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首栏周为共主之外,实谱十三诸侯。因第二栏鲁象征《春秋》当一王之法,不计在十二数中,故表名《十二诸侯年表》。《十二诸侯年表》与《三代世表》相接,其断限起西周共和元年,讫孔子卒,即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476年,共366年。《十二诸侯年表》增郑、吴两诸侯。吴,仲雍之后,周时为武王所封,而《十二诸侯年表》的纪年起吴王寿梦元年。司马迁嘉吴太伯之让国,列为第一。《史记》并存其说。

【题解】《十二诸侯年表》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除首栏周为共主之外,实谱十三诸侯。因第二栏鲁象征《春秋》当一王之法,不计在十二数中,故表名《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与《三代世表》相接,其断限起西周共和元年,讫孔子卒,即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476年,共366年。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因《十二诸侯年表》用周历纪年,而周敬王卒于公元前476年,故年表下限的绝对年代延伸了三年。而表序云:“自共和讫于孔子”,示意年表断限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临界点,表现了司马迁杰出的历史断限理论。《三代世表》序列周所封十一诸侯为: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燕。其中鲁、齐、陈、蔡、曹、燕六诸侯,武王所封;晋、楚、宋、卫四诸侯,成王所封;秦为周孝王所封。《十二诸侯年表》增郑、吴两诸侯。郑为周宣王所封,在共和之后,故不序列于《三代世表》中。《三十世家》中有吴、越。吴,仲雍之后,周时为武王所封,而《十二诸侯年表》的纪年起吴王寿梦元年。寿梦始称王。吴列为世家之首,“嘉太伯之让”;而年表纪年则起吴寿梦称王元年以示刺讥。越王句践,只列世家,年表不载,因非周所封。《十二诸侯年表》摘载春秋时势大事,书诸侯相攻,书篡弑之罪,书淫乱之事,书日食天变,书孔子、晏婴、子产等贤人事迹,皆精言摘要,“不骋其词”。周匡王二年载齐懿公“不得民心”;周景王二十年载郑火,“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周敬王四年载齐国彗星见,晏子曰:“田氏有德于齐可畏”。这些记载就是司马迁“综其终始”所得到的认识,故载于表中。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三十世家》篇目序列与《十二诸侯年表》序列不同,对照如下: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二诸侯年表》序列

吴、齐、鲁、燕、蔡、陈、卫、宋、晋、楚、越、郑——《三十世家》序列

《年表》反映春秋之世的霸政,以诸侯强弱为序列。周列第一栏,尊天下共主;鲁列第二栏,象征以《春秋》当一王之法,故周、鲁、均不在十二之数中。鲁后为齐、晋、秦、楚、宋,即春秋五霸之序列。吴殿后,示意内诸夏而外夷狄之义。这些都是春秋笔法。“世家”按诸侯始祖之周之亲疏关系和开国时功劳大小排列,象征诸侯夹辅周室,所以与“年表”序列不同。司马迁嘉吴太伯之让国,列为第一。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牒》,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呜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旨,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

