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乐书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乐书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乐》为儒家六经之一,礼乐相辅为治,故《乐书》与《礼书》蝉联,编列第二。今本《乐书》书亡序存。今本十三经《礼记》卷三十七有《乐记》一文,据孔颖达疏,谓《乐记》由十一篇乐论资料合成,其篇目为:乐本第一,乐论第二,乐施第三,乐言第四,乐礼第五,乐情第六,乐化第七,乐象第八,宾牟贾第九,师乙第十,魏文侯第十一,此据郑玄《三礼目录》。本篇注释依“乐书”所采“乐记”资料分为十三段,一一注明,以资参考。

【题解】《乐》为儒家六经之一,礼乐相辅为治,故《乐书》与《礼书》蝉联,编列第二。今本《乐书》书亡序存。“凡音之起”以下割取《礼记·乐记》之文,为后人所补。序文604字为史公所作。结语“世多有,故不论”,此为史公书法。《管晏列传赞》云:“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孟子荀卿列传》云:“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又序文起首云:“余每读《虞书》,……未尝不流涕也”,亦是史公书法。《十二诸侯年表序》:“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屈原贾生列传赞》,读屈原赋,“未尝不垂涕”。《儒林列传》:“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又序中“丞相李斯进谏”云云,与《李斯传》载“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云云,旨意相合。这些都是本序为史公遗文之铁证。序中有“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至“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一节,记事与史实不符。据《汉书·礼乐志》载,《太一之歌》作于元狩三年,《天马之歌》作于太初四年,两首合为《天马》歌,为十九首《郊祀歌》之一,与“又尝”云云相抵牾。又公孙弘死于元狩二年,不见两歌之作,汲黯死于元封四年,不见《天马》之作,又未曾为中尉。显然这一段是后人的增窜之文,但不得据此否定《乐书序》为史公所作。序文简括地记载了音乐历史演变与政治的关系,既可以兴邦,亦可以覆国,故为经国之大事,不可不慎。行文语气,思想感情,逻辑旨趣,都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乐书》除上述序文外,全抄自《乐记》,但段落次第不同,行文亦有小异。此为司马迁自己引录的草创之作,抑为后人所补,学术界有两说,各执一端。此篇既全文引自《乐记》,即使是司马迁的草创之作,也不得视为司马迁的思想资料,如同引贾谊过秦论》,只能说明司马迁赞同此论,更何况真伪未定。张守节谓为褚少孙补,并无证据,不可信。独立地来看这篇《乐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天地宇宙、人情政治、礼乐制度,是研究秦汉时期社会上层建筑理论的重要资料,远远超出纯理论的音乐问题。关于《乐书》与《乐记》的行文对照。今本十三经《礼记》卷三十七有《乐记》一文,据孔颖达疏,谓《乐记》由十一篇乐论资料合成,其篇目为:乐本第一,乐论第二,乐施第三,乐言第四,乐礼第五,乐情第六,乐化第七,乐象第八,宾牟贾第九,师乙第十,魏文侯第十一,此据郑玄《三礼目录》。孔疏又引刘向《别录》,谓刘向校书共得乐论资料二十三篇,其余十二篇为:奏乐第十二,乐器第十三,乐作第十四,意始第十五,乐穆第十六,说律第十七,季札第十八,乐道第十九,乐义第二十,昭本第二十一,招颂第二十二,窦公第二十三。张守节一一分段注明《乐书》所引《乐记》十一篇之文字。清臧庸《拜经日记》、近人余嘉锡《太史公书亡篇考》,谓《乐书》所取《乐记》凡十三篇,师乙之后师涓、师旷鼓琴一节文字取自《奏乐》,“太史公曰”一节取自《乐器》。本篇注释依“乐书”所采“乐记”资料分为十三段,一一注明,以资参考。用五仿字排,以示与司马迁的创作相区别。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注释】①《虞书》:指《尚书·皋陶谟》,是舜、禹、皋陶等人在一次会议上的讨论纪要,实为后人依据古代传闻追记的。②敕:告诫。③维是几安:即维几是安,《皋陶谟》作“惟几惟康”。维:思。几:危难。④股肱:喻左右大臣。股:腿部。肱(gōng):手臂。⑤成王作《颂》:成王,姬诵,西周第二代国君。颂:指《周颂》的《闵予》《访落》《小毖》等诗。成王年少即位,周公辅政,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说周公将篡位,成王疑周公,于是给了管叔、蔡叔以可乘之机,联合武庚叛周。周公东征,三年乃平。后来周公归政成王,成王作《小毖》等诗祭告祖宗,深自惩戒。⑥艾(yì):天下安治。⑦家难:家族内部叛乱造成的危难,指管蔡之叛。⑧战战恐惧:即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⑨约:不足,与下文“满”字相对。⑩《传》曰两句:语出《乐记》,原文作“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⑪节乐:节制人们对快乐的无限追求。也就是说,音乐的作用是控制人们的感情使不至于荒淫。⑫州:自然区域,《禹贡》划分中国的自然地域为九州。⑬明堂: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天子举行庆典、颁布政令、朝会诸侯的地方。⑭嘄(jiào)噭(jī):状激奋之声。⑮郑卫之曲句: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卫国,在今河南濮阳一带。这两地的诗歌多男女爱情诗,乐曲靡曼,被儒家认为是靡靡之音。《论语·卫灵公》第十一章,孔子回答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其中内容之一是“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⑯怀五常:古代认为人为天地之灵,禀赋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称五常。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名显邻州,争以相高。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沉佚,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并国于秦。

