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记有大量奴隶被驱使进行打猎的情况。所获猎物,有鸟(隹)、雉、牛、鹿、豕、獐(麋)、兕、象、虎、狐……数量每次多达数百头。
商周时期,帝王为了避免因畋猎而损及在耕的农田,明令把这种活动限制在一定地段,形成专门的畋猎区。《周礼·地官》记载,大司徒之下设迹人“掌邦田之地政,为之厉禁而守之;凡畋猎者受令焉;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畋猎除被射杀的猎物外,也常捕捉一定数量活的野兽禽鸟。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就将这些活的野兽禽鸟集中豢养,囿就诞生了。
《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养需要有更为坚固的藩篱以防野兽逃逸,故《说文》释囿为“苑有垣也”。
同时,由于商代对神明的崇拜,往往在畋猎时需要祭祀的仪式,台(臺),也就顺理成章地修筑起来。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白虎通·释台》所谓“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揆星度之验”。《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说文解字》:“台,观,四方而高者也。”段玉裁注:“《释名》曰:‘观,观也,于上观望也。’观不必四方,其四方独出而高者,则谓之台……而不四方者,则谓之观,谓之阙也。”
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有的台即削平山头加工而成。传说中的帝尧、帝舜都曾修筑高台以通神;夏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
至商代,往往驱使大量奴隶劳动力经年累月修造高台,如纣王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而随之,由于台周围的囿和台逐渐成为一种宫苑相结合的建筑群,并由于树木繁茂、四季观赏不同且有豢养的飞禽走兽,其空间环境逐渐向着园林雏形转化。
《史记·殷本纪》记述纣王“广益沙丘苑台”。《世本》《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商王祖乙将都城迁到邢地,即定都河北邢台,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武丁时定都殷墟(今河南安阳市)。商纣王时,大力扩建都城。《竹书纪年》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朝歌在河南安阳以南的淇县境内,沙丘在安阳以北的河北广宗、平乡境内。
邯郸、邢台都成为商的京畿之地。《史记·殷本纪》又载纣王淫乱,“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28]
图1-8 位于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村的沙丘平台遗址鸟瞰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鹿台在卫州卫县西南三十二里。”《史记集解》引服虔曰:“钜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也,有漕粟也。”关于沙丘之地,《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商王畿范围扩大到今河北南部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描述纣王是“益广”沙丘苑台,说明,此时的“沙丘”作为商王的苑台早就存在。(www.daowen.com)
根据最早祖乙迁邢的记载,《古本竹书纪年》有“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南庚(三年)自庇迁奄”。《尚书疏》引郑玄说:祖乙“城庇”。《竹书纪年》:“(祖乙)八年城庇”。《史记志疑》:“祖乙自相徙耿,自耿徙庇”。《竹书纪年统笺》:“祖乙二年圮于耿,自耿迁于庇”。这些记载都指向了一个地方“庇”。周燕先生在《祖乙迁徙地望初考》中说:“沙丘平台的历史可以推至纣王以前,很有可能为祖乙圮于耿迁于庇的地望。”陈伯韬先生解释《尔雅·释地》云“迤逦,沙丘也”,庇即迤逦,所以沙丘即庇。
因此认为,祖乙迁邢,其时邢都即沙丘。“庇”与“邢”是不同时期的同一地名的不同称呼。沙丘在冀州,《尚书,禹贡》载:“(冀州)其土白壤,赋上上错。”按孔安国在其《索引》中的解释是:土质较好,缴纳的贡赋在九州中名列第一,且品种繁杂,十分可观。
早在祖乙之时,沙丘已极为繁华,这也是后来纣王扩大沙丘苑台规模的基础。纣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沙丘苑台”中的苑相当于囿;“苑”“台”并提即意味着两者相结合而成为整体的空间环境。其中置“野兽蜚鸟”,则不仅是圈养、栽培、通神、望天的地方,已略具园林雏形格局。
同时,“(纣)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29],这又兼具了娱乐与游观的作用。作为历史上出名的荒淫之君,殷末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已发达到一定程度,修建如此规模的宫苑,亦非不可能。
与沙丘苑台相近的有一座“巨(钜)桥”。在古代园林及造景过程中,已经在天然石梁、倒木成桥的基础上,开始人造木桥,不过记载很少。钜桥是其中最著名的桥梁。
《史记·殷本纪》记载:“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史记·周本纪》在武王伐纣既革殷命(前1122年)之后说:“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赈贫弱萌隶。”
这是见于典籍的对桥梁的最早记载,而东汉许慎对钜桥作注,以为是“钜鹿水之大桥也,有漕粟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条注:“衡漳水北经巨桥,邸阁西,旧有大梁(桥梁之梁非堤梁之梁)横水,故有巨桥之称。武王伐纣发巨桥之粟以赈殷之饥民。”可见郦道元也认为其是当年漳水上的大桥。
因此,在商周之间已不乏有名的桥梁。至于其桥式,因商周之间,漳水水面开阔,水流湍急,巨桥推测为多孔的木桥梁。地点可能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30]。
图1-9 位于河北省广宗县沙丘平台遗址附近的漳河故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