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河渠书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河渠书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大中原地区免除了水灾。司马迁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追想大禹治水的功业,回顾三代以来治水的经验,面对汉代治水的辉煌成就,创作了《河渠书》。乃撕二渠以引其河:于是分开黄河成两条入海的干道。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古代称这三江为北江、南江、中江。即今山东省的淄河。

【题解】水利工程是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基础。传说大禹治水得天下,从此,历代帝王治水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治政措施。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是从武帝开始的。通渭,引汾,开褒斜之道,穿洛,塞河,都是大工程。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从泰山封禅回京,亲率百官临赴瓠子口塞河工程的现场,令从巡官员自将军以下与卒同负薪塞河,二十余年的黄河大决口,终于堵塞了。广大中原地区免除了水灾。这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一场伟大壮举。司马迁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追想大禹治水的功业,回顾三代以来治水的经验,面对汉代治水的辉煌成就,创作了《河渠书》。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橇,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导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洛汭,至于大邳。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撕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渤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注释】①夏书:记述夏代历史的书。今文《尚书》有《禹贡》《甘誓》等篇,载夏代史事。这里的引文综据《禹贡》《孟子》等书,以事关禹,故称《夏书》。②抑:遏制,堵防。③橇:在冰雪或泥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④桥:古代的一种人力登山轿。桥,轿的假借字。⑤九州:相传为禹所划的九个自然区,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⑥随山浚川:依山势疏通河道。⑦任土作贡:凭依各地土质、特产、规定贡物。⑧通九道:开通九州之道路。⑨陂九泽:把九州低洼之地都筑堤堰围成蓄水湖泊。泽:水泽,泛指湖泊。⑩度九山:量度出九州的山势走向以疏导河川。⑪河灾衍溢:黄河水的灾害漫延最大。⑫中国:中原。⑬唯是为务:唯以治水为专注的目标。是:此,指治理水灾。务:致力,专注。⑭导:疏导。积石:山名,即今青海省境内的阿尼马卿山,古人认为黄河发源于此。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⑮华阴:汉县名,县治即今陕西东部的华阴市。⑯砥柱:山名,在今河南三门峡东,有山石如柱,立于黄河急流之中。⑰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州市西南。⑱洛汭:洛水(今洛河)入古黄河处,本在河南巩义市境内,今已移在汜水西北。⑲大邳:山名,在河南汜水西北,汜口之西。⑳所从来者高:发源地很高。㉑湍(tuān)悍:水势急,冲力猛。㉒数为败:屡屡造成水患。数:多次。㉓乃撕二渠以引其河:于是分开黄河成两条入海的干道。撕:分开,分河为二。二渠:黄河分流后的两条干道,其一出今山东博兴附近的清河入海;另一即漯水(又作漯川),故道自河南浚县西南经范县、临邑、滨州等地入海。㉔降水:古漳、降二水的通称。降水源出今山西屯留,东流入漳水,又入古黄河。㉕大陆:古泽薮名,又名广阿泽、巨鹿泽,在今河北隆尧、巨鹿、任县之间。㉖九河:指黄河下游今山东德州至河北天津间一带数百里内的许多支派。㉗逆河:穿渠使水经高地而入海之河。㉘九川:九州的大川。“九”代指众多。㉙艾(yì)安:平安无水患。㉚功施(yì):留传。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注释】①荥阳: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鸿沟:春秋时所修运河,起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流经开封北折向南经河南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②宋、郑、陈、蔡、曹、卫:均周代封国,地当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之交的河淮之间地区。③济、淮、泗:均水名。济水有两源,其东源出今山东定陶北,东北会于汶水,又东北入海;北源出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流屡有变迁,秦汉时在今河南武陟县南入黄河。淮:即今淮河。源于河南桐柏山。泗水:淮河下游第一大支流,今称泗河。④楚:地区名,指今湖北省湖南省一部,及河南安徽南部一带。⑤通渠:开挖渠道,疏导积水。汉水:即今汉江,发源于陕、甘交界处,流经陕西南部至汉口长江。⑥云梦:古泽薮名。在今湖北监利一带地。⑦江淮之间:长江淮河之间,泛指豫南、皖南、苏北一带地。⑧吴:地区名,泛指今苏南和浙北一带。⑨三江、五湖:泛指江浙境内的川流湖泊。据《汉书·地理志》,三江为长江、吴淞江以及一条沟通长江至太湖的引水河。古代称这三江为北江、南江、中江。五湖:指太湖及其周围的湖泊。⑩齐:地区名,指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⑪淄:水名。即今山东省的淄河。济:济水。⑫离堆:秦蜀郡太守李冰所凿的灌溉渠,今名都江堰,在今四川灌县西南岷江分流处。⑬沫水:即今大渡河。沫水出岷山西,东流经蒙山,其山上合下开,水流漂疾,覆没舟船,历代为害,李冰疏正水路,避免了水害。⑭二江:古代郫、检二江的总称。李冰修都江堰,分岷江为二支:北支叫郫江、又名北江;南支叫检江,又名流江、南江。⑮田畴:田地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注释】①漳水:即今漳河,源出山西东南,在河北省南部入卫河。邺:古县名,县治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②秦之好兴事:秦国好为土木之事。③欲罢之:欲疲劳秦国,使之不能东伐。④郑国:韩人。古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间说(shuì):从事间谍活动。⑤泾水:即今陕西之泾河。中山:又名仲山,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瓠口:即谷口,在今陕西泾阳。⑥洛:即今陕西北洛河。⑦中作而觉:工程进行一半才发觉郑国是韩之秘谍。⑧渠就:渠成。⑨用注填阏之水:用新开渠道引低洼地积水。⑩泽卤之地:不生谷物的咸卤地。⑪钟:古容量单位,即六斛四斗,合今二百一十九市斤。⑫郑国渠:古代著名的人工灌溉渠道,位于关中平原,自今陕西泾阳引泾水东流,经富平蒲城等地注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灌溉面积约二百八十万亩。唐代以后,因发展白渠,郑国渠逐渐堙废。

