四年,冉魏永兴元年(350年)七月,鲜卑人段龛乘着后赵石闵,率部落自令支南徙广固(今山东淄博市东)。八月,代郡(今蔚县东北代王城)人赵榼率众三百多家投奔后赵并州刺史张平。冉魏永兴二年,所徙各州民及氐、羌胡蛮数百万口陆续还归本土。

前燕占据河北后,慕容氏又屡将降人内徙河北幽冀二州。前燕元玺元年(352年),慕容儁徙部分军中兵民家属于蓟。元玺三年,前秦刘宁率户三千至蓟归燕。元玺五年,慕容恪定齐地,徙鲜卑、胡、羯三千余户于蓟。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记载:前秦灭前燕,河北较大的民族内徙有建元十六年分三原、九峻、武都、沂、雍氐十五万户散居诸方镇,幽冀二州各三千户。

后燕慕容垂占据河北后,定都中山(今定州)后燕建兴二年(387年),慕容垂徙乌桓8000余落于中山。(www.daowen.com)

图3-11 定州市的“古中山国”碑

北朝前期,民族迁徙的主流是鲜卑拓跋部大规模进入河北和中原,鲜卑拓跋部成为中原的统治民族,其他各少数民族和其他鲜卑部落的迁徙频繁。398年,拓跋珪灭后燕,“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4]这里的“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十万多口“百工伎巧”被迁至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按照专业分别编户,居住于指定的固定地点,为官府服役,以贡赋的形式提供手工业制品。

图3-12 鲜卑慕容氏骑射图

永兴五年(413年)五月,奚斤破越勒倍泥部落于跋那西山,徙2万余家于大宁(今张家口市)。泰常年间至太延年间,拓跋氏先后五次伐北燕,将辽西、辽东数十万口迁入幽、燕等州。北魏太平真君年间,随着北魏在河北地区统治的稳固及其军事重心的南移,河北中、南部成了安置降民的主要地区。而对于不服其统治的河北居民及少数民族,则多被徙于北地,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徙北部民5000余落于冀、定、相等三州为营户,六年三月徙定州丁零三千家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兴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徙陇西屠各王景文部众三千家于赵、魏,皇兴五年(471年)徙沃野、统万二镇叛兵敕勒于冀、定、相三州为营户。景明三年(502年)徙鲁阳蛮万余户于幽、并诸州及六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和四年,高洋率军先后击败库莫奚和契丹,分别俘获4000人和十余万口,虏获杂畜数百万头,这些人口被分别配置于河北诸州郡。河北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之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