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在数字媒体时代实现了完美变身和华丽转型,这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数字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电影创作手段,变革了电影制作工艺,开辟了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同时,它还敦促着电影人不断探索电影的深层本质,进而实现新的突破与创造。
(一)丰富了电影创作手段
电影艺术是集合戏剧文学、艺术、表演、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一门综合艺术,而除音乐外的所有艺术形式的呈现都需要通过画面来完成。自从电影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机是唯一的获得画面方式。在传统电影中,面对真实的人和环境,他们的影像和声音都是由胶片相机和录像机记录下来的。这种电影过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赋予电影重要的属性,即纪实性,这种纪实性是通过电影画面获得的手段而产生的艺术表现特征。用来再现历史或表现虚幻事物的电影只能通过造型、印刷和合成或特殊的电子效果来制作。这个过程所能达到的效果只是真实世界,并不算脱胎换骨的变换。
除了用相机拍摄外,绘画是获得电影照片的一种不常见的手段。绘画艺术的起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绘画作为对自然、社会等周围事物的模仿和再创造,自然成为电影形象的重要来源。相当一部分动画电影的制作大量采用了手绘方式完成,这类电影所阐释的内容往往较为戏剧化和夸张化,并不汲汲于对真实世界的客观再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审美思维观念的变迁,传统电影的表现力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无法触碰到人们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电影艺术必须首先进行内部革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品味的急速提升。计算机的横空出世和普及为电影发展解了燃眉之急,它宣布了一种获得真实图像的新方法的诞生。计算机生成的图像不仅可以高度模拟客观现实,而且可以通过呈现在传统语境下只能停留在想象水平上的虚拟图像和声音来克服现实,这对电影艺术表现空间和艺术张力的拓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数字技术可以生成各种摄像机无法实际拍摄的画面,通过数字绘景、数字动作捕捉、数字虚拟演员以及数字后期特效等手段,彻底突破了传统电影受限于真实拍摄环境和真实拍摄对象的限制,大大拓展了影视画面的时空可能性。从1977年《星球大战》到2019年的《战斗天使阿丽塔》,从《少林足球》到《流浪地球》,数字技术不断刷新电影创作在题材、美术、摄影、表演、剪辑以及特效等方面的探索维度,为21世纪全球电影工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图3-4-2)。
图3-4-2 《战斗天使阿丽塔》中的数字角色和真人演员同台
(二)变革了电影生产工艺
数字媒体技术为电影艺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前、后制作方法,在电影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影制作的速度、效率、自由度和灵活性。高清数码相机也有许多优点,正朝着主流摄制手段发展。在后期制作阶段,电影胶片制作模式被数字化制作模式所取代,以非线性编辑方法为代表的数字电影制作系统,以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方便地记录、编辑和传输任何影片。在数码制作的背景下,最初几天充斥着过多体力劳动的电影制作画面将不复存在,在电脑前轻按键盘或鼠标将成为电影人的常规动作,因此,影片的制作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媒体技术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空间,并渗透到电影制作过程、制作方式、发行传播方式、放映传播方式等各个环节。先进的数字技术不仅解决了文字的数字化问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复杂的声音、影像世界。国内外很多电影都采用了数字3D技术和特殊的数字电影效果,在画面上实现了“立体视觉”、图像刺激和画面奇观的效果。数字电影特效是指用高科技的软硬件来表现特殊视觉效果的后期处理过程。它是当代电影“视觉效果”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所创造的形象将给大众带来绝对“真实”的视觉感受。影片《终结者》中的“液态金属生物”、《魔戒》中的“宏大场景”和小怪物咕噜、《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英雄》里秦军的“万箭齐发”、无名的“剑穿水滴”、《美人鱼》中“八爪鱼触手”和各种美人鱼造型(图3-4-3)、《流浪地球》中的未来上海等经典影像,说明数字特效不仅应用在科幻、奇幻、恐怖、动作等商业类型大片的场景设计中,同时也改变了“演员”本身的表现空间,彻底改变了观众传统的视觉艺术空间和时间观念。以数字技术实现的电影镜头呈现了全新而别致的视角,不断刷新和创造着观众的传统审美和体验,为观众奉上了越来越多的视觉奇观。
图3-4-3 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中罗志祥经典的八爪鱼造型
(三)开辟了电影发展的新天地