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其后四十有余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

【注释】①汉兴三十九年:时当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②酸枣: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③金堤:又名千里堤,在今河南滑县境内。④东郡:汉郡名,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卒:役使治河的民夫。⑤其后四十有余年:指元光三年,公元前133年。从文帝十二年至此是三十六年。“四十”,乃“三十”之误。古代数字写法,四十作卌,三十作卅,形近易误。⑥今天子:指汉武帝。元光之中:即元光三年,《将相表》载,是年五月丙子,河决于瓠子。⑦瓠子:古水名,此指瓠子口。元光三年,河决于此,其地在今河南濮阳南。⑧巨野:古泽薮名,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⑨淮、泗:即淮河、泗水。⑩汲(jí)黯、郑当时:两人为武帝时的九卿大臣,合传。事详《汲郑列传》。⑪田蚡:一位跋扈的外戚,官至丞相,封武安侯。事详《魏其武安侯列传》。⑫鄃(shū):汉县名,县治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黄河之北。⑬天事:天意,上天的安排。⑭未必应天:不一定符合天意。

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注释】①异时:从前。漕粟从渭中上:指漕运路线经三门峡后转渭水方至长安。②度六月而罢:漕运一次须六个月才能完成。度(duó),估计。③穿渠:开挖渠。长安:西汉都城。旧址在今西安。④并南山:顺着南山。南山,即今西安市南的终南山。⑤径:捷便。⑥损漕省卒:缩短漕运路程,节约人力。损:减少。⑦表:勘查渠道所立的标记。⑧漕渠:即上文郑当时所建言的新渠,起长安昆明池南,东接潼关黄河,全长三百余里。