【注释】①辟(bì):国君。②齐优:齐国乐人。《孔子世家》载,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励精图治,齐国恐鲁将为霸,于是送给鲁定公八十个能歌善舞的女乐。孔子认为爱淫乐者必慢政事。鲁定公接受了齐人女乐,孔子就辞官去鲁,不愿与女乐并立于朝。遂容:并立。③作五章以刺时:孔子去鲁,作歌五篇以讽谏鲁国执政。《孔子世家》载其中一首《彼妇之歌》云:“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意思是说,亲近妇人,可以使正人离去,可以使事业死败。因妇人的口和谒均至谗毁,使正人受污。④流沔沉佚:沉迷于嗜欲而忘掉其他一切。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悦不通,解泽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注释】①丞相李斯进谏曰:李斯建言秦始皇焚书用以愚民,这里谏秦二世不应弃《诗》《书》是用以增长皇帝知识,两者并不矛盾。②祖伊:殷纣王时贤臣,他见纣王淫逸,恐惧殷朝将灭,曾谏纣王。③恣心:放纵情欲。④赵高:秦二世宠幸的宦官,位至丞相,秦亡前夕为秦王子婴所杀。⑤五帝三王乐各殊名:据《汉书·礼乐志》载: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作《濩》,武王作《武》。⑥非此二句:这两句是指赵高纵二世行乐的话,理虽正而情实非。解(xiè):读“澥”,作散布解。⑦騄耳:良马的名称。借喻乐虽不同,其用则一。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注释】①三侯之章:即高帝所作《大风歌》,辞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侯:发语词,古音与“兮”通。三侯之章,等于说“三兮之歌”。《汉书·礼乐志》称为“风起之诗”,因首句有“风起”二字故名。这是高帝十二年还乡沛县,在酒宴上的即兴之诗,令一百二十小儿和习歌唱,高帝死后,所教歌儿一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四时演礼于沛庙。②肄(yì):练习。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注释】①今上作十九章:今上,指武帝。《汉书·礼乐志》载武帝定郊祀之礼,所奏《郊祀歌》十九章,其目为:《练时日》一,《帝临》二,《青阳》三,《朱明》四,《西颢》五,《玄冥》六,《惟泰元》七,《天地》八,《日出入》九,《天马》十,《天门》十一,《景星》十二,《齐房》十三,《后皇》十四,《华烨烨》十五,《五神》十六,《朝陇首》十七,《象载瑜》十八,《赤蛟》十九。梁玉绳谓《赤蛟》作于太始三年,非史公所及睹。按《史记》断限太初,大事尽武帝之末,司马迁之卒年约与武帝相终始,梁说非是。②李延年:武帝时大音乐家。③五经家: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暤》,冬歌《玄冥》。世多有,故不论

【注释】①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太一,《汉书》作“泰一”,北极尊神。元鼎五年汉武帝在甘泉宫立太畤坛,三年一祭。祭日定为正月上旬的辛日。②经:飞过。③论:编次,论载。

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

【注释】①得神马渥洼水中:南阳新野人暴利长因刑谪敦煌屯田,得一奇马献之,欲神奇此马,诡称马从渥洼水中出。渥洼水:在今甘肃瓜州县境,为党河之支流。按:序中此句“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至“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一节,记事与史实不符。据《汉书·礼乐志》载,《太一之歌》作于元狩三年,《天马之歌》作于太初四年,两首合为《天马》歌,为十九首《郊祀歌》之一,与“又尝”云云相抵牾。又公孙弘死于元狩二年,不见两歌之作,汲黯死于元封四年,不见《天马》之作,又未曾为中尉。显然这一段是后人的增窜之文,故排楷体字以别之,但不得据此以否定《乐书序》为史公所作。②骋:尽量表现。容与:形容善走之马的昂扬从容之态。跇(shì):行走。③歌诗曰:这里所引歌辞与《汉书·礼乐志》所载《天马歌》文辞大异,梁玉绳疑为歌乌孙马之歌。④中尉汲黯:汲黯为武帝时之直臣,官至右内史、淮阳太守。元鼎五年卒于淮阳任上。《史记》本传未载其为中尉。⑤当族:判以灭族之罪。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注释】①凡音之起四句:声音的起源,是由于人心有感而生;而人心的感触活动,则又是由外物刺激产生的。②形:表现。人心感物而表现为声音。③声相应,故生变:不同声音互相应合,所以发生许多变化而有清浊高下之分。④变成方,谓之音:将清浊变化的声音组织成一定的格调(方),就叫作音符。⑤比音而乐之:排列音符就构成乐章。⑥及干戚二句:在乐章中再加上斧盾、羽旄等舞蹈道具,就是完整的乐曲了。干戚:斧盾,指武舞。羽旄:雉羽、旄,指文舞。⑦乐者三句:乐曲是由许多声音组合而产生,但本源却是起于人心有感于物。⑧是故二句:感物而悲哀时,其声音表现为短促而低沉。⑨其乐二句:感物而欢快时,其声轻松而舒缓。⑩其喜二句:感物而喜悦时,其声兴奋而爽朗。⑪其怒二句:感物而愤怒时,其声粗犷而暴厉。⑫其敬二句:感物而肃穆时,其声刚正而清廉。⑬其爱二句:感物而生爱心时,其声和顺而温柔。⑭六者二句:这六种情绪都不是人心天生的,而是感于外物的刺激而产生的。⑮是故句:所以古代圣王对于刺激人心的外物,非常重视。⑯故礼四句:所以用礼的约束来引导人的心志,用音乐来调和人的声息,用政教来整齐人的行为,用刑罚来防范奸恶。⑰礼乐刑政三句:礼、乐、刑、政四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统一民心而显现出太平治世。出:显现,实现。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惉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捶,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