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影产业之前,由于相关技术条件的限制,电影产业处于危机之中。与此同时,电视的普及对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消解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和吸引力。面对这种紧迫的形势,一些电影制片方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出现了各种格式的立体、全景和宽屏电影,但都没有成功。随着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狂轰滥炸,传统电影的基础正在松动,相对于电视的优势只是大屏幕和电影的高清效果。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力参与,电影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媒体技术迅速渗透到电影拍摄、制作、发行、展览等各个环节,相当于给影片的制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影片在继续展现高画质银幕和高形象的同时,又具备了高画质的优势,呈现出一种强大的创造视觉奇迹的能力,这是目前电视的性能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成为电影再创作的杀手。数字媒体艺术能带来巨大的票房利润,对于电影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优势。制片方对数字媒体技术无限热爱往往是收到经济利益的,这也导致数字媒体技术从电影表演的附属地位跃升为电影制作的主角。1990年,虽然全球电影市场依然低迷,但大量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美国电影成功克服了这一低迷,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不断创造新的票房纪录。据统计,1990年,美国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主要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电影成功的重要保证和必然因素就是数字媒体技术,但不得不承认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电影的表现力会不断增强、观众的想象也会更丰富,这些优势都是不可忽视的。在为观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视听盛宴的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也开启了电影发展的新天地。
(四)加快了影视产业融合进程
电视和电影都是传递活动影像的重要艺术形式,由于拍摄、制作和播出(放映)方面技术条件的迥然不同,二者在艺术表现层面也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特点及风格。提及电影及电视的主要区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二者在制作工艺及画面质量上的差异。使用胶片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其胶片颗粒度和色彩宽容度都要高于使用电视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因电影先于电视而出现,电视通常借鉴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但电视相较于电影拥有规模更为广大的观众群,技术在强大的需求面前得以突飞猛进,因此在技术层面,电影也会亦步亦趋地仿效电视。(www.daowen.com)
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以载体为主要依据来划分影视艺术的历史传统。在数字语境下,电影画面和电视图像都只是计算机中以“0”和“1”存在的数据文件码流,其实质完全相同,处理手段也别无二致。目前来说,二者的后期制作过程一致,电影后期制作所采用的技术和流程也适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作为特效制作和3D动画制作,影视领域可以交流最新的技术成果,使影视工作者之间的共同意义空间不断扩大和延伸,在数字后期制作领域,电影和电视首次走到一起。随着前期摄像设备的融合,高清数码相机在拍摄中的应用,影视艺术的互动融合不断加快,影视产业将进一步融合,并开始携手共进。
(五)造就了电影新时空
对于任何一种视觉艺术而言,若要给人以欣赏的快感,则必须要保证同时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的全面展开。从古至今,在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众多艺术形态中,与戏剧、舞蹈等舞台艺术及绘画雕塑等静止艺术相比,电影在给人以壮观生动的空间感受及创造丰富生动的时空场景方面占据更多的优势,这也是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态的最重要特点。电影所带来的强有力的时空感受令其他艺术形态难以望其项背,当人们坐在电影院内沉浸在动人情节之中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在二维银幕上通过透视原理和物像运动原理所展现出的三维时空。不过,一成不变的表现方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渐趋多样化的普罗大众,在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条件下,加之电视媒体的巨大冲击,如何给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艺术享受成为电影发展的重要课题,技术成为电影人需要突破的首道关卡。数字媒体技术的到来启动了电影业飞速发展的引擎,为其带来勃勃生机,同时也为多维时空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参与或生成的图像不仅可以更加立体而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的三维图景,它还强化了电影所具有的“时间+空间”的四维时空概念,在这一概念指引下创作的电影作品向传统的镜头组接原则和剪辑观念提出了挑战。
