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燕下都遗址-河北古代园林史纲-丰富文物十万余件

燕下都遗址-河北古代园林史纲-丰富文物十万余件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燕下都遗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高陌乡境内,位于中易水与北易水之间。燕国早期都城在蓟,称上都。后来又于武阳建都城,称下都。秦灭燕国后,都城废弃。燕下都文物遗存十分丰富,从民国初开始,出土文物达10万余件。燕下都的夯土台,高大而且数量多。北垣外以老姆台为主体的地段,就燕下都城整体宫廷区布局推测,这部分很可能为宫廷园囿区。

燕下都遗址-河北古代园林史纲-丰富文物十万余件

燕下都遗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高陌乡境内,位于中易水与北易水之间。建于公元前4世纪。

燕国早期都城在蓟,称上都。后来又于武阳建都城,称下都。秦灭燕国后,都城废弃。其城址平面是两个方形呈不规则连接,东西约8300米,南北约4000米。城墙用黄土版筑而成,残存城墙遗址约宽7到10米。城内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主要是宫室、官署和手工业作坊,西部似乎是陆续扩建而成。

宫室位于东部北端中央,有高大的夯土台,长130到140米,高约7.6米,成阶梯状,附近还发现附属建筑遗迹。这组建筑之北,散布有若干夯土台,连同城内外大小台址共计50多处,表明当时燕国的官室是筑在高台上。

燕下都文物遗存十分丰富,从民国初开始,出土文物达10万余件。相传,当年燕昭王在这里筑黄金台招纳贤者,燕国很快强盛起来。秦国统一过程中,燕太子丹曾遣荆轲刺秦王,就是在这里策划。

燕下都遗址主体建筑为武阳台,坐落在宫殿区中心,东西最长处140米,南北最宽处110米,这是夯土建筑基址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处:在地平面上用夯土建立起高度不同、体积不同的高台,再在高台上建造宫殿,高低错落,巍峨壮观。此种建筑式样在战国青铜纹饰上多次出现。燕下都的夯土台,高大而且数量多。城内外已探明的高台有50多个,其中最高大的武阳台宽深110×140米,残高11米,老姆台宽深90×110米,残高12米。小型的如望景台宽深26×40米。

位于城之南北中轴线上的武阳台,当是主体建筑。建筑基址附近,未发现与生活有关的遗物或贮物窖穴。这里或许是宗庙、社稷、宫署之类的建筑物,应属“朝”。

武阳台周围分布着许多兵器、铸铁、制玉、烧陶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燕都经济文化的繁盛。(www.daowen.com)

中轴线上之望景台和张公台,应是寝宫区。考古发掘出陶井(窖),包括牛、羊、鸡等骨骼,陶豆、尊、盆、罐及玉饰残片等生活用品

北垣外以老姆台为主体的地段,就燕下都城整体宫廷区布局推测,这部分很可能为宫廷园囿区。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多在都城附近开辟园囿,构筑台、苑。此老姆台所处北垣以北、北易水以南的地带,纵横达数千米,以此充作园囿,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图1-10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铜铺首

在老姆台东出土的青铜立凤蟠龙纹铺首,高74.5厘米,重22公斤,上面刻有龙、凤、蛇等禽兽图案,为考古文物所罕见,也由此可推测这片园林规模之雄伟气魄与豪华壮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