【注释】①凡音之起:由此以下全文抄自《乐记》,但段落次第不同,行文亦有小异。此为司马迁自己引录的草创之作,抑为后人所补,学术界有两说,各执一端。用仿体字排,以示与司马迁自己的创作相区别。②声成文句:将声音调合成一定的节奏(文)就是音乐。③是故二句:太平治世的音乐,安详而和乐,表现了政治的和谐。④乱世二句:衰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反映了政治的反常。⑤亡国二句:败亡国家的音乐,悲哀而忧愁,透出了人民的困苦。⑥声音二句:所以各种不同的音乐情调,与政治的盛衰息息相通。⑦宫为君五句:五声中宫声沉重居中象征君主,商声刚正象征大臣,角声轻重适中象征普通民众,徵声轻扬象征繁杂的事务,羽声为轻音象征茫茫的万物。⑧五者二句:五声不淆乱,那就没有沾滞和不顺的音调了。⑨宫乱二句:宫声淆乱,则音色荒散,必是国君骄纵的反映。⑩商乱二句:商声淆乱,则音色颓废,必是臣工腐败的反映。⑪角乱二句:角声淆乱,则音色忧郁,必是人民怨愤的反映。⑫徵乱二句:徵声淆乱,则音色悲哀,必是劳役过多的反映。事:指劳役。勤:繁重。⑬羽乱二句:羽声淆乱,则音色危宕,必是社会财货匮乏的反映。⑭五者皆乱四句:如果五音都淆乱,互相冲突,这叫散慢之音,真是这样,那么国家的灭亡就没有几天了。⑮郑卫三句:靡靡的郑卫之音,就是乱世之音,已接近于慢音了。比:连,接近。⑯桑间五句:桑间濮上的淫声,那就是亡国之音,充分反映了政治的散乱,人民的流徙,臣下欺罔君上,营私舞弊,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桑间、濮上:卫国地名,为男女幽会之所,后世以为淫风的代词。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极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注释】①凡音者四句:一切声音都起于人心所感,而一切音乐都能与人伦理性相贯通。②唯君子句:只有君子才能知道音乐的真谛。③是故审声四句:所以能审辨不同的发声才能推知音乐的节奏,能审辨音乐节奏才能了解音乐的真谛,能审辨音乐真谛才能了解政治的得失,而后才能完善治政之道。④是故不知声者二句:所以不能审辨发声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音乐的节奏;不懂音乐节奏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高深的音乐之理。⑤知乐句:懂得乐理的人,差不多懂得礼的真义了。几:近,差不多。礼与乐均为政治服务,故云知乐则几于知礼。⑥德者得也:所谓有德,就是对于礼乐有深切的体会和心得。⑦是故乐之隆四句:所以最隆重的音乐,并不是指洪大的钟鼓之声;最盛大的宗庙祭礼,并不是指陈设的丰盛食品。按,音乐之用在于移风易俗,礼仪之用在于安上治民。⑧清庙之瑟四句:周人大祭演奏清庙乐曲所用的瑟,采用朱色的丝弦,使得声音重浊;又在瑟底穿孔,使得声音迟缓;只有一人领唱,三人附和,但细细欣赏却有无穷的韵味。⑨大飨之礼四句:宗庙大飨之礼,用水代酒,俎中盛些生鱼,肉汤不加调味,用这清淡的食品祭祀先祖表示不忘古代的本色,却有无限的滋味。⑩平好恶:能辨别善恶而保持喜怒哀乐的心理平衡。返人道之正:回返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正常轨道上。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颂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返己,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智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注释】①人生而静四句:人的天生本性是淡泊寂静的,感于外物的冲撞才产生了欲望。颂(róng):《礼记·乐记》作“欲”。②物至二句:外物到来,一与心知接必然发生反应,而后自然表现出好恶的情意。③天理灭矣:指人诱于物而不知节制,不能返回淡泊寂静,那自然之性就会逐渐泯灭。④人化物:人异化于物。⑤人化物也者二句:人异化为物,那将会导致灭绝理性而赤裸裸地追求人欲了。⑥勇者苦怯:勇力的人苦待怯懦的人。苦,压迫。⑦是故先王等句:所以先王制礼作乐,用以节制人生行为;衰(cuī)麻哭泣,用以节制人们的丧事;钟鼓干戚,用以调节人们的逸乐;婚姻冠笄,用以分别男女界限;乡射食飨,用以规范人们的社交。冠笄:男二十行冠礼,女十六行笄礼,表示成人。⑧礼节民心四句:礼的作用是节制民心,乐的作用是调和民声,政的作用是推行教令,刑的作用是防范奸邪。⑨礼乐刑政二句:礼乐政刑四者通行于天下,那么王者的仁政可说是完备了。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注释】①乐者为同二句:音乐的目的是协同感情,礼仪的目的是分别等差。②同则二句:感情相通则相爱,等差有别则相敬。③乐胜:过分重视音乐则流连忘返,过分重视礼仪则感情疏远。④合情二句:既能调和人们的感情,又能整饬人们的风度,就是礼乐的功用。合情,乐之用;饰貌,礼之用。饰貌即约束人的行为,保持人的风度。⑤礼义立等句:所以礼义立,则贵贱有序,音乐调情,则上下和睦;好恶有了标准,则贤与不贤就分别出来了;用刑罚禁止暴虐,用爵禄举用贤能,则治政就公平了。⑥仁以爱之三句:能以仁心爱护人民,能以义理规范人民,如能这样,那么人民就会遵守社会的秩序了。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注释】①乐由二句:音乐由于人的内心需求而产生,礼仪由于人的外在行为而产生。②文:与上文“静”相对,指礼的进退周旋等动态仪容。③大乐二句:真正伟大的音乐一定是平易近人的,真正伟大的礼仪一定是简要不烦锁的。④乐至二句:音乐的功能发挥到极点,则人情欢合没有怨恨;礼仪的功能发挥到极点,则上下安分而不争夺。⑤揖让二句:互相拱手谦让就能安治天下,只有礼乐才有这样的功能。⑥乐达:音乐功能的彻底发挥。⑦礼行:礼仪功能的彻底推行。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故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级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术。作者之谓圣,术者之谓明。明圣者,术作之谓也。

【注释】①大乐二句:天地有阴阳调顺而生万物谓之和,天地有日月山川、高下殊形谓之节(等差)。音乐调和情爱,礼仪区别贵贱等差,所以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②和、节二句:因为和爱,所以百物滋生而不失其生养;因为节度,所以报施天地而按尊卑等差祀天祭地。失:丢失了生养的本性。③明则三句:外有礼乐的引导,内有鬼神的护佑,如能这样,那么全天下的人都能彼此敬重,互相亲爱了。明、幽:分别指人的外形与内涵精神。礼乐导引外形,鬼神护持精神。④礼者句:礼仪有不同的等级规范用以区别万事等差,而终极目的在于合敬。殊事:指尊卑贵贱之别。合敬:互相敬重。⑤音者句:音乐有不同的曲调用以错杂节奏,而终极目的在于合爱。异文:指宫商错杂而成曲调。合爱:互相友爱。⑥礼乐二句:由于礼乐助成教化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历代明君都用礼乐而不改。⑦故事二句:所以每代所制礼仪,一定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每代所作的乐名,一定与当时的功业事迹相配合。⑧级:合拢。兆:分散。屈伸俯仰聚散缓疾,指舞姿的变化。⑨簠(fǔ)簋(guǐ)俎豆:均为盛食品的礼器。制度文章:指礼仪陈列的规范。⑩升降上下周旋裼袭:指演礼仪式。裼:卷袖。袭:展袖。⑪故知二句:所以只有真正懂得礼乐内涵精义的人,才能创作礼乐;只有真正懂得礼乐外饰节奏的人,才能讲解礼乐节奏的意义。术:通“述”,阐述,传授。下同。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于山川鬼神,则此所以与民同也。