众所周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角镜头的出现使得摄像机可以拍摄到从半米到六七百米距离的清晰画面。正是这一技术的进步使电影理论大师巴赞触动颇深,他认为,摄像机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可以完整地表现生活。巴赞进而提出了纪实美学的理论,这是电影技术丰富电影语言表现力的最生动例证。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参与下,计算机能够设计拍摄的运行轨迹,并且可以进行无限制重复,再经由数字媒体技术合成,这样就生成了一种新的转场方式,在一个不间断的画面里,角色可以穿越多重时空,这一新奇的表现手法使数字电影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美国电影《黑客帝国》中采用全息静动摄像术制作的画面为观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这种摄制手法源自Staff Motion摄影法及Goal Motion摄影法的结合。其原理是以被摄物为中心,以一定的间隔将单镜头相机组织成一个圆圈或一条直线,所有相机同时按下快门拍摄下一张照片。由于相机具有同步快门控制,所以可以同时捕捉不同角度的静态图像,然后将其插入计算机进行编辑,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动画师。它将一系列静态图像组合成一个连续的图像并显示在屏幕上。与全息摄影不同的是,全息摄影给了人们一种三维摄影的感觉,计算机将摄像机拍摄的静态图像处理成连续的动态图像,根据摄像机组织的不同路径形成不同的动态图像。
(六)激发了对电影本质的重新探求
多年来,关于电影的诉求颇受争议,有人认为电影是用来记录现实的,其表现内容应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也有人认为电影是对现实的再创造,是一种主观性强的虚拟现实。遵循早期电影大师们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其理论诉求大多定位在“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或“存在的证明”上,这些理论观点都建立在照相的真实性基础上。在彼时技术不发达阶段,电影的后期特效也仅限于原有画面上所进行的简单的、低水平的处理和编辑,无法达到更高层次的画面再创造。
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几乎渗透了电影制作的诸环节、诸阶段,数字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如《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侏罗纪公园》中将亿万年前灭绝的恐龙重现在银幕上与人共“舞”,《谁害死了兔子罗杰》中真人与卡通角色逼真自然的交流等,这些计算机创造出来的虚幻影像表明,电影不再是物质现实的简单复制,它所制造的“视觉谎言”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概念,电影艺术表现出的“超真实”往往要比真实本身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
数字电影从拍摄、制作到发行、放映等诸阶段的数字化转向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呈现样貌和姿态,还在解构和重塑着观众的观影习惯。随着以大屏幕、高画质的等离子体和液晶电视为代表的观看设备逐渐占据主流;以光纤、宽带为代表的传输渠道可以为电视观众提供大量备选频道,观众观看电影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电影巨幕,而是有了多元选择和多维视角。
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电影的意义并不仅仅表现为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在制作环节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数字媒体技术对电影观众所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扫描电影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属性,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的特征。数字媒体技术正迅速改变着载体形式和电影传播媒介。电影可以代替物理媒体以比特流的形式分发和放映,并通过光缆或卫星直接传送到电影院。随着带宽的增加,公众在家看电影的乐趣正在成为现实。
数字媒体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方式,拥有数字放映机的数字电影院将提供更为舒适的放映环境,其声、光、色、影等方面的质量将大幅提高,由此给观众带来更精彩、更惊艳、更难忘的观影体验。更重要的是,数字电影互动性、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改变了以往观影的单向线性模式,赋予了观众以互动、自主的全新审美感受。
(八)引导大众走向视频消费时代
电影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完美邂逅的产物,曾经是茫茫夜空中最耀眼的明星,也是人类艺术殿堂上最绚烂夺目的宝石。电影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望尘莫及,这不仅是因为其浓厚的艺术文化色彩拉开了与碌碌之辈的距离,高昂的制作成本和贵重的专业设备是导致它与业外人士无缘的主要原因。
数字媒体技术的到来改变了电影制作“高处不胜寒”的处境。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数字设备价格的日趋平民化瓦解了电影艺术制作的垄断地位,电影制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数字DV摄像机作为电影摄制的重要设备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平民制作的小成本“微电影”开启了大众视频消费时代的来临,这也同样意味着传统影像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数字时代,个体爱好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社会和他人交流思想观念,这个过程被数字媒体技术大大简化和压缩了。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加深和扩散。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将会呈现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