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人际交往中一方对另一方给予自己正面且积极反馈的心理期待。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对于高职院校营造好的育人环境,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之一。
(一)深化以爱为起点的师生信任
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师生信任,其前提条件是师生相互间必须有爱的存在,以爱为起点。教育是一项来自内心召唤的职业,没有爱的存在,就不可能做好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教师的爱的前提,学生渴望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教师的重视和信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研究者表明,学生是先信任和喜欢一位老师,继而才喜欢这位老师所提供的教育。以“爱”为起点的信任关系,建构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扩展了师生关系的张力,使师生能够相互肯定优点,容忍不足,抛弃成见。高职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思维知识和认知能力,他们对情感的体验较为理性,较为成熟,他们着重把教师的理念、知识水平与人格魅力作为评判与取舍信任的重要途径。深化以爱为起点的师生信任,就是教师在具备高度职业责任感的前提下,无私奉献,用爱心去温暖每一名学生,身体力行,用行动做出表率,以真心换真心,用真情换真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充分的信任关系。
(二)深化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师生信任(www.daowen.com)
师生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构建过程,信任是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人际交往的经验表明:教师和学生在决定是否信任对方之前,先要对其以前交往中的表现进行评判。学生会对教师以往履行责任和被托付义务的情况进行“考察”,通过理性的分析,推测这次信任的可行性,如果以前的“记录”都是良好的,那么信任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信任发生的可能性就小。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深化师生信任,要求教师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时时处处地关心学生,深入到宿舍、食堂、教室,和学生促膝谈心,以取得情感的交流;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在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时,适时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抵制不正之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了矛盾,遇到困难时,像父母般地关心他们,化解矛盾、解决困难,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可亲。深化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师生信任,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爱心奉献取得师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共鸣进而达到的信任过程。
(三)深化以双向互动为方式的师生信任
师生信任是一种在互动中形成的双向信任。它不仅指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认同的一般信任气氛,也指一种能在困难和失望中表现出的具体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独特性与可发展性的信任,对学生管理自己学习、情感、社会活动能力的信任;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信心,给予支持与配合的信任。这种信任在师生互动中产生,通过交互的过程传递,并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因此,要增进师生的信任关系,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与巩固。深化以双向互动为方式的师生信任,就是打破知识灌输的单一交往模式,构建师生之间“我—你”的互动关系。改变了传统哲学意义上“主—客”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融合师生的视野,有效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形成“我—你”的互动关系。在“我—你”的对话中,教育不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心灵的碰撞与交汇;教师把学生作为整体的精神来接纳,从而感染和教育学生,使其获得精神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真正的教育中体验生活,建立与他人和外界的关系,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师生双方并不把对方看作是一个对象,而看作是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的“你”,师生关系是直接的、相互的,在这个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在交流、相遇,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与知识等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参与到“我”与“你”的对话中,双方获得沟通和共享,进而形成相互的信任。这种互动的信任关系,使教师与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共同教育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形成了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真正体现了师生合作、互助的关系,为师生信任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