【注释】①乐者四句:音乐是天地的和气,礼仪是天地的秩序。②和、序二句:因为有和气,所以百物融合;因为有秩序,所以群物有别。③乐由二句:音乐是取法天用和气化物而制作的,礼仪是效法地有高下区分万物而制作的。④过制二句:礼仪超过制作的原则(别差等),则纷乱无秩序;音乐超过制作的原则(合情),则暴躁不和畅。⑤明于二句:所以要懂得天地的自然法则,而后才能制礼作乐。⑥论伦四句:音乐旋律抑扬顿挫,使物类各得其所,是音乐的内在作用;音乐使人欢欣鼓舞,是音乐的外在功能。论:旋律。伦:节奏,抑扬顿挫。情:内在作用。官:外在功能。⑦质:本质。⑧制:体制。⑨越:播发。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烹熟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也。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注释】①王者二句:王者功业成就以后就要制作音乐颂扬功德,国家安定以后就要制作礼仪维护纲纪。②功大二句:功业愈大,所制作的音乐就愈完备;政治愈清,所制作的礼仪就愈周密。③干戚四句:炫耀武德的干戚之舞,不是完备的音乐;用熟食祭享,不是通达的礼仪。按,乐以文德为备,故用朱丝疏越;礼以贵本为达,故用生肉生鱼。④乐极二句:音乐人之所好,用之过度而沉湎声色,则有无穷的忧患;礼仪人之所勤,如过于粗简而流于形式,则要产生偏失。⑤敦:厚。⑥天高六句:天高地下,万物布散于天地之间,各有品类差等而秩序井然,圣人法天地之序而制礼,于是礼便推行起来;天地之气,流行不息,合同氤氲,化生万物,圣人法天地和谐而制乐,于是乐便兴盛起来。⑦乐者敦和四句:音乐倡导敦厚和畅,依循神的阳气而法天;礼仪区别异同等差,追随鬼的阴气而法地。神、鬼,代表阳、阴二气。⑧礼乐明备二句:制礼作乐达到明畅而完备,那么就能充分发挥天地的功能,使万物各得其所。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高卑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隮,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注释】①天尊二句:取法天尊地卑,用以制定君臣之礼。②高卑二句:尊卑上下的关系既已认定,那么贵贱等差的地位也就明确了。③动静二句:动静既有常规,大大小小的万物自然就有别了。④方以类聚三句:不同生活方式的万物按类而居,不同形体的万物各自成群,形形色色类居群分的万物生存繁衍各不相同。⑤在天三句:天上有日月星辰之象,地上有山川人物之形,圣人正是体察了天地之别而制作了礼仪。⑥隮(jī):上升。⑦相摩:交互摩擦。⑧相荡:互相鼓荡。⑨地气上隮等句:谓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形成阴阳二气交互摩擦,互相鼓荡,鼓动以成雷霆,奋发以成风雨,万物生长随四时而变化,领受日月照耀的光辉,于是百物和谐繁衍,圣人正是体察了天地之和谐而制作了音乐。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别则乱登,此天地之情也。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云乐云”

【注释】①化不时二句:造化不得其时则万物不生,男女无别则祸乱发生,这就是天地间的自然之理。化:造化,生育万物。②礼乐句:礼乐的功效上达于天,下委于地,充盈天地间。③行乎句:礼乐与阴阳相消长,与鬼神相贯通。④穷高句:礼乐可以上达于天,远播四极,探测深厚,所有自然物类无不融汇其中。⑤乐著句:音乐可以显示自然太初时的和畅之美,而礼仪则协调万物成长的秩序。旧注谓,乐著太始,法天也;天高,故曰著;太始,天也。礼居成物,法地也;地卑,故曰居;成物,地也。⑥著不息二句:充分显示生生不息之道者,那就是天,充分显示类聚万物而不动者,那就是地。⑦一动一静二句:一动一静,这就是万物滋生的动力。天地之间:指天地间之万物。⑧故圣人曰句:所以圣人说,天地间万物和谐有序,这都是礼乐的功效啊。圣人,指孔子。《论语·阳货》第九章:“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大章》,彰之也;《咸池》,备也;《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也。

【注释】①五弦之琴:至周增为七弦。②夔始二句:夔,舜时乐官,他将《南风》诗谱曲尝赐诸侯,希望天下之人都能受其熏陶。③五谷时熟:五谷按时而熟。④舞行级远、级短:舞步行间距离大,叫舞行级远;反之叫舞行级短。天子赐乐诸侯,若诸侯政苛民劳,听乐而起舞的人就少,舞行级远;若诸侯政清民逸,听乐而起舞的人多,舞行级短。因此,观舞而知诸侯之德,如同谥号反映诸侯之行一样。⑤《大章》:尧时之乐,颂美尧德之章明。《咸池》:黄帝之乐,咸训义为皆,池训义为施,“咸池”义为美德备施。《韶》:舜乐,表示能继尧之美德;《夏》:禹时之乐,表示能光大尧舜之德。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注释】①寒暑不时则疾:寒暑不时,即气候反常,人民易生疾病。②风雨不节则饥:风雨没有节制,就有水旱之灾,人民就要饥困。③事不节则无功:事不节,指统治者使民不节,人民过于疲困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故事不节则无功。④先王之为乐三句:先王制乐,法天则地而为治天下之道,君上行善,则臣下效仿。象德:效仿,指臣民效法君王之德。⑤豢豕四句:养彘造酒,本是造福并非为祸;但因酒食而引起的争讼日益增多,则是饮酒食肉没有节制造成了祸端。⑥一献:敬酒一次。百拜:形容士饮酒礼仪繁多。一献而百拜,故终日饮酒实为终日行礼,故终日饮酒而不醉。

