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研究-学生理想和现实的反差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研究-学生理想和现实的反差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苦恼,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的误区,不少学生简单地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理想主义热情减退,急功近利,生活情趣趋于庸俗化、非理性化。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研究-学生理想和现实的反差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自立、竞争、效率创新等意识日趋成熟;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取向也在部分大学生中流行。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并感到自我责任重大,自觉勤奋学习。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淡化,转为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受其影响,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讲享受,事事讲实惠,从过去的“言不及利”变为现在的“言必及利”;有的大学生为物欲所蒙蔽,厌恶读书,想方设法地经商赚钱,甚至置法律于不顾,使用违法手段谋取钱财,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苦恼,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的误区,不少学生简单地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理想主义热情减退,急功近利,生活情趣趋于庸俗化、非理性化。以教师为代表的正统观念与学生为代表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并存,必然引起师生对某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的不一致,由此出现矛盾和冲突。

(二)自我意识的强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整个社会观念意识的变化,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独立意向进一步增强。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中,不少青年学生更是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当代高职学生普遍有一种成人感,意识到自身的独立性,希望获得自立,喜欢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具有强烈的参与欲和被承认欲,自尊心特别强。同时市场经济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丰富的视角、活跃的环境,加上大学生对自我选择的迫切性,萌生了强烈的自我完善的冲动与有为心态。此外当代学生关心自我的成长,随着生理发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成熟发展,自我评价渐趋成熟。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普遍意识到自己需要独立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因此,往往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总结等手段较全面地分析评价自身优缺点,以寻求合适的角色位置,并基于这种逐渐成熟的自我评价,形成相应的抱负和期望。与此同时,学生中也出现了道德自我评价思维的日益成熟及道德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断层现象,他们开始从“他律”逐渐向“自律”转化,道德义务感开始起作用,开始能对正确的行为感到“问心无愧”,对自己不正确的行为感到不安而克制,但这种自主性常受到环境和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可塑性很大。他们独立性较强,不愿意过多地依赖教师,希望能在高校这个“小社会”锻炼自我、完善自我,他们也不愿向教师敞开心扉,喜欢自己思考,独立处事,从而增加了师生沟通上的难度。

(三)责任感的失衡(www.daowen.com)

高职学生群体是一个趋于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他们涉世不深,同时又相对敏感;他们追求理想,同时又相对远离现实。在多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下,当代高职学生更注重自主性和务实性,希望实现自我在物质利益、权力地位、成才愿望等方面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却日渐淡化。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责任感明显强化,他人责任感多被忽略。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其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强化。在升学就业、爱情等重大问题上,他们力争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并为此负责。但与之相反,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而且对他人的要求还十分苛刻。二是职业责任感总体向上,集体责任、社会责任感淡化。高职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总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对责任心在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有很高的认同率,但对集体的认同率较低,缺少对所在班集体的热爱之情和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甚至对此毫无兴趣。虽然他们也承认要兼顾集体、个人利益,但在内心深处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保障,对认为与自己无关的事件与问题漠不关心,对学习政治理论一类的课程积极性不高,表现出极强的实用主义学习态度,很少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增加了师生交流的难度。

(四)消极的学习行为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主要分两类,自主招生和统招。本身统招的学生都是高考分数比较低的,而自主招生的学生成绩和整体素质也不高,他们在学校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学习上。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树立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课堂上,只有老师在说,学生很难真正与老师形成互动。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既没有想法也没有机会与老师一起共同讨论、研究并解决问题,缺乏求知能力和创新精神,课余时间更是忙于琐事,很少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活动,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大多数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往往认为经过了高考,就熬到了头、万事大吉,进入学校后,就一味地放松,不认真学习,也不喜欢学习。作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久而久之,不尊重、不信任、不理解的情绪就会积压,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