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与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比较一致
师生两个群体之间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总体来说比较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8]
(1)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师生关系在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的主流理解和定位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目前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即社会环境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
(2)教师和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很高,多数持肯定评价。教师对自身所属群体、学生对教师群体的评价都很高。师生关系的主流是正向的,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师生多用课后时间与学生交流,交流的内容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主,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面谈。在师生交往的动机方面,学生主要期待从教师那里获取人生经验与指导、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在师生互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课堂纪律、学生评优及困难帮扶等方面。大多数师生都认同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生交流太少,认为教师教学与研究任务繁重是阻碍师生交流的最重要原因。
(5)大部分师生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信心,但也有不少学生信心不足,显示出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被动地位和心态。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的表现比较积极正向,一般情况下都会有求必应、热心帮忙。
(二)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比较而言,男学生将师生关系定位于“提供服务者与消费者”的比例要高于女学生,利用课间、周末或节假日时间与老师交往的比例要高于女学生,认为学业任务繁重是阻碍师生沟通的重要原因的比重高于女学生,对于建立良好关系没有信心和说不清的比例均高于女学生。(www.daowen.com)
(三)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增长,多数学生与教师之间逐渐相互熟悉、交流互动逐渐增多、关系逐渐趋向紧密。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师生关系的整体评价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升。
不同年级学生与教师交往频率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频率不断增加,且与教师发生冲突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不同年级学生与教师交往的动机存在差异,从大一到大三学生与教师交往动机的变化趋势是:希望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比例不断下降,而希望“获取人生经验与指导”的比例不断上升。
不同年级学生对师生关系定位的认识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学生普遍认同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也是当前师生关系的主流和基调。但各年级学生在“师徒关系”的认同方面有一定差异,大二最低,大较高,大三最高。
(四)不同学科的学生在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
不同学科的学生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工学、教育学、理学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高于其他专业。
不同学科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学生都认同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但经济学学科的学生认同“提供服务者与消费者”的比例高于其他学科;工学、理学、教育学三个学科的学生认同“师徒关系”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