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闭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注释】①乐者四句:音乐施之于人,用以表现人们的和爱之德;礼仪施之于人,用以防止人们的邪淫过失。②是故四句:所以先王制礼,对于死丧大事,设衰麻哭泣之礼以表示哀伤;对于吉庆大事,设歌舞饮食之礼以表示快乐。③哀伤二句:哀伤与快乐都有分界,均要符合于礼的节制,而不过哀过乐。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返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所谓大路者,天子之舆也;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注释】①乐也者四句:音乐导人情性,出而不反,故云“施”;礼仪互通感情,有来有往,故云“报”。②乐、礼四句:音乐是直接发自人们内心的欢乐,而礼仪回报欢乐产生的原本,如万物本乎天,则有郊祀典礼以祭天;人本乎祖,则有谛祭之典以敬祖。反:回报。③乐章德二句:音乐旨在彰明盛德,礼仪意在感恩报情,追返原始。④龙旗九旒:天子大辂车上所悬的旗绣有龙形,旗边垂有九条游繐。⑤宝龟:千岁之龟,甲壳边缘呈青绿色。⑥从之二句:以上大辂、龙旗、宝龟、牛羊诸物均为天子赐有功诸侯之物。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别异,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注释】①乐也者四句:音乐所表达的感情,礼仪所判别的事理,都不可随意改变。②乐统同三句:音乐统一合同的感情,礼仪判别不同的事理,这一同一异就能贯通全部人情。③穷本知变四句:穷究自然的本性,推知变化的原因,这是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发扬真诚的品德,铲除虚伪的表饰,这是礼仪所要求的修养。④礼乐顺天地五句:礼乐能顺理天地的诚意,能通达神明的德惠,能使天上地下的神灵莅临人间,能凝炼化育一切精粗的万物形体,能调理父子君臣的节度。降:天神下降。兴:地神出现。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翮奋,角觡生,蛰虫昭稣,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注释】①是故二句:所以有德的大人只要举用礼乐,那么天地化育万物的功能就更加昭明。②天地欣合等句:谓文字是说明“天地昭焉”的,意谓:当天地欣然相合,阴阳调和之时,则温暖而慈爱地化育万物,而后草木盛茂,五谷萌生,鸟儿奋飞,走兽生角,冬眠的昆虫苏醒,鸟类伏体孵子,兽类怀孕育儿,胎生的没有死胎,卵生的没有裂卵,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音乐赞助化育的功能。相得:互相交融、顺畅。煦(xù)妪(yù):温暖而慈爱。气温曰煦,体温曰妪,气为阴阳,体为天地。区萌:曲出之物曰区,如菽豆之类。直出之物曰萌,如稻稷之类。羽翮:鸟类。角觡:走兽类。殰:胎死在内。殈:卵裂不成子。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布筵席,陈樽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辩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辩乎丧礼,故后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注释】①乐者等句:所谓音乐,并非指黄钟大吕弦歌干扬等末节,由儿童们摆玩就够了;所谓礼仪,也不是指陈列筵席,设樽俎,列笾豆,以及作揖打躬等末节,由主管官员去主持就够了。②乐师二句:乐师负责演奏程序,并懂得声诗歌词,但是只能坐在朝北的卑位上鼓琴弄瑟。③宗祝:即太祝,负责演礼司仪,辨正宗庙仪节的官。尸:代替死者接受祭祀的人。此句谓宗祝却只能跟随在受祭的神主“尸”的身后。④商祝二句:演习商礼的祝懂得丧礼的仪式,但丧礼哀在主人,所以商祝也只能随在主人之后。⑤是故德成四句:所以具有礼乐德行成就的人应居上位,精通礼乐技艺的人只是懂得演礼末节,故居下位;修德有成的人应在前面,办事有能的人还应在后面。⑥是故先王三句:所以先王首先要建立上下先后尊卑本末的礼仪准则,而后才能控制天下。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注释】①所乐:最喜欢的东西。②善民心:使民心向善。③感人深:感化人心非常之深。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而民思忧;啴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经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僻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注释】①性:天性。②常:常情。③应感二句:人的血气知受外物刺激而起感应,有感应而后心术表现为哀乐喜怒之情。形:显露,表现。④是故二句:如果人君意志细碎而流行急促、低沉的音乐,他的人民感应而生忧愁。焦:急促。衰:低沉。⑤啴缓二句:流行舒畅、宽缓、悠闲、平易而又旋律幽雅丰富、节奏简明的音乐,人民感应的必是安康和乐的情态。啴:舒畅。缓:宽缓。慢:悠闲。易:平易。繁文:幽雅丰富。⑥粗厉二句:流行粗犷亢厉,昂扬而起,戛然而收,开阔胸怀的音乐,人民感应的一定是刚强而坚毅。广贲:开阔胸怀。⑦廉直二句:流行清明(廉)、直率、平稳、端正、庄严、诚笃的音乐,人民感应的一定是趋向于严肃恭敬。经:常,平稳。⑧宽裕二句:流行宽广、安祥、圆润、节奏流畅而活泼的音乐,人民感应的一定是很慈爱。裕:安祥。肉好:圆润。顺成:流畅。和动:活泼。⑨流僻二句:流行浪荡、偏僻、邪恶、散乱、节奏急促、浮溢的音乐,人民感应的一定是趋于淫乱。流:浪荡。辟:偏僻。邪:邪恶。散:散乱。狄成:急促。涤滥:浮溢。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也。类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注释】①是故先王等句:所以先王制礼作乐必依据人的情性,再考求五声十二律的度数,以礼义为裁制的标准,协调阴阳之气,导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之行,使活泼的阳气不过分外散,使沉重的阴气不过分闭塞,使刚正之气不过分冲动,使柔顺之气不过分怯懦,让阴、阳、刚、柔四气和畅流贯于内心,借音乐的调和中庸发舒于外,使人人安于本位而不相争。②等:差等,谓立礼乐之教以化民,依民之年龄大小与智愚分级而教之。③广其节奏:按已定的级差教学逐步增加节奏的广度和深度。④省其文采:体察歌咏舞姿所表现的情致和文采。省:通“审”,体察。⑤以绳德厚:要量度乐曲中内涵的深厚德行。绳,法度,亦体察之意。⑥类小大之称等句:规范各种大小乐器与十二音律的清浊是否相称,排列五声终始的顺序,用以象征君臣人事的秩序,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伦理在声乐中体现出来,所以说“欣赏音乐能深切地体会人生”。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育,世乱则礼废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www.daowen.com)

【注释】①土敝四句:土地过度垦殖,则草木不长;水域超量投放,则鱼鳖不大;天时气衰,则万物不育;时局混乱,则礼仪废弛而音乐淫荡。②是故二句:所以乱世之音哀伤而不庄重,虽有欢乐而不安定,轻佻放任而违犯节奏,流连沉迷而丧失了音乐调和性情的本旨。③广则二句:声调舒缓则藏容奸邪,声调急促则激发贪欲,从而摇荡善人的舒畅之气,泯灭善人平和之德,所以君子十分轻视这类音乐。广:舒缓。狭:急促。感:通“撼”,动摇。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唱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以类相动也。

【注释】①凡奸声二句:一切奸邪之声都能刺激起人们的悖逆之气与之相应,逆气之最易形成风气,从而淫乐大兴。成象:谓人乐习之而成风气。②回邪曲直各归其分:各归其相应的反应,即倡之以邪曲,和之者亦邪曲;倡之以正直,和之者必正直。

是故君子返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废礼不接于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智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唱和清浊,代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返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向方,可以观德矣

