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媒体与现代书法的融合:理论与实践

数字媒体与现代书法的融合: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书法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动态数字和媒体技术,为现代虚拟书法的创作搭建一个新的主观书法传播平台,并通过作品信息的多维传播方式回应观众的多面性。电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日益增多,导致中国书法从人们的日常书写行为转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技术能力的转变导致了基于传统审美体验的现代书法审美体验的创造,这种审美体验符合现代虚拟化和非物化。

数字媒体与现代书法的融合:理论与实践

现代书法作为当代艺术的代表,借助数字媒体的形式,与数字技术相融合,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形式,形成了全新的虚拟技术的书写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现代书法的虚拟性

现代书法力求摆脱所有现存的传统规则和观念,摆脱书写固有的字体结构和思维方式。逐步整合新的异质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虚拟网络的出现导致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虚拟交流。现代书法关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变化。通过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极大地改善了现代书法作品的空间传播,打破了传统的书法作品组织传播的方式。现代书法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动态数字和媒体技术,为现代虚拟书法的创作搭建一个新的主观书法传播平台,并通过作品信息的多维传播方式回应观众的多面性。允许观众对作品的实时反馈成为可能,更有其他的作品将作者的参与和反馈作为现代手写作品的一部分。

(二)现代书法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现代书法的虚拟创作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首先,现代书法在数字处理技术和设计系统的双层作用下,形成了书法模拟书写的仿真状态。技术处理充分利用书法书写符号的痕迹和结构的有机结合,使独立的极端进入个人模拟书法的状态,根据作者的创作理念,以虚拟书写的技术手段和针对作者的操作系统创作模块形成一个或多个虚拟书写的来源,不同于原始书法体的固定风格。第二,现代书法通过技术处理改变了传统的书法风格,并且在计算模拟书写程序的控制下,产生了水墨视觉形式的变化,从清晰的书写到模糊书法的虚拟形式。此外,在现有的中国字库中重建文本结构,随着互联网全球化的传播,使用阿拉伯文本的拼音来创建新的文本概念,由拼音符号产生的语言交流方法可以加速阅读效率,并且将拼音文本符号有意地添加到汉字中,允许现代书法在创造性概念中实现具有声音和文本图像的新的现代书法创作形式。

虚拟书法形式包含计算机控制的数字符号和关于传统书法的各种信息。面对由一张宣纸、一面墙和一个界面所创造的创作空间,创作者在创作的最初阶段或即兴创作中进入了记忆中的一个创造性想象的虚拟空间。虚拟水平不仅体现在传统和现代书法的表现上,而且书法模拟的书写出现在数字技术演进过程的前期或中途,想象到的书法也许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图像。虚拟书法的形式往往充满了美好的体验。因此,偶然性在虚拟写作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虚拟书法的形式保留了传统书法的艺术特征,充满了敏感性和体验性,结合了新兴的数字技术,表现出合理性和规律性。这使得虚拟书法艺术创造了一个艺术与科学交织、感性与理想相伴、偶然性与规律性相依、既和谐又冲突的创作过程。

虚拟书法的写作方式可以成为未来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它有效地弥补了削弱书法实用性所造成的空白,并创造了新的阅读和学习方法。首先,虚拟写作的形式激发了网民的创作欲望。对于没有接受过书法专业教育的网民来说,虚拟书法教学是一种方便、有效、可行的书法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虚拟教学过程,书法兴趣为中国书法文化的回归提供了广阔可行的技术基础。其次,现代书法的虚拟化也体现在展示方式的创新上。书法展示可以以数字、在线和虚拟的形式展示给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书法家之间的双向交流实际上是在Web2.0的技术平台上进行的。当书法理论家邱振中教授谈到书法展览时,他说:“十多年前,在我家乡一个很偏僻的报摊上,我可以看到一些书法报纸,如《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然而,当我最近几年回家时,我发现它们已经没有了踪迹。虽然我们可以告诉你现在书法有多‘火’,但是群众基础的根基依然薄弱。”

许多曾经喜欢书法的人在整个社会转型时期都放弃了书法,因为书法也是件“铺张”的事,需要磨墨、展纸……我们需要专门的桌子,耗费很长时间;这是一个非常浮躁的社会,我们必须生存,我们必须赚钱,我们必须当官,我们必须做生意……当年力挺书法的中坚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等。而书法是如此奢华,以至于很多人都难以留在书法领域。现在,“书法网”每天的发帖量在三四千左右,甚至有上万篇的发帖记录。为什么人们会发这么多帖子?实际上,它是对书法的各个方面和问题的各种角度的讨论和交流。

