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表列汉兴以来名臣将相,起高皇帝元年,讫成帝鸿嘉元年,盖征和三年以后为好事者所续。《太史公自序》云:“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可以说倒书就是《将相表》的无字之序。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题解】《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下简《将相表》)表列汉兴以来名臣将相,起高皇帝元年,讫成帝鸿嘉元年,盖征和三年以后为好事者所续。本表无序有倒书,为司马迁匠心独运的奇作。表分五栏,即“帝纪”(年分)、“大事记”、“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太史公自序》云:“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颂扬贤相良将是《史记》的写作宗旨之一,也是司马迁“一家之言”的重要内容之一。贤相良将既是民之师表,治平天下的保证,所以专列将相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特设“大事记”一栏记载治行。但在专制政体下,贤相良将多无好下场,特别是汉武帝一朝,丞相多不善终。所以司马迁用倒书,将丞相之罢废死免倒书于“大事记”栏,太尉之废罢及将军的下场倒书于“相位”栏,御史大夫之去职倒书于“将位”栏,“御史大夫位”中则无倒书。倒书升栏,与顺书形成鲜明对照,恰似两表之重合。顺书是记载将相的治行,倒书是揭示将相的危境和不平际遇的下场。不创倒书,这一层的意义就不明显。可以说倒书就是《将相表》的无字之序。因当世多忌讳,故司马迁特出此创造。《匈奴列传赞》突兀议论说:“孔氏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讇讷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己;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可以说这段议论就是读《将相表》的凡例。择任将相关系国家兴亡,而汉家用人,赏轻罚重,尤其是汉武帝用亲斥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将相多危。司马迁用倒书作了集中的表现,丞相下场可悲,太尉废置无常,御史大夫多凶,不可用序以明书其旨,而用倒书暗喻其意,笔削之讥,用心良苦。这就是《将相表》有表、无序、倒书的原因。

[说明]阅读此表,对照《汉书·百官公卿表》。汪越曰:“读《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大事者,天子之事也,而见于《将相名臣表》者何?将相代天子而行之者也。观其事,可察人君治忽之机,即可定人臣贤不肖之分。非极有关系者不屑屑书,故曰大事记。”“《汉书·百官公卿表》详一代之官制,《史记》但表相与将、御史大夫,意在论世知人,以备劝惩,故举其大者,不在备官。若曰于此得贤任职,斯可也。”(《读史记十表》)《索隐》注:“大事记:谓诛伐、封建、薨、叛;相位:置立丞相、太尉、三公也;将位:命将兴师;御史大夫位:亚相也。”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续表6

续表7

续表8

(注一)是年大事记不载马邑之谋,仅列五将军于将位栏,讥之也。
(注二)族灌夫,弃市魏其侯,事在元光四年十月,田蚡卒之前,此表误。

续表9(www.daowen.com)

续表10

续表11

续表12

(注三)《集解》、《索隐》均谓司马迁记事讫于天汉,认为以下为褚少孙所补,故不再作注解。但认真地从笔法义例来分析,应以征和三年为本表之分界,征和三年以前记事为司马迁原表,征和四年以后记事为褚少孙补表,说详本书附录三《关于将相表之结构与倒书》。本表以征和三年为分界,三年以后记事为补表,用楷体字排,以示区分。

续表13

续表14

续表15

续表16

续表17

续表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