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学艺术审美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学艺术审美的影响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变化。在数字媒体技术向文学创作缓缓渗透的过程中,人们的艺术审美视角也在不断转换,由此,数字媒体技术对文学艺术的审美影响和作用日渐显现出来。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审美二者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在实现这种繁荣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对文艺美学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学艺术审美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它促进了世界各国信息资源的共享,整个世界的图景都一一呈现在网民面前,人们的艺术审美逐渐多元化。二是推动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各领域、各行业的数字化转移。在数字媒体技术向文学创作缓缓渗透的过程中,人们的艺术审美视角也在不断转换,由此,数字媒体技术对文学艺术的审美影响和作用日渐显现出来。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审美二者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就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数的秩序。今天,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与数千年前另一时空中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0和1所构成的数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创造了数字和艺术之美。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出现是古人完全无法想象的,但也有先贤对此表示了期待,如歌德、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讨论的“世界文学”预言。在数字时代,先人几千年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真正成为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这种艺术资源的广泛共享,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读者的审美素质和鉴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读者也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他们更大的创作力,促进了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在实现这种繁荣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对文艺美学的影响。

(一)多种艺术相互交融,审美共通

数字媒体的多媒体性,使人们不再满足于文字的单调解读,甚至不再满足于“图文并茂”;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也鼓励人们提高审美水平甚至产生新的需求。早在2006年11月30日,《楚天都市报》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二维码,在这种码中,几条黑点和黑线分布在一厘米见方的区域内。读者可以通过将手机上的摄像头指向该区域来获取视频和音频文件。二维码极大地节省了报刊版面,表达更加生动直观,使文艺受到以文字、图像为基础的音视频等媒体元素的青睐和培育,真正实现了各种艺术的相互结合。如2012年3月9日,《钱江晚报》鼓励读者与报纸互动:“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故事,如果你也有一段视频要与钱报100万读者分享,就拍下来吧,相机拍的、手机拍的都可以。上传视频网站做成二维码,您的视频一经录用,即可获得100~2000元的奖励。”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推广,不同艺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混乱,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也促进了艺术审美视角的整合,促成了审美维度的统一。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欣赏和体验所带来的审美常识,是我们在传统文学作品中难以获得的,也是数字时代文艺作品的独特特征。

(二)作家与读者互为主体,互动性凸显

在传统文学背景下,作家是创作的主体,读者只能充当被动的读者。互联网的诞生给了普通人更多的权力,同时也消除了作家对文学创作的绝对垄断。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网上的文本使我们有能力进行迅疾的互动。”数字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通过互联网技术、WAP技术,人人可以创作手机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作品。数字媒体技术的巨大势能消解了各国家、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素来明显的差异,同样的创作平台同时展现在了作者和普通读者的面前。近年来,一些媒体或组织的竞赛,如网络文学作品大赛、微小说创作大赛等,其目的是为社会征集文学作品,调动普通市民的文学创作热情和奉献精神,给基层群体平等参与的机会;此外,一些网络文学创作形式,如纸牌小说,也表现出公众创作权的自由。

另一方面,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更为强烈和及时。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支持和保证。尤其是微博诞生后,大多数著名作家在微博上都有自己的账号和粉丝。通过“关注”,你可以了解作家的观点、现状或文学作品,读者可以实时感知到与作家同步互动、发私信、评论和分享。即使作者不在线,这种异步交互也只有几分钟或几小时的时间间隔,而传统的交流方式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在数字语境下,作家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关系。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作家“一枝独秀”的话语垄断,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真正的复调、多面、多姿多彩的“大合唱”局面。在数字时代,作家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最贴近人民生活方式和现实的作家创作优秀作品,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这将促进文学艺术的进步。

(三)文学镜像多维而立体(www.daowen.com)

数字科技及媒介载体的发展演进令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变得多维,文字、图片不再是文学艺术的全部表现形式,在数字时代,音频和视频也加入了文学艺术表现元素的行列。

在传统文学艺术领域,阅读和鉴赏方式呈现出线性特征,而数字文学则呈现出直观、整体的塔状,在超越一维、二维、三维的表现形式之后,又将时间维度这一“四维空间”囊括在内。多维而立体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大大冲击了传统线性模式的文学鉴赏和审美,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感受。

(四)跨越时空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信息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磅礴之势冲破了一个又一个时空限制,真正走向了开放和自由的时代。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断言:“在瞬时信息的时代,时间(按视觉和切分计量的时间)和空间(统一的、形象的和有周边密封的空间)已不复存在。在瞬时信息时代,人结束了分割性专门化工作的职责,承担了搜集信息的角色。”这种瞬时信息带来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已被消磨殆尽,不再成为文学作品传播的限制和藩篱。如网络文学作品中的翘楚《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图3-2-4)等影片被拍成电视剧后,通过互联网的飞速传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观众,使得国产“宫斗剧”达到一个新的巅峰,这种传播的迅捷性、跨国性以及渗透性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很难实现。

图3-2-4 《后宫·甄嬛传》日本版DVD封面

(五)数字文学的复制与仿真

数字媒体技术最主要的表征之一就是其可复制性,且在复制过程中可以做到无损、无压缩,其在3D打印机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极佳案例。3D打印机由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发明,是一款融合了高新技术的神奇打印机,它不仅可以“打印”出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为宇航员“打印”出任何所需的物品。

在数字媒体技术复制与仿真特性的覆盖下,数字文学也拥有了这两种特质。数字时代的文学镜像多维而立体,数字图像数字音频及数字视频等都可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表现元素,这些媒体形式所具有的高清、直观、直接和仿真色彩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数字文学的不断发展,各国、各地区、各院校纷纷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我们不但可以检索、下载国内数字资源,还可以浏览外文数据库,甚至制成数据光盘长久保存。在复制或再创作文学作品过程中,还可适应时下受众的需要,配备音、光、色、电、图画、语言等元素,生动地表达出艺术作品高远深邃的意境,真正实现多媒体传播。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或配以潺潺的流水声或配以悠悠的管笛声,再加上美景美图,这种多媒体交互作用、交互映衬所营造的氛围是单一文字元素所无法实现的。这种数字媒体艺术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比传统文学艺术要更加深刻、丰富和生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