电脑的普及和中文输入法的载入,使人们逐渐从“书写”时代走向“打字”时代。电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日益增多,导致中国书法从人们的日常书写行为转变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越来越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新媒体技术允许书法创作和教学的社会流行提出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现代书法的虚拟创造将当代书法在现代语境中赋予了新的生机,焕发出新的光彩,以此延续。

(三)书写技术核心价值的转移

从书法家和古代理论家的实践来看,书写技术的核心价值是对中国书法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的书写技术的总结。总结了中国书法的写作方法,形成了一套统一的写作规则。例如,永字八法、横划“欲右先左”的书写规则等。

书法核心技术的转移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中创造的非物质表现的理念,旨在使书法理论变得简单、世俗,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文化环境。通过传统理论与书法实践的互动,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各个层面的文化生活状态。另外,互动专业语境中的对话机制是通过网络的传播和展示形成的。这种不同的职业阶梯所导致的公众对书法的接受程度,使得书写技术在传承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

例如,在对非物化虚拟数字技术的解读中,锥画石的书写感到难以呈现其书写的技术内容和想象空间,脱离了书法的物质形式。现代书法面对发展中的未来书写的魅力,也是对传统书法延续的思考。现代书法的风格和表现技术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中形成了一个从纸的平面形式到多维图像空间的三维书法环境。技术能力的转变导致了基于传统审美体验的现代书法审美体验的创造,这种审美体验符合现代虚拟化和非物化。

(四)数字媒体与《孤山》

《孤山》创作于2006年底,由视频短片、数码照片组成。作品的创作方式是焚烧历史经典书法碑帖,并将焚烧后的碑帖灰烬堆积成一座座山峦形态。

1.《孤山》创作背景

作品《孤山》的创作背景来自王冬龄策划的《书法现场》展览。展览的主题是以书法网站为互动场景。该作品的创意源自以下两点:

(1)《数码》系列的灰烬被燃烧并以自然状态堆积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座虚拟的山,成为《孤山》最初的灵感来源之一。

(2)人死后,他们被埋在地下或燃烧成灰烬。而有些人死后的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一座山”,如颜真卿米芾八大山人,他们的艺术作品被烧毁后会形成文化和艺术的痕迹。

艺术的形式打破了宣纸与丝绸的传统模式,数字媒体创造了新的形式来诠释现代书法。通过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使得传统书法在不失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现代社会得到新的发展方式。利用数字技术与图像来记录心灵体验,关注概念,寻找现代书法的生活环境。

书法观众试图在历史中找到书法的美学价值,这种审美过程在虚拟空间中逐渐发展而成。现代书法要求我们理解书法领域和书法史为我们创造的文化形象。传承摹写不是为了接近或超越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水平,而是通过模仿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给人创造一种新的、可以再生的书法语言风格。就像烧过的灰烬也成为人堆积的、组织的一部分,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整合,赋予传统书法以新的精神内涵,从新的表现形式来悟书法的意义。

《孤山》选择焚烧的碑帖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的《历代行草精选书目》。该碑帖囊括了历史上经典的行草书帖。跨版的手卷形式为阅读和摹写提供了一个从右到左的节奏和格式。这套书帖被选择的原因是《孤山》与西泠印社存在着内在联系。在风景秀丽的西湖景区内有一个著名的寺院——孤山寺院,寺院里有一个名扬海外的书法篆刻社团——“西泠印社”,著名的书画家弘一法师和吴昌硕都是其社员。碑帖的选择使得《孤山》这一作品在空间和时间上与书法精神之间有了实质性的联系。

2.《孤山》摄影的创作过程

《孤山》摄影的创作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前期:焚烧书帖、视频拍摄。(www.daowen.com)

(2)中期:灰烬堆积构成的山脉形态,摄影拍摄。

(3)后期:素材通过电脑数字技术处理,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作品的成品是163cm×32cm×2的两幅作品,它们展现出横向的山水走势,更好地体现了《孤山》与西湖人文环境相吻合的自然形态。“烧”的行为给人们带来了书法观念中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融合再生的模式。通过数字新媒体的处理,传统书法语言在烧的过程中形成了观念的转变,这是对传统书法艺术有目的性的继承与创新,再现书法历史的经典语言。

