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数字电影
从完整的意义上来说,数字电影指的是电影从拍摄、制作到发行播映全面实现数字化的电影。而一般所说的数字电影包括用计算机生成、数字摄像机拍摄而成的以及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后再数字化的电影作品。即电影的拍摄、制作、发行播映等环节,部分或全部以数字处理技术代替传统光学、化学或物理处理技术,用数字化介质代替胶片的电影。数字电影制作流程包括数字制作、数字传输、数字放映三个环节。
数字制作指电影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的设备为数字化设备。用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储存数字视频和音频的信息,后期制作中再提取这些信息进行剪辑、配音、特效及合成等,最终形成完整的电影作品。
数字传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电影作品以数字流的形式通过卫星、光缆网络传输给院线或用户终端;二是将电影储存在光盘、磁盘等硬件载体上,可在电子设备上打开并进行观看。数字电影成为家庭娱乐成长最快的一块内容。
数字放映包括放映机、服务器以及数码还音系统等。电影院将数字视频信号转变成为光学信号,然后投影到银幕上。数字电影的放映采用特殊的数字放映机,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以及良好的色彩还原能力。
(二)数字电影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成为影视特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改变着电影行业的制作和传播。这是继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黑白电影发展到彩色电影后,电影史上掀起的又一次颠覆性的革命。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爆炸式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广泛深入应用,不仅仅停留在视觉效果的层面,更是深入到制片各个环节,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流程。
自1999年11月美国首次通过网络向六大城市传输《玩具总动员》开始,数字电影就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迅速发展起来。《玩具总动员》也是第一部全3D动画长片,而其后的续集则是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
在1999年底上映的《黑客帝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特效使用在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凝固时间”的场面,把一个静止的瞬间放大呈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冲击。这个效果的产生,首先利用计算机分析演员的动作,制作出演员的模型,然后利用三维软件,把多个相机按照设想的轨迹排放在三维空间中,每一个相机的角度生成一张画面,再将它们连续放映,就初步得到了预想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相机的数量、拍摄的速度等进行预先测试,最后确定合适的拍摄方案。
2001年至2003年,魔幻题材的系列电影《指环王》上映,连续三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影片除了使用运动控制技术外,还使用了摄像机轨迹反求的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拍摄的镜头焦距、相对高度等参数,计算出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并提供给三维动画系统,起到真实画面和三维场景、角色无缝合成的效果。
2005年7月,由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电影、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组成的数字电影倡导联盟(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DCI),制定了数字电影系统规范。同时DCI标准的不断改革,推动了数字电影产业不断前进。
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对3D电影拍摄技术的开拓,无疑为电影的视觉效果树立了新的标杆。除了与视觉效果紧密相关的CG、合成、影像处理等技术以外,更是渗透到摄影、放映等环节。近年来,数字电影的发行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家庭网络成为数字电影发行销售的一个新增长点。好莱坞多年来就一直在尝试吸引消费者网上购买电影,在2013年的时候确定通过网上发行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数字娱乐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数字电影销售额增加47%,涨至11.9亿美元;家庭娱乐产业营收增加0.7%,涨至182.2亿美元,数字电影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家庭娱乐内容种类。
国内最早采用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影片是《秦颂》,用数字技术演绎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悲壮惨烈的历史画面。中国电影首次大量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影片是《紧急迫降》。
随着数字电影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技术从初期为电影“填窟窿”“打补丁”的电影整容术,逐渐过渡到电影的表述形态,国内的数字电影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
2007年岁末大片《集结号》运用数字技术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听享受。开场的汶河攻坚战和阻击战非常有震撼力,子弹炮弹逼真的呼啸声、坦克的进攻与碾压、大桥从中间爆炸、汽车纷纷落入悬崖等这些镜头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持和完善,是很难呈现得如此完美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的。2008年陆续公映的《长江七号》《赤壁》等,都大量使用了数字技术。《长江七号》的主要角色(外星人)是数字技术生成的,表演中的很多场景是真人在蓝幕下独白表演,后期再用数字技术进行特效合成。另外还有宇宙、外星球等场景的虚拟再现,都体现出数字技术无所不能。
3D大片《阿凡达》在国内播映的红火,对现有影院更造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不少影院因此更换数字3D播放设备。传统的胶片拷贝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环保、更清晰、成本更低的数字拷贝和数字放映影院。
至2012年,电影行业几乎实现了全面数字化。随着数字大片的流行,电影行业在市场的驱使下迅速完成了转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数字电影时代。
(三)数字电影的形态
数字电影开创出了一些新的电影艺术形态,如三维动画电影、网络电影以及在手机端播放的微电影。
