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规划执行实效检查成果

职业规划执行实效检查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勤于自我检查1.定期自我检查定期自我检查规划落实的情况,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前者检查的目的是保证计划执行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保障执行的效率;后者关注实施的水平和完成的质量,它是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能否顺利达到目标的关键。

职业生涯规划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落实或者在落实的过程中打了折扣,规划永远只能停留在纸上。一个成熟的职业规划需要个人与指导者相互配合,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立。一旦确立就要付诸实施,把计划一步步通过努力变成现实。计划的执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能全靠外力来施压,最根本的动力还是自身。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定期检查职业规划的执行实效,及时对照计划找出差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计划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引。

(一)勤于自我检查

1.定期自我检查

定期自我检查规划落实的情况,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定期检查的目的,一是要对照计划检查进度和完成情况,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二是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适应实际的需要;三是通过自我检查,培养个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自我检查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是否按计划好的时间进度执行,环节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二是检查是否按期完成计划,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需要完善和提高。前者检查的目的是保证计划执行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保障执行的效率;后者关注实施的水平和完成的质量,它是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能否顺利达到目标的关键。职业规划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属于意识的范畴,要让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脚踏实地埋头奋斗

2.制订方案,稳步推进

制订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用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推进。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就是梦想。要制订周详的行动方案,按照规划的短期、中期、长远发展目标制订出阶段性的行动方案,再将阶段性的方案细化到日常可操作的层面,如细化为周计划、月计划,将阶段性目标转化为日常行为,行动起来更容易,也更能增加个人的信心。任务越细化越具有约束力,它是自省、自警、自励的重要途径,也是追求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保证。

阅读材料

给青春找个支点

萧敬腾被称为金曲歌王,在娱乐圈的发展顺风顺水,成为新一代唱作艺人的代表人物。有人说萧敬腾的身体里驻扎着一只猛兽,其实,他只是给青春找到了一个支点!

萧敬腾出生在台北市万华区,青春的焦躁无处安放,沉溺在叛逆和暴力中,成了大人眼中的坏学生。抽烟、打架、翘课,不一而足。在萧敬腾彷徨无知的时候,台北市少年辅导组织的义工将萧敬腾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因为辅导员的一句“为什么不把打架的力气用到音乐上”,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小学六年级时他有了学习音乐的念头。

15岁的时候,萧敬腾开始学习爵士鼓。虽然曾因为经济窘迫而终止,但是他仍然自学苦练,经常一天超过10个小时。16岁时的萧敬腾已经成了台北知名的爵士鼓鼓手。但是他并不满足,继续学习了钢琴、萨克斯、吉他等乐器,并开始学习声乐,叛逆少年因音乐走出阴霾。

为了拥有登台唱歌的机会,他走进每一个有演唱机会的店里毛遂自荐。17岁那年,他开始在西餐厅驻唱,成为全店年纪最小的驻唱歌手。此时萧敬腾仍是学生,只能在放学后背着电子琴和装满歌谱的背包,在台北县市及桃园、新竹之间骑着摩托车四处赶场奔波直到深夜,曾试过一周演唱50个小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起驻场的同事回忆说:“有一次下大雨,看着萧敬腾夜雨中骑车赶往下一个演唱的地方,他真的很坚持。”2年多的驻唱生涯,给萧敬腾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萧敬腾说,他不喜欢讲苦,在还没有成功,在你还在努力的时候,不要告诉人家你有多苦,当你成功的时候也不需要你自己来说,人们会知道。在狂妄迷茫的青春岁月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将其作为青春的支点,不懈努力,我们的青春将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的生命也将因此获得新生。

2007年,萧敬腾在参加台湾电视歌唱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时,他以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声音,以及独特的个人风格一战成名。他驻唱的餐厅场场爆满,一位难求。2009年,出道未满2年的萧敬腾在台北小巨蛋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成为在小巨蛋体育馆开唱的最年轻歌手。2013年,萧敬腾拿下第24届金曲奖国语歌王,成为继王力宏之后第2位年轻的金曲奖最佳男歌手。

如果说《超级星光大道》给了萧敬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那么多年来他在音乐上的不断学习的积淀和不懈努力的坚持,则是一切的源泉。萧敬腾说:“我爱音乐,我只要活着的一天,我就有做不完的事,做不完的梦想。”