《孤山2——争座位》,是在《孤山1》之后创作的。它在烧的过程中保留了颜真卿《争座位》的部分残帖,有目的地在后期拍摄与数字媒体技术合成中凸显了山体刻字的书法形态。许多著名的书法碑文,如汉代的《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和《郑文公碑》、北齐的《泰山金刚经》等都是在石碑与摩崖上凿刻成型的,书法线条凝重而浑厚、稚拙而有气度(图4-4-1)。

图4-4-1 《孤山2——争座位》

留有残碑字帖的《孤山2——争座位》,它更容易让人忆起书法的历史,在碑文书法的肌理、文字和山体的构成形式上显示出超越书法本身的意义。由技术的力量使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达到崭新的契合。

“事实上,从古至今,任何艺术形式,形式感都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古典时期,以“逍遥”为中心的道家是以自然的存在为基础的,而以“入世”为目的的儒家是以人的存在为基础的。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人与自然、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之间的高度一致性。书写的内容和形式必须高度一致,伦理道德和艺术形式必须高度一致。“孤山”的山本身赋予了宗教、人和艺术的形式,在数字作品《孤山》中以虚拟形象在录像过程中传达了书法和书写技术的消解意识。整个视频耗时3分6秒,记录了作为文化遗产的经典书法艺术,如何在当代生活中形成一种更具意识形态的隐性遗产。除了虚拟的“寂寥山”的真实场景,作品还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笔墨工具、笔墨书写和文字内容完全分离的书法语言。现代书法数字操作系统是指现代数字媒体,通过图像和摄影展示,体现书法的人文关怀和现代书法的表现思维。

摄影照片是现代书法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人的创造力是建立在传统书法的历史背景之上的,数字技术为书法的创作和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基于照片的展示和视频演示的制作过程,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对“孤山” 的理解和深化。

虚拟作品《孤山》只是一个例子,它为现代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活动提供了一种虚拟的自然怀想。书法教育、书法展示和书法美学都有关于传统的积极反思性文本。

3.《孤山》视频影像短片的创作过程

焚烧作品选择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自叙帖》、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米芾的《蜀素帖》和傅山的《行书五言古诗卷》等。碑文点燃后,火焰的燃烧导致物化的碑文逐渐消失并烧成灰烬。人们感受到“历史”不可逆转的变化过程,欣赏着书法给人类带来的文化精神。感受碑文燃烧和书法消失前后无序燃烧的顺序。观众只需看一眼历史,就会产生记忆中的书写体验,而这种瞬间的反映来自从书法家或碑文那里继承来的对书法源头的深刻印象。

在燃烧过程中,星星点点的光芒成大火之势,然后从局部的跳跃中分裂出来并逐渐消失。慢慢浸入的灰烬留下了部分碑文的痕迹,碑文的残留痕迹和完全丢失的牌匾的灰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人产生了绝望的感觉。这表明人们经常需要经历一次残酷的毁灭,然后再次出击以获得新的生命(图4-4-2~图4-4-4)。

图4-4-2 《孤山》创作过程1

图4-4-3 《孤山》创作过程2

图4-4-4 《孤山》创作过程3

最后,随着火山灰的冷却,锯齿状的山脉大量堆积,不同的山形构成了新的悬崖板和诗意的山水画环境。作品《孤山》体现了现代书法创作的新理念。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由数码相机来完成,它不仅见证了作品的创作状态,同时也用数字化的方式去记录、传输和传承。

4.对《孤山》的评价

《孤山》作品的短片和照片通过艺术展、媒体出版物和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了展出,获得了正面的艺术评价。该作品通过焚烧经典碑文的艺术行为和焚烧灰烬的再创作,用艺术的目光批判了现实生活与文化现状。它强调对现实生活和文化现状的批判性艺术表达,体现了现代书法与水墨形式在表现观念和形式上的内在联系。

在现代书法创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技术进步的问题。技术是一个相对的、辩证的问题,而书法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随着书法创作在不同的阶段和风格中形成的一种惯用的技术,不同条件下的笔墨是书法的一个元素,具有笔墨再创造的技巧。同时,它也承载着消除原始技术的意图,建立一种独立于传统规则的技术和形式的现代书法创作模式。

《孤山》作为摆脱传统书法技术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尝试,是创作者基于对书法的理解,通过非物质虚拟数字技术创造视频图像,结合合成摄影图像,综合展示等一系列程序,体现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互补的艺术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采取了传统笔墨技术和现代书法虚拟书法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