【注释】①是故君子二句:所以君子要回归善良的情性以调和心志,选择至善的同类以修养德行。反情:溯本,即回归原本的善良情性。比:比较,选择。②不留聪明:指奸邪之声,迷乱之色不留在耳目中。③心术:心道,即思想信仰。④设:接触。⑤使耳目二句:使耳、目、口、鼻、心、智、身体各部分都感受到和气与正声的滋养,从而发扬光大仁义之德。由:从,此指感受。顺正:即前文的和顺之气与纯正之声。行:行成,此指发扬光大。义:仁义之德。⑥奋至德之光:奋发天地至善的光辉。⑦动四气之和:鼓动四时的和气。四气:春夏秋冬四季温热冷寒之气。⑧以著万物之理:用以显现万物的法则。⑨是故清明象天四句:所以音乐之清明,取象于天空的爽朗;宏大的钟鼓之声,取象于大地的厚实;音乐章节的回环终始,取象于四时的周而复始;音乐的旋律宛转,取象于风雨的回环。⑩五色成文六句:五色错杂而不淆乱,八风从律而不相侵扰,百物量度之数有常,大小相辅相成,终始循环相生,此唱彼和有清有浊,更换交替均有规律。这里描写的是律吕宫商的乐理变化,它象征着宇宙自然的缤纷和谐。⑪故乐行四句:所以这样的正乐流行而伦理清明,耳聪目明,心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的人都得安宁。⑫故曰句:所以说“音乐就是快乐”。⑬君子二句:君子借音乐修身以得仁义之道为乐,小人借音乐的刺激以满足欲望为乐。⑭以道二句:以道义控制欲望,则乐而不淫。乱:淫乱。⑮以欲二句:以纵欲而丧道义,则迷惑而不乐。⑯是故君子四句:所以君子要回归原本的情性以调和心志,推广音乐以完成教化的目的,使人民走向正道,达到这一境界才可以观察社会的德化。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注释】①德者六句:德性是人生的根本,音乐是德性的外表,金石丝竹是演奏音乐的器具。②诗,言其志六句:诗抒发人们的心思,歌唱出人们的心声,舞蹈表现人们的仪容。③三者二句:志、声、容三者是人固有的德性,通过内心的发动表现为诗、歌、舞。乐气,指诗、歌、舞。④文明:文采斑斓。文采指诗、歌、舞的光泽。⑤气盛而化神:气势充沛,诗、歌、舞则出神入化。⑥和顺二句:只有和顺之气内涵于心,而英华之德才能展示于外,所以纯美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感情,绝不可虚伪造作。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饰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以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息过: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注释】①乐者六句:音乐是内心感发的反映,声音是音乐的形象,旋律节奏不过是声音的装饰。②君子动其本三句:君子作乐,是内心有了真正的感发,于是就用声音来表达,然后修饰声音创作旋律节奏。③是故先鼓二句:所以奏乐之前先击鼓以警众,起舞之前先走三步以亮相。见方:找准步点,定好方位,即亮相示舞蹈正式开始。④再始二句:乐曲奏完一节,再次击鼓表明往下进行,舞蹈完成再次击铙表示归位。著:表明。往:进行。乱:乐曲、舞蹈之尾声。⑤奋疾二句:舞步奋迅疾速,但不凌乱;歌唱极其细微,但节奏依然分明。⑥独乐二句:音乐能使人产生独到的快乐并沟通心灵,从而更加坚信崇奉的真理。⑦备举二句:若能完美地体察音乐内涵的道义,人们就不会沉迷在私欲之中。⑧是以情见四句:所以当真切的感情体现在音乐中时,道义也就自然建立,音乐结束后,其所表现的仁德更会受人尊重,君子会因此更加好善,小人也会决心改过。⑨故曰二句:所以说“养民之道,音乐的功效第一”。

君子曰: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慈良之心油然生矣。易直慈良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者也。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注释】①斯须:片刻时间。②致乐二句:运用音乐陶冶心性,则和易、正直、慈爱、善良的品性便会充沛地生发。慈:慈爱。良:善良。③治心、治躬:音乐治心,礼仪治身。治身:指约束行为。④入之矣:侵入人心。⑤德辉二句:只要内怀德性的光辉,人民没有不听从的;理义充于言表,人民没有不顺承的。理发乎外:指理义表现于言谈举止中。⑥故曰二句:所以说,如果真正懂得礼乐的功用,运用它来治理天下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错:放置,此为治理。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谦,乐主其盈。礼谦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谦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注释】①乐礼四句:音乐的作用感应在内心,礼的作用修饰外部仪容。②故礼二句:所以礼使人谦恭,乐使人内心充实。③礼谦四句:礼让谦恭的目的是进步,要以进步为礼的文采;音乐充实内心的目的是自我节制,要以自我节制为音乐的文采。反:反省自身,即自我节制。④销:意志消沉。⑤放:心性狂放。⑥故礼有报而乐有反:所以礼有要求进取的一面,乐有要求节制的一面。报:通“褒”,进取。⑦礼得其报则乐二句:礼仪督促人进取而带来愉快,音乐陶冶心性而自我节制,使人安宁。⑧其义一也:指礼与乐在修身治心上的意义是一样的。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导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注释】①形:表现。动静:指手舞足蹈。人道:人的禀性。郑玄解为“人之所为也”。②声音三句:人的声音动静,以及感情习性的变化,在音乐之中可以得到尽善尽美的表达。性术:指性情及其表现方法。③形:形象,即歌舞。④形而二句:表达人心快乐的歌舞,如果没有节奏的规范,那就不可避免流于荒乱。道:规范。⑤恶(wò):厌恶,憎恨。⑥使其声二句:以《雅》《颂》为典范,则使音乐之声足以使人快乐而不荒乱,则使音乐的文辞有条理足以流传而不销散。纶:理丝,此指条理。⑦使其曲句:音乐在演奏中有宛转(曲)、高亢(直)、宽宏(繁)、简约(省)、方正(廉)、圆润(肉)、停顿(节)、起跳(奏)等变化。⑧方:宗旨、原则。⑨族长乡里:周代地方行政编制,二十五家为里,一百家为族,五百家为长,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⑩闺门:指家庭。⑪故乐者四句:所以音乐首先要审定歌者的音质而配以乐器的和声,用多种乐器的交响以表现音乐的节奏,各种节奏的组合就构成了完美的乐章(文)。审一,审其人声也。一说“审一”,是审定音律,“一”,指黄钟。比物:谓杂合金、革、土、匏多种乐器,形成交响。⑫行其缀兆:走进舞蹈的行列。⑬要其节奏:踏着舞步的节拍。⑭故乐者三句:所以音乐是天地端庄的表现,中正平和思想的总要。齐:整齐,端庄。纪:纲纪、总要。⑮饰喜:表达喜悦。⑯饰怒:表达威严。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答曰:“今夫古乐,进旅而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合守拊鼓,始奏以文,止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淫,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獶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之开国之君魏斯,事详《魏世家》。②吾端冕句: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而听先王之正乐(古乐),即便强打精神,也昏昏欲睡。端:玄端,黑色礼服。冕:礼帽。③今夫古乐等句:说到古乐的演奏,动作同进同退,乐声平和正大而宽广,诸种乐器弦匏笙簧都要遵守拊与鼓的节制,起奏时是优美的鼓声,结束时是急骤的钟声,在演奏进行中用相来调节节奏,用雅来推动迅疾的演奏。拊、鼓、相、雅,均为乐器,在演奏中起节制指挥作用。旅:俱,一起。文、武:鼓声为文,钟声为武。④君子于是语等句:君子可借古乐交流思想,称述古事,修身齐家平定天下,这就是古乐发挥的功用。⑤今夫新乐等句:再说新乐的演奏,进退的动作弯腰曲扭,乐声奸邪而淫乱,使人沉溺不能自止,加上名优,小丑的杂耍,男女混杂,父子不分。獶杂:混杂。⑥乐终三句:新乐直到曲终都不知道表达的内容,不可借此交流思想,称述古事,这就是所谓的新乐。⑦乐:音乐,指有优美旋律的古乐,下文所说的“德音”。⑧音:音响。指杂乱音响的新乐,下文所说的“溺音”。