1.三维动画电影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它的发展不仅是对自身艺术的开发,而且对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1980年以来,3D动画技术给电影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促使好莱坞电影从“叙事片”走向“风景片”。数字技术创造的视觉奇观成为好莱坞近年来占领和巩固其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法宝。(www.daowen.com)
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首次尝试运用到尼古拉斯·梅耶的《星际旅行2》,再到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的大规模运用,三维动画技术正式进入电影产业,为电影创造了不少美丽的视觉盛宴。3D动画技术创造的几种特效已经成为当今保证电影票房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动画的创作和制作方法得到了全面更新,流程大大简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三维动画电影在制作方法、艺术表现、市场反应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已成为跨时代动画发展的主要趋势。三维动画技术不仅给电影视觉语言带来了突破,而且随着它的发展,它充分了解了现代电影的三维工业生产过程,包括三维动画电影的创作和制作,技术研发与流程管理,从而感知“实拍”与“动画”的融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裸眼式3D立体显示技术逐渐成熟。它具有全视野、多角度、多角度同时观看等优点。人们直接用肉眼观察具有物理景深的三维图像,效果就像看到真实世界一样。同时,感知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它可以解决人机交互的便捷性、准确性和功能多样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三维动画技术开创了3D与数字特效的新时代,未来的3D电影将颠覆传统的观影方式。
首先,造就了新的电影时空。观众将不再是坐在银幕外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一个局内人。这种全景电影的出现会引起创作观念和视觉化观念的变化,比如今天我们看电影的时间概念是物理的,而在全景电影中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心理时间的概念。例如,如果一个恐高的人去坐过山车,在生理概念上的一分钟在他的心里感受中可能变得极其漫长。
其次,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传播形式。传统的电影接受理论是以电影观影方式为基础的。大屏幕、暗场和集体观影是典型的观影方式,它们产生了一种仪式感,构成了观看电影的“信息场”。全景电影是一个空间范畴,不需要屏幕作为支撑,因此不局限于电影院。集体观影行为转化为个体和私人的观影体验,改变了人们的观影心理。因此,很难确定未来全景电影的具体传播形式。
最后,生成交互式立体图像。在许多科幻电影中,都有这样的场景:角色可以与真实人类的虚拟形象对话,而不是在电话里互相交谈。随着交互技术的出现,这些科幻场景可以在现实中看到,形成了一种互动的虚拟现实。这在真正意义上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时空关系,这必然会打破原著电影的创作方式。
三维动画技术已经成熟,甚至全息立体影像、感知技术等都已被开发出来。电影业所产生的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令人着迷。三维动画电影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在未来必将给人们带来更难以想象的完美体验。
2.网络电影
广义的网络电影指的是通过互联网下载或在线观看的电影。它的节目源包括将在影院播放的电影作品数字压缩后留存在网络上可供下载的电影,也包括一般网络用户自己拍摄制作上传的视频。好莱坞的派拉蒙、迪斯尼和香港的美亚电影等公司都成立了收费服务的电影网站。国内近年也涌现出不少收费的电影网站,衍生出各种收费方式。愿意付费观看电影的观众也越来越多。狭义的网络电影指的是在网络传播时代,专门针对网络传播而制作的具有电影艺术特征的视听艺术作品。网络电影发展初期,受网络技术的制约,更多的是篇幅短小的小电影或微电影。如2000年首部专门为网络播放设计的影片《量子计划》时长32分钟。这部耗资300万美元的影片,由60岁的英国著名戏剧演员约翰·克里斯和美国英俊小生斯蒂芬·多夫主演,讲述了一位天才科学家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找到上帝的故事。在当时的网络水平下,虽然只有32分钟的片长,但使用宽带也要15分钟才能完全下载,而且在电脑屏幕上观看电影的感觉显然与在电影电视上观看仍有一段差距。
随着网络水平的提高,多屏时代到来,网络成为电影在院线外播放的成熟渠道。网络电影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性,日渐受到用户的青睐。不少电影开始选择在网上发行。尤其是一些很难进院线的中小成本电影,开始转而在网络上寻找出路。于是不同于微电影的网络大电影应运而生,除了在网上发行外,与院线电影没有很大的差别。
譬如,2014年11月1日,戏剧网络大电影《成人记2》在爱奇艺独家上映,不到两周便刷新了同行业各项纪录。付费期在线点击破280万,产生的网络票房已超过150万,在线弹幕数高达1万条,平均每分钟弹幕170条。爱奇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网络大电影总量已超400部,比院线一年的片子还多,全年票房已达5000万元,仅通过网络发行分账收回成本的作品占总量25%以上。视频平台的巨大容量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千万投资量级的作品也有望以网络发行起步,以更短的回收周期、性价比更高的宣发服务实现盈利(图3-4-1)。
图3-4-1 网络电影《成人记2》在爱奇艺独家上映
网络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观众收看电影从被动转为主动,观众可以在众多的电影中选择喜欢的电影并在任意的时候观看。甚至,观众还可以参与到电影的创作中来,引导电影的故事情节按照观众的愿望发展。如国内最早的网络电影之《天使的翅膀》就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互动性特点来进行制作播映。创作方采取边互动、边拍摄、边播出的方式,让每个网民都可以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观众可以对创作方提供的片段经过重新组合后观看,而不必像传统电影一样只能接受创作者提供的文本。
网络电影为电影创作、播映、宣传等提供了新的方式途径,将为传统电影产业模式带来巨大变革。但就目前网络电影的发展水平来看,投入有限,制作普遍较粗糙,缺乏真正的好作品,与院线电影无论在作品的制作上还是在观赏体验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总之,网络电影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其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3.手机电影
手机电影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区分。广义的手机电影指的是在手机终端上收看的所有电影,狭义指的是专门为手机终端打造的、适合手机播放的视听影像短片。这里我们说的手机电影往往指的是狭义的概念。由于手机媒体的特性,手机电影有其固有的特征。其中,最大的特点是“短”,这是由手机媒体的移动性、手机屏幕的制约性以及用户的观看心态等决定的。因此,手机电影又被称为微电影。
作为普通人记录世界的新方式,手机电影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事件的现场,还可以拍摄剧情片、MV、专题片等,作品题材非常广泛。随着手机功能的强化以及网络的发展,电影的拍摄、编辑、传送和播放能够完全整合在一起。手机电影正在成为21世纪最强势和最时尚的电影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