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辅导员不能恰当把握与学生的关系一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趋远”。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辅导员叫什么名字,当提起辅导员的姓名时,他们不知是谁,有的虽然也知道辅导员的名字,但是很不了解,没有什么沟通,这种“趋远”的关系,使得辅导员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由此,导致一些学生评价辅导员“喜欢命令”“摆架子”“不灵活”“不善变通”,这对于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关键,师生关系也是如此。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只有通过沟通与交流,彼此换位思考,才有可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多。究其原因,首先,辅导员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衡,辅导员无暇与每个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一个辅导员至少要带200 多名学生,有的甚至达到300 多名学生,辅导员要一一与每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是非常困难的,辅导员本身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除了要处理党团组织建设、活动组织策划、心理咨询、安全教育与保卫、学生就业等工作外,还要完成学院其他部门交办的事务,还要承担一些科研、教学任务和其他行政工作,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有心无力。其次,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找老师沟通交流,除非辅导员老师主动关心他,主动找他沟通交流。再次,学生课程多,空余时间少,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没有时间。现在很多高职把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完成,第三年就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课程较多,最多的一周要上四十多节课,甚至晚上都在上课,一周中学生空闲时间很少,辅导员要和学生交流只有靠利用中午学生休息时间,学生和辅导员都很累,交流没有时间。

(二)辅导员自我认可度较低,在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高职辅导员相对于专任教师而言,社会认可度较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上升途径不通畅,因此,该群体存在“负能量”和职业倦怠现象,转岗意愿强烈,较少人愿意将学生工作作为个人事业进行长远规划。因此,在工作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其他事务上,与学生较为疏远,工作中秉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对学生不走心、不上心、不用心、不真心,基于这样的观念偏差,就不可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也难以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进而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辅导员不能恰当把握与学生的关系(www.daowen.com)

一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趋远”。一些辅导员每天只是应付检查事务性工作,如教室清洁卫生检查、宿舍情况检查、上课出勤情况检查、传达各种通知以及完成各部门工作任务,而没有时间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思想变化。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辅导员叫什么名字,当提起辅导员的姓名时,他们不知是谁,有的虽然也知道辅导员的名字,但是很不了解,没有什么沟通,这种“趋远”的关系,使得辅导员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二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趋近”。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得过细,如个人的发型、衣着装束等方面都在管。或是辅导员在进行正常学生管理工作时畏首畏尾,学生讨价还价,让教师丧失了尊严。俗话说:“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辅导员不能与学生之间保持某种或近或远的关系,而应在其中掌握一种平衡,既要树立教师的尊严和权威,又要关心、爱护、理解、同情学生,这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起点。

(四)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高职辅导员不仅是行政管理人员,同时也需担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重要角色。不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入退学、奖励、处分、评优等行政管理工作,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引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就业等。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将辅导员简单列为行政管理人员范围,因此有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既然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就上传下达,做好上级交付的工作即可。由此,导致一些学生评价辅导员“喜欢命令”“摆架子”“不灵活”“不善变通”,这对于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个别学生眼里的辅导员,代表着强权,无法沟通;辅导员则认为,学生素质不高,一意孤行,使人难以理解。所以,辅导员角色的正确定位,是高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保证,不仅需要辅导员个人调整心态,正确评估自己,更需要学院层面给予制度上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