文侯曰:“敢问如何?”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曰:‘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与?”

【注释】①敢问如何:请问音乐与音响究竟有何区别。②当:得当,指四时调和。③疾疢(chèn):疾病。④大当:最得当的太平盛世。⑤纪纲:法则,法制。⑥诗曰:引自《诗经·大雅·皇矣》,颂周文王。⑦莫:通“寞”,寂静,清静。⑧克明:能明断是非。克:能。⑨克类:能辨善恶。⑩克长克君:能为师长,能为国君。⑪克顺克俾:能顺导人民,能接近人民。俾:比,接近。⑫其德靡悔:文王之德毫无遗憾。⑬既受帝祉:终于蒙受上天之福。⑭溺音:靡靡之音。

文侯曰:“敢问溺音者何从出也?”

子夏答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趣数烦志,齐音骜僻骄志,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不用也。《诗》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上,上行之则民从之。《诗》曰‘诱民孔易’,此之谓也。然后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壎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此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序也。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硁,硁以立别,别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注释】①郑音好滥淫志:郑音放荡奢靡,迷乱人心。②宋音燕女溺志:宋音欢快柔细,沉溺人心。燕:欢快。女:柔细。③卫音趣(cù)数(sì)烦志:卫音急促疾速,烦劳人心。④齐音骜僻骄志:齐音高傲邪僻,骄逸人心。骜:高傲。僻:邪僻。⑤诗曰:肃穆而雍和的音乐,先祖的在天之灵一定喜欢来听。引自《诗经·周颂·有瞽》。⑥诗曰句:引自《诗经·大雅·板》,意谓要诱导人民是很容易的。孔:甚,很。⑦鞉鼓椌楬壎篪:鞉(táo):又作“鼗”,小鼓。鼓:大鼓。椌(qiāng)、楬:木制乐器,即柷、敔。乐之初击柷起奏,乐之终击敔以止。壎:土制乐器,吹之为声。篪:竹制的笛。⑧旄狄:舞蹈所用。旄:用旄尾装饰的旗。狄:雉羽。⑨献酬酳(yìn)酢:宴饮之礼。进酒于客曰献,客答之曰酢,劝酒曰酬,以酒漱口曰酳。⑩铿:清铿洪亮。⑪铿以二句:洪亮的钟声用以发号施令,可以振作士气。横:充满,引申为振作。⑫石声三句:石磬的声音清脆有力,能导人明辨是非,可以鼓舞人们在生死关头效命。硁:清脆。⑬丝声二句:丝弦的声音宛转悲凉,能导人廉隅正直。⑭竹声二句:竹管的声音泛滥,可以融汇其他声音,故能导人会聚。⑮鼓鼙三句:战鼓的声音热烈喧哗,最有鼓动作用,能激发大众勇往直前。鼙:鼓。⑯君子三句:君子欣赏音乐,并不是只听音响的铿锵,他是要在音乐中追寻与自己内心感应的东西。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答曰:“病不得其众也。”

“永叹之,淫液之,何也?”

答曰:“恐不逮事也。”

“发扬蹈厉之已早,何也?”

答曰:“及时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

答曰:“非《武》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

答曰:“非《武》音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

答曰:“有司失其传也。如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注释】①宾牟贾:人名。宾牟为姓,贾为名。侍坐:陪同长者闲坐。②及乐:论及音乐。③曰:孔子一问。④夫《武》二句:周代武乐起奏时,首先击鼓警示乐队起奏,可是为何停留那么久。⑤答曰云云:宾牟贾回答说:那是演示武王伐纣忧虑众心不齐的史影。当时武王鸣鼓戒众,等待大众作好充分准备齐心出击,故停留较久。病:忧虑。⑥永叹之三句:孔子再问:起舞之前的歌唱,为何那样舒缓而又拖得很长?永叹:即咏叹,曼声长叹。永,通“咏”。淫液:流连、延宕。⑦答曰云云:宾牟贾回答说:那是演示武王等待诸侯伐纣,唯恐跟不上的心情。逮:及,跟得上。⑧发扬蹈厉二句:孔子三问:初起舞之时,扬手顿足。勃然作色,为何那样猛烈?发:初也。扬:举袂起舞。蹈:顿足,厉:变色。已早:与上文已久相应,表示迅猛。⑨及时事也:那是象征伐纣战争及时发起冲击的战斗情景。指舞者一开始就表现出勇决的精神。⑩《武》坐句:孔子四问:《武》舞的坐姿,为何右膝至地左脚抬起呢?坐:跪也。致右:右膝跪地。宪左:左脚抬起。⑪非《武》坐也:那不是《武》舞中应有的动作。⑫声淫句:孔子又问:唱音为何有过度的商音?商为肃杀之声。淫:过度,指唱高音时超过了正常的度。⑬非《武》音也:那也不是《武》舞中应有的唱音。⑭子曰:孔子第五问。⑮则武王之志荒矣:那只能说是武王年老糊涂。孔子的第五问,宾牟贾不能答。⑯子曰唯丘之闻二句:孔子对宾牟贾说:我曾经从苌弘那里听了《武》乐的解释,当时我们的对答就像刚才我们之间的对答一样。苌弘:周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音乐。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