其后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

【注释】①河东:汉郡名。郡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②更砥柱之限:要经过砥柱急流的危险。更:经过。限:险。③汾:水名。即今山西的汾河。皮氏:汉县名,县治在今山西河津市西。汾阴:汉县名,县治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④蒲坂:汉县名,县治在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⑤五千顷句:这五千顷土地都是原先不耕种的河边地。故:原先。河壖:河边湿软之地。⑥茭:可作草料的苇类植物。⑦作渠田:开渠垦田。⑧不能偿种:收获的粮少于种子粮。⑨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把渠田给予善种水田的江浙移民,只收少量租税以充少府的收入。越人:居于江浙两广的部族民。这里指移居于河东的越人。(www.daowen.com)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坂,回远。今穿褒斜道,少坂,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太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注释】①褒斜道:关中穿秦岭往陕南汉中的谷道之一。褒斜为二水名,同源而分流。褒水南流入沔,其谷为褒谷,谷口在陕南褒城县北。斜水北流入渭,其谷为斜谷,谷口在关中眉县西南。②故道:又名陈仓道,起今陕西宝鸡西南入褒谷抵汉中。③坂(bǎn):山坡。④回远:迂回辽远。⑤沔:水名,即今汉江上游。⑥南阳:汉郡名。郡治宛,即今河南南阳市。⑦无限:没有险阻。⑧便于砥柱之漕:指从南阳经汉中越秦岭的运粮路线比走砥柱的漕运要安全。便:方便,安全。按,这只是一种估计,实际此路艰险,不便运输。⑨拟:相比并。⑩卬(áng):张卬,张汤之子,任汉中太守。⑪不可漕:因水急石多不能通漕运。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穨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注释】①临晋:汉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洛:即今陕西北洛河。重泉:汉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大荔县西。②穿渠:即凿修龙首渠。③征:汉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商颜山:今称铁镰山,在今陕西大荔县北。④颓:水从地下穿流。⑤井渠:水行地道中,以井相连,俗称坎儿井。⑥龙首渠:汉武帝时开凿。起自今陕西澄城西南引北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其中铁镰山下十余里地段,全为地下井渠通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干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注释】①岁因以数不登:庄稼收成连年不好,屡闹灾荒。②梁楚:地区名,因陈胜建楚,汉封梁国而得名,指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一带。③干封少雨:大旱少雨的原因,据说是上天为了烘干封禅之土,故封禅后大旱。④汲仁:汲黯弟,位至九卿,事见《汲郑列传》。郭昌:官至光禄大夫。⑤用事万里沙:元封二年,汉武帝东巡无名,乃祷于万里沙,事详《封禅书》。用事:指进行祭祀之事。万里沙:地名,在今山东招远市境临近渤海。⑥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此句言因填决口致使木料短缺,不得不用竹子代替。淇园:苑名,在今河南淇县境内。楗:用以堵决口的木桩,即树桩于水,抛以土石。此指竹编之笼,内装石头以代木楗堵水。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瀚瀚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沉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穨林竹兮楗石灾,宣房塞兮万福来。”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导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注释】①悼:悲伤。②浩浩瀚瀚:形容河滩广漠无边。闾殚(dān)为河:过去的村镇全部被河水吞没。闾:门闾,代指村镇。③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凿山填河功尚未成啊,鱼山已凿平。吾山,指东郡之鱼山。④吾山平兮二句:鱼山凿平了啊,巨野泽又洪水四溢;到处是鱼的乐园,时节又迫近冬天。冬日水应枯,此言已近冬日,仍洪水泛滥,遍地游鱼。沸郁:旺盛的样子。柏,通“迫”。⑤延道弛兮二句:河水正道废弛啊水横流,蛟龙得意啊正远游。延道弛兮,《汉书·沟洫志》作“正道弛”,指河水正道废弛。⑥归旧川兮二句:水还旧道啊神灵保佑,若不封禅啊怎知外边有灾难。⑦河伯:黄河水神。⑧啮桑浮兮二句:啮桑被水淹啊,淮、泗又将泛滥;河水长久不回故道啊,越流越泛滥。啮桑:古地名,在今江苏沛县西南。水维缓:水的纲维涣散了,即水失去了约束,越来越泛滥。⑨潺湲:水连续流动的样子,即波涛滚滚。⑩北渡污兮浚流难:《汉书》作“北渡回兮迅流难”,意谓北去迂远的河水愈来愈泛滥。污,通“纡”,远。迅流难,同水维缓。⑪茭:晒干的苇类水草。⑫薪不属兮二句:塞河柴薪供不上啊卫人将遭罪,柴薪不够烧啊,唉,拿什么来塞河!卫人:卫地之人,指今河南淇县、滑县、濮阳一带水患最烈地区的居民。⑬颓林竹兮二句:只好砍光竹林作楗啊,再加石为柱;一定要塞住宣房啊,使万福来。石菑:下石楗。插木为柱曰菑。⑭宣房宫:取义宣导防塞。⑮行:开。开二渠引导河水北行,回到大禹所疏的旧河道。二渠,见前“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句注。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注释】①用事者:指执政者,当权者。水利:修治河渠堤坝,使民众得交通与溉田的便利之事。②朔方、西河、酒泉:皆郡名。河西:泛指甘青两省黄河以西之地。《水经·河水注》谓朔方临戎县故城西有铜口支渠,东注以灌田;河水北经北地、富平县西、上河城东、典农城东,所在皆溉田。③辅渠:古代关中六条人工渠道的总称,又名六渠。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的六条小渠,以辅溉郑国渠不能到达的高地。起今陕西淳化县西南,至泾阳县西北的云阳镇北。灵轵:渠名,在今陕西周至县境。堵水:积滞的水。④汝南:汉郡名,郡治上蔡,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九江:汉郡名,郡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⑤东海:汉郡名,郡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北。巨定:古湖名,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⑥汶水:即今山东境内的大汶河。⑦佗:通“他”,其他。披:开凿。⑧著者:出名的,较大的水利工程。宣房:此指堵塞瓠子决口的水利工程,因汉武帝在此建宣房宫而得名。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注释】①庐山:山名,在江西鄱阳湖西岸庐山市西北。②太湟:不详,当是会稽山附近的水名。湟:《集解》引徐广曰:“一作湿。”③姑苏: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又名姑胥山、姑余山。④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元鼎六年,司马迁出使巴、蜀,到过这些地方。⑤龙门:山名,跨黄河两岸,其东在今山西河津市北,其西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东北。公元前110年,司马迁从巡武帝封禅,历北边九原,曾到此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