(二)善于请人督促

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固然是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这需要个人具备强大的自控力。对于在校的大多数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情绪起伏不定、拖延、叛逆、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光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还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监督执行。外界力量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特别是父母、老师等长辈,他们具有权威性,不仅能起到监督监管作用,而且还可以给予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

同学和朋友也是督促个人实施职业规划的重要帮手。他们既是同龄人,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同样也是职业规划者,相互之间不仅可以相互提醒、督促,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监督,形成良性的相互督促机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犹太民族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他们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0.03%左右,但是他们掌握着世界上15%的财富,世界富豪前40位中犹太人占了一半。犹太民族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是:“把学习作为终身使命。”那么,什么是终身学习呢?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也称终身教育

1.终身学习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学习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它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的各种培训,涵盖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这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它可以让一般民众平等获得教育机会。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会生存必须会学习。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空间。

(4)灵活与实用性

现代的终身学习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2.终身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www.daowen.com)

人类进入了21世纪,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在不断进步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转变为生活的方式,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3.在校期间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终身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当我们跨出校门之后,在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硬性的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能否继续学习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的。具体到中职学生,他们在校时所学的各课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观念等等都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普通教育在系统传授知识的同时,都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四项重要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探索的习惯、学以致用的习惯、优化知识的习惯。这四项学习习惯是每个人应具备的终身学习基本能力。

(1)主动学习的习惯

这就是把学习当作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活动。它的对立面是被动学习,即把学习当作一项外来的、不得不接受的活动。主动学习的习惯,本质上是视学习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愿望。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使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这个习惯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素质。

(2)不断探索的习惯

这就是在未知的领域里,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凭借自己的发现和寻找进行学习,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培养不断探索的习惯,首先要对周围某些事物、现象,对听到和看到的观点、看法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周围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引不起你的丝毫兴趣,不能令你有所感触,不能让你心动,那就不可能产生探索的冲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是基础的、有限的,进入职场之后,不仅有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当代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新发现更新的速度加快,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自我的探索来掌握。

(3)学以致用的习惯

常常听到有些中职生毕业之后抱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果真如此吗?学不致用,当然无用;学以致用,自然会有用。

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就它本身而言,必然是有用的。之所以会产生“知识无用”的错觉,一方面与教师对知识的运用引导得不够有关;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在探索知识的可用性上没有下工夫。“学以致用”的核心是要把间接的经验和知识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这个还原的过程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始终思考的心灵。一双敏锐的眼睛,让你去观察现实世界里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而始终思考的心灵,则让你不断去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

(4)优化知识的习惯

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具体说,你不可能也不需要记住所有的知识,但你可以知道去哪里找你需要的知识,并且能够迅捷地找到;你不可能也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信息,但你可以知道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并且明确自己该怎么行动。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科学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首先要学会反思。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要求全校的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做到每天四问:第一问是你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是你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是你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是你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在这当中,应该做到五个字:第一个字是专一的“一”;第二个字是收集的“集”;第三个字是钻研的“钻”;第四个字是剖析的“剖”;第五个字是坚韧的“韧”。陶行知归纳的“四问五字”,就是我们每天进行反思的内容与方法。

阅读材料

职业生涯管理的16个技巧

1.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质跃发展都是以学习新知识、建立新观念为前提条件的。

2.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

3.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

4.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进程中,什么时候你的工作热情与努力程度不为工资待遇不高、上级评价不公而减少,从那时起你就开始为自己打工了。

5.千万不要把你的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你的上级改正缺点、错误上,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你能从他身上学到的优点,一定多于能帮他改正的缺点。

6.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点点: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

7.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没有空白点,每一种环境、每一项工作都是种锻炼,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机会。

8.只有暂时没有找到解决方法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9.在职业生涯初期,我们可能做的是自己不喜欢而且不想从事一生的工作。要分清: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是一件事,应该不应该做好这份工作、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是另一件事。切记:职业生涯发展是从做好本职工作开始的。当你还没有能力做好一件工作时,就没有资格说不喜欢。

10.确定你的职业锚之日,就是你的职业转变为你的事业之时。

11.职业生涯没有目标不行,目标太多不行,目标总变也不行。对目标的处理方法是:选择、明确、分解、组合,加上时间坐标。

12.目标分解是在现实处境与美好愿望之间建立可攀登的阶梯,目标组合是找出不同目标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13.求知是自我实现的前提,求美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14.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只要不放弃目标,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败都是有价值的。

15.正确的角色定位需要理智,及时的角色转换需要智慧。

16.职场不仅是挣钱谋生的场所,更是学习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