子曰:“居,吾语汝。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且夫汝独未闻牧野之语乎?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庶民弛政,庶士倍禄。济河而西,马散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桃林之野而不复服;车甲弢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苞之以虎皮;将率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注释】①免席而请:宾牟贾起身离座向孔子请教。免席:避席,离席。②备戒之已久:指《武》乐的演奏,先击鼓警众,停留已久才起舞。③闻命:领教。④迟之迟而又久:指舞蹈者久立于舞位,迟迟地不动,等待很久。⑤居:坐下来。⑥象成:乐的制作就取象于功业成就。⑦总干二句:持盾而立,像山一样屹立不动,是表示武王等待各路诸侯的神态。总:持,拿。⑧发扬二句:初起舞之时,扬手顿足,勃然作色,是象征太公自奋威武助武王成功的意志。此纠正宾牟贾答“及时事也”之误。⑨武乱二句:在《武》舞中,有意演示步伐错乱而坐,这表示周、召二公当年督阵整理队伍的情景。此答前“武坐致右宪左”,纠正“非武坐也”。⑩且夫二句:《武》舞,始而北出,象征武王观兵孟津之时。⑪再成:再奏,象征灭商。⑫三成而南:舞者三奏后南向,象征武王纣灭南向班师而还。⑬四成句:舞者四奏,象征南方宾服周室而为国疆之时。⑭五成三句:舞者五奏分两队进行,象征周太平之时,周、召二公为左右相分陕而治。⑮六成二句:舞者六奏回复原位,表示兵还振旅,以崇天子。缀:指表演者所处的位置,即回到原来的舞位。⑯夹振二句:两人持铎夹舞者振摇,每摇一次,舞者连做四次击刺动作,象征武王与大将军伐纣时进军的情况。伐:一击一刺为一伐。《尚书·牧誓》:“今日之事,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中国:中原之国,指纣所居之朝歌。⑰分夹二句:两人持铎,分两列行进,象征夹击纣军,早告成功。济:成功。一说“济”,渡,指济过黄河,成就灭殷大事。亦通。⑱久立二句:起舞者,舞者排列静立很久,象征武王在等待诸侯的到来。缀:排列成行之舞位。⑲克殷返商:武王灭殷之后,从商返回。返:原文作“反”,旧注认为是及字之误,及商,到了商都,如此“克殷”与“及商”意重,今不取。反,乃假借字“返”。⑳行商容:谓使箕子演习商家之礼仪。容:指礼仪。旧注以商容为人名,指殷贤臣,误。㉑庶民二句:解除庶民的劳役,众士俸禄加倍。弛:解除。政(zhēng):读征,征役。㉒桃林:古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曰桃丘。㉓弢:藏弓的袋。㉔苞:裹起来。㉕櫜(gāo):收藏兵器的外套,如剑鞘、弓衣、甲衣之类。将帅能把兵器收藏起来不用,表明天下已平,故封为诸侯,名曰“建櫜”。㉖散军四句:将士兵分散在郊学里教习士子演习射礼,在东郊习射,奏《狸首》,在西郊习射,奏《驺虞》,而洞穿甲胄的军射,从此停止。贯革之射:指实战演习的军射。㉗裨冕搢笏:穿戴礼服,腰插笏板。裨:礼衣。冕:礼帽。㉘税剑:解下刀剑。意谓没有战争,武士们卸下戎装。㉙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礼堂。㉚耕藉:天子所耕之藉田。㉛五者句:郊射、朝笏、明堂、朝觐、耕藉五项是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教化项目。㉜三老、五更:二者互见,朝中致仕老人能知三德五事,故谓之三老、五更。在太学中设尊三老、五更各一人的礼仪。㉝天子四句:敬三老、五更,天子要亲自脱去外衣,割下牲品,捧上调味的酱,送到席前;三老、五更食毕,天子捧着酒爵请他们漱漱口,而且还要戴帽持盾一起跳舞。袒:脱去上衣,露出左臂。酱:粮食做的调味品。馈:进献食物。爵:青铜制的三足酒器。酳:向老人进酒。冕:礼帽。总:执,举。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志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诗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诗者,见利而让也。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居中矩,句中钩,累累乎殷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子贡问乐。

【注释】①师乙:乐师名乙。②声歌各有宜也:每个人各有适合个性的曲子。③贱工:浅薄的乐工。④请诵其所闻:让我转告你我所知道的知识。诵:述说,论述。⑤自执:自裁,自己选择。⑥肆直:性情开朗,朴实率直。⑦夫歌者二句:说到唱歌,本来就是直抒胸臆表现其内在的美德。⑧动己三句:歌声发动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就会觉得天地顺适,四时调和,星辰有序,万物滋育。动己:触动自己的情怀。理:条理,有序。⑨《商》:指商乐,是五帝时代流传下来的。⑩屡断:果决。⑪故歌者等句:所以动人的歌声变化无穷,高音时节节上扬,低音时似由上往下直落,回环时似折断,终止时寂如槁木,小的回环如同矩尺的直角转弯,大的回环如同钩的弦弧,一个个连贯起来的音符如同串珠。居:微曲。句(gōu):读钩,同勾,弯曲。⑫长言:拉长了的语言。⑬悦之,故言之:由于心中喜悦,所以吐发为言。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影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叛之,故身死国亡。

【注释】①殃:祸殃,灾祸。②朝歌:商的都城,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北鄙之音:北方粗野的歌曲。③弘:宏大。④隘:狭隘。⑤朝歌:此为早晨唱歌,故不合时宜。⑥殊心:不同心,二心。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注释】①濮水之上舍:濮水上游,指纣时乐师师延投水处,在今山东东明县境。②师涓:卫乐师名涓。③施惠之台: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十里汾水边上。④师旷:晋乐师名旷。抚:按。⑤不可遂:不能继续奏完它。⑥何道出:这支曲出自何处。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平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注释】①最悲:最动人心弦。②玄鹤二八:黑鹤十六只。廊门:指宫室外房的走廊之门。③延:伸长。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返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注释】①寿:敬酒。②返坐:回到原来的座位上。③听之将败:听这支曲将蒙受影响而带来灾难。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旁,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僻无由入也。

【注释】①正教二句:端正教化都从音乐开始,音乐端正就能影响行为端正。②故音五句:谓宫商角徵羽五声,感应人的不同部位而发为圣义仁礼智五德。③故乐所以三句:所以音乐的功用,内可辅佐端正心志,外可区分尊卑贵贱,上可敬奉宗庙鬼神,下可化育黎民。④宫居中央,君也:宫居中央象征君位,其余为臣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