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生关系的隐喻则多表现为教师、学生身份的隐喻。与教师隐喻相伴随的就是学生的身份隐喻,例如“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等。事实上,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伦理性、工具性、等级性的特征。根据陈向明对教师作用的隐喻分析[6],从几种典型的教师身份隐喻出发,建构师生关系的分析框架。图4-1师生关系隐喻分析框架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成果

隐喻是指在两个相关事物或关系中,通过对“彼事物”或“彼关系”进行描述,来解释“此事物”或“此关系”的内涵意义的一种方法。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教育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心灵感受和意象的直接表达,是一种感悟体验和想象创造的方式。”师生关系的隐喻则多表现为教师、学生身份的隐喻。按照教师的作用,正面的隐喻中,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路标”“摆渡人”“梯子”“拐杖”“乐队指挥”“球队教练”;按照教师职业性质,教师是“蜡烛”“春蚕”“孺子牛”“太阳”;按照教师的能力与知识结构,教师是“一桶水”“万金油”“百科全书”等。与教师隐喻相伴随的就是学生的身份隐喻,例如“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等。师生身份的隐喻不仅是师生关系的形象化表征,更是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等不同观念的多样化表达。事实上,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伦理性、工具性、等级性的特征。在传统学徒制中,职业教育的师生关系既表现出了“等级性、契约性、雇佣性”等特征,又体现出较强的“亲密性、情感性和道德伦理性”。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利益导向的功利取向师生关系、主体流动性人文性矛盾下的弱情感关系、界限模糊的权责划分关系”等问题。甚至可以说,非对等性才是师生互动关系的现实表达,这种非对等性师生关系的偏正结构表现为协调、训导、非对称博弈和顺从四种基本类型。根据陈向明对教师作用的隐喻分析[6],从几种典型的教师身份隐喻出发,建构师生关系的分析框架。如图4-1 所示,从隐喻的理论分析出发,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在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教师作用的体现。但是,每一种教师与学生身份的隐喻往往又包含着不同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学校观、教育观,这些要素会不约而同地影响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作用方式,进而会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因此,基本分析框架就是“多元身份隐喻—核心教育观念—教师的作用—师生关系(类型)”。

(www.daowen.com)

图4-1 师生关系隐喻分析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