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质性研究的规范,经过多方面协调,选择了6 所院校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电话或网络的方式进入工作室师生关系情景。最后,根据隐喻词汇提取、隐喻词汇分类和隐喻关系分 类,进行带有数据的三级编码,进而提取和归纳出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类型。所以,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隐喻的编码信度可观。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一)研究目标和假设

研究目标主要有3 个,一是通过实地访谈,收集一线的资料,获得更多关于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隐喻;二是通过对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隐喻的编码分析,明确当前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实然样态与现实问题;三是基于访谈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优化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对策建议。因此,基本假设主要有3 个,一是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存在着特殊的隐喻,这些隐喻主要通过师生身份体现出来;二是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身份的隐喻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学校观、教育观与教师作用;三是通过对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调查研究,可以探明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优化对策。

(二)数据收集过程

1.方法选择与情境进入

调研采用开放式访谈的形式,通过面对面交流或者网络沟通的办法,在27 个高职教师工作室中开展师生关系进行调研。按照质性研究的规范,经过多方面协调,选择了6 所院校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电话或网络的方式进入工作室师生关系情景。为了让被试更准确地形容师生关系,访谈提纲的核心用词采用打比方的方式,如“你觉得老师像什么?你觉得学生像什么?”

2.研究对象与工作室分布

经过前后一个月左右的协调和努力,完成了对6 所院校的27 个工作室的教师调研。其中,院校类型有艺术类高职和普通高职两个大类,主要涉及的专业为艺术类、电子信息、数字媒体、机械工程等。具体内容见表4-3。

表4-3 研究对象

续表

(www.daowen.com)

3.数据整理与编码过程

数据收集之后,首先,确定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隐喻的总个数,分析访谈结果发现,调研一共收到了39 个回复(部分老师给出了两个隐喻),去除了6 个无效回复,共收到33 个有效隐喻。其中,认为师生关系是师徒关系的工作室教师有8 位,占比24.24%;而其他25 名教师给出了25 个隐喻,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描述。其次,对所有的隐喻进行分类,一是对隐喻词汇进行分类,意义相近的隐喻合并为一类;二是对隐喻所包含的师生关系进行分类,相似的隐喻合并为一类。最后,根据隐喻词汇提取、隐喻词汇分类和隐喻关系分 类,进行带有数据的三级编码,进而提取和归纳出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类型。

(三)信度、效度与理论的饱和度

1.信度

由于访谈的对象和数据并不多,数据编码全部采用人工编码,在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过程中,主轴编码主要参照了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情境,编码过程一致性相对较好。为验证各环节的编码一致性,研究者分别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找了一位职业教育专家进行了二次编码,三次分散的编码结果一致性为 0.73。所以,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师生隐喻的编码信度可观。

2.效度

质性研究的效度分析要通过大量的文本资料交叉对比,判断资料的真实性(authenticity)与可类推行(generalizability)。在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师生隐喻的编码与类别建立过程中,在理论上借鉴了陈向明教授的教师隐喻分析理论,在情境上考虑了工作室模式的运行实际,在逻辑上从师生关系的层次进行编码整合,逻辑清晰,内容可靠且维度划分体系比较完整。因此,编码的效度良好。

3.理论饱和度

在完成第一次编码后,初步确立了“授艺—学习”的传统师徒关系、“养育—成长”的亲密情感关系、“领导—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指引—跟进”的共同发展关系等4 类师生关系。之后,研究者又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进行了3 次访谈,额外数据的加入,不再产生新的范畴和编码,实现了理论饱和。因此,在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情境中,以上4 种类型的编码具有理论的饱和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