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或曰文化现象,大多可以满足主观与情感需求。艺术之根本在于其创新性、启示性、抒发性与审美性,属浓缩化、抽象化、夸张化的生活。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如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均属于艺术范畴。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它脱胎于生产、祭祀等实践活动,在与其逐步剥离的过程中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透过这种意识形式,人们受到感官刺激作用,在想象、情感、认识等方面渐趋活跃起来,进而获得愉悦与满足的美感体验。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逐渐成为显学。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数字媒体艺术在不经意间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人们逐渐察觉现代生活已被数字媒体技术全面覆盖时,对数字媒体艺术视角和切入点的考察就不应局限于技术对艺术语言、艺术形态的特殊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新鲜、生动的感官体验以及数字媒体艺术对社会文化的解构与重塑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艺术与技术互为表里,探究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必然要先从技术入手。自人类文明形成伊始,技术就和宇宙、自然、社会一起构成人类生活的四个环境因素。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曾出现“技术”一词,意为“技艺方术”。几千年来,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和作用于艺术的发展与变革,它不仅是人类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手段和工具,也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显要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中的专门领域。
技术对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深刻。“意识形态”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权力是如何划分的等一系列问题,并能为社会秩序的建立提供范本。以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电报技术为例,它的出现改变了传播与运输之间的关系,也开启了人类社会的传播新途径,推动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前,“运输”与“传播”几乎是同义词,电报技术的出现则将符号抽离出来,使之得以独立于地理位置、具体空间而运动,这一根本性的变化使得信息不仅可以外在于物质实体还能比物质实体更快地运动,不仅如此,这种技术还衍生了新的语言形式、概念系统、商品交换模式和社会关系结构。欧洲与印度之间的电报线路加强了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联系,印度的资源被进一步开发,英国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加强,英国殖民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在更加细微的角落,报务员能够沿着一条电报线路垄断知识,这种信息的选择性控制与传递直接形成商业和投机买卖中的选择性优势,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开始显现。(www.daowen.com)
艺术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较之于其他意识形态,艺术凭借其特殊的审美性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直接作用于但却必须服务于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它是为适应这一基础而产生的关于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宗教和艺术等的观点,以及为适应这些观点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革新,这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经济结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作为生产工具的技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具有了某种天然或必然的联系。
体现技术和艺术之间关系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透视学和几何学深刻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绘画中的术语“构图”是我们在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以构成协调、完整画面的过程。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美术,在西方绘画中,构图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长、宽、深之间的比例关系,借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在阿尔贝蒂的《绘画论》中,他提到透视是绘画的数学基础,数学的研究是所有艺术的基本原则。他还强调绘画与修辞学、数学、几何学这三艺的关系。”尽管希腊画家此前已精于营造景深感,但他们却不知道物体在离我们远去时看起来体积缩小所遵循的数学法则。15世纪初,透视法的发现震动了整个欧洲,一种新的观念被广泛传播:艺术不仅可以用来阐释动人的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现实世界。文艺复兴之前,画面布置中人物形象的大小比例更多地取决于精神级别的次序,而非实际生活中的直观观察。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而在封建时代的欧洲,教会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一切以神学为本,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当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冲击封建经济基础时,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必然会冲击封建上层建筑,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义思潮萌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它肯定人并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现世的自由和幸福,反对天主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重视科技、追求真理,反对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否定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当人们开始观察和审视周围世界构成的环境、个别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之际,透视法和几何学便受到关注。由此,绘画中主体表现的侧重点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大量写实的女性形象被融入圣母神像中,光线明暗及透视景深的新手法将事物形象表现得更为精确和真实。诸如此类反映技术作用于艺术的案例数不胜数:如矿物和油料提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北欧明朗而富有层次感的油画风格;机器生产的颜料和光学研究成果促成了外光写生和印象派的发展。凡此种种均验证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艺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的重要论断,技术兴,则艺术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