【注释】①《秦秋历谱牒》:泛指古代典籍、历谱书。历谱,指记载年历与氏族谱系的文献。②废书:把书放在一旁,指离开书。③师挚:鲁太师名挚,与孔子同时代人。周道衰微,雅乐失堕,他整理了王室音乐,在鲁国演奏《关雎》,得到孔子的称赞,见《论语·泰伯》第十五章。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骄奢逸乐,箕子见微知著而为之悲叹。象箸,象牙筷子,象征淫逸。箕子,纣王的叔父,他因谏纣不听而佯狂为奴。唏,悲叹声。⑤周道缺:周道衰微。⑥衽席:卧具,喻夫妇之道。⑦《关雎》:《诗·周南》中的第一篇,本是一首民歌爱情诗,东周初年时作品。后经过文人加工改造成为贵族婚礼上的唱诗。《毛诗序》曲解说是歌颂文王夫妇道德的作品。司马迁根据鲁诗说认为《关雎》、《鹿鸣》都是讽刺诗。⑧陵迟:衰落,衰败。⑨《鹿鸣》:《诗·小雅》中的第一首诗,是贵族宴会宾客时的唱诗。⑩恶(wù):讨厌,不喜欢。⑪厉王遂奔于彘:厉王姬胡,西周第十传国君,贪利暴虐,公元前841年被暴动的国人逐出镐京,逃奔于彘。彘,古邑名,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北。⑫京师:西周京都镐京。⑬共和行政:厉王被京师国人放逐,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十四年,史称共和行政。⑭力政:凭恃武力征伐。政,读“征”。⑮乘:欺凌。⑯兴师不请天子:《论语·季氏》第二章,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室衰微,诸侯自专,征伐由己,但仍打着尊王的旗号为诸侯盟主,这就是春秋时代的兼并战争。⑰挟(xié):挟制。此处意为假借,冒充。⑱五伯:即春秋五霸。伯,读“霸”。五伯有两说。《孟子·告子》篇赵岐注孟子说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为五伯。《荀子·王霸》篇则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句践为五伯。《史记》并存其说。这里指赵说。《货殖列传》所叙五伯指荀子说。《天官书》兼包二说,谓秦、楚、吴、越皆为伯主。⑲恣行:恣意妄为。⑳淫侈不轨:淫逸奢侈不遵法度。㉑贼臣篡子滋起矣:弑君的臣和杀父自立的儿子一个接一个起来了。滋起,频繁地发生。《自序》说春秋时代有弑君之臣三十六。㉒成周:指西周盛世。㉓阻、负、介、因:都是具有、凭恃的意思。三河:河东、河内、河南的总称。雍州:古九州之一,指今关陇地区。㉔四海迭兴:指齐、晋、秦、楚等国轮番起来成为霸主的意思。迭(dié),更番、轮流。㉕文武二句:指周初文王、武王所封的大国如鲁、卫、燕、蔡等反而被原来微小而后兴起的五霸征服了。㉖干七十余君:干,求。孔子周游列国,据《孔子世家》记载,曾到过宋、卫、陈、蔡、齐、楚、晋、曹等十多个国家。“干七十余君”,其中包括所求的一些诸侯大夫在内,但并无七十余君。这里是凭传闻记述,用以形容孔子谋求用世的积极精神,不必指实。㉗兴于鲁:从鲁国的历史记载出发。指《春秋》以鲁国史为依据。㉘制:制定,引申为寄寓。义法:指《春秋》的褒贬笔法。例如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㉙王道备,人事浃:指《春秋》对王道和人伦的阐述十分完备和周洽。浃(jiā),同“洽”。㉚褒讳挹损:褒讳与挹损是对待词组合的偏义复词,偏重讳、损之义,指春秋以隐讳、刺讥为重点,表扬、增饰为辅。挹,“益”之借字。㉛《铎氏微》:《汉书·艺文志》的春秋类有《铎氏微》三篇,楚太傅铎椒著。这是一本删取各种史书论述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一部简编史书,今已不存。㉜《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的儒家类有《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著。《平原君虞卿列传》说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篇目差异,可能是刘向校书时多分出了七篇。其书已佚不可考。清冯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儒家类有《虞氏春秋》一卷。㉝《吕氏春秋》:秦始皇相吕不韦招揽门客所著,又名《吕览》,《汉书·艺文志》录入杂家类。㉞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从历史典籍中采录资料以著书。捃(jùn)摭(zhí),收集,摘取。春秋,泛指典籍。㉟张苍《历谱五德》:张苍著《终始五德传》,事详《张丞相列传》。㊱董仲舒推《春秋》之义:推,推演,发挥。推《春秋》之义,即是发挥“春秋”义理的书。《索隐》认为是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按,“春秋”本为古代典籍泛称。本文只有三处以“春秋”作为孔子书之专名,即这里的“推《春秋》之义”和前面“兴于鲁而次《春秋》,”以及下文的“表见《春秋》《国语》”三处。凡称专书的“春秋”必冠以他名,如《虞氏春秋》《吕氏春秋》。故本文将泛指典籍的“春秋”用引号而不用书名号以示区别。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牒》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现《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旨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注释】①儒者断其义:指儒家经传偏重阐明义理,对历史事实记述很少,不能叫历史书。②驰说者骋其词:指纵横家、杂家的著述,这里就是指《铎氏微》《虞氏春秋》《吕氏春秋》等,虽谈说博辩,但没有系统地阐述史实。骋其辞,肆无忌惮地夸大或形容,乃至于虚妄。③不务综其终始:概指儒、纵横、杂家之书不探索历史的兴亡本末。“综其终始”,是司马迁的重要历史观和方法论之一。④历人取其年月:指历谱家的著述只记录些流水账式的年月,缺少史实。⑤数家隆于神运:指阴阳家的著述空谈历史是天命循环,如张苍的《终始五德传》之类。隆,丰厚之意,引申为偏重。神运,指以天人感应和五行学说对历史事实所做的神秘解说。⑥表现《春秋》《国语》句:这里是说《十二诸侯年表》的内容是将《春秋》《国语》所述史实,作一综其终始的轮廓介绍,以便观览。要删:删取其要。

[说明]表格左边栏外数字为公元年数,一律指“公元前某年”,只在第一格写“公元前841年”,以下省“公元前”与“年”字。

续表1

(注一)《索隐》徐广云一无“庄”字。裴骃认为“庄”为衍字。

续表2

(注二)《索隐》:其,名也。按:秦之先公并不记名,疑“其”字非名。

续表3

(注三)《索隐》:晋穆公生。按:《系家》名费生,或作“㵒生”。《系本》名弗生,则生是穆公名。

续表4

(注四)《索隐》:《系家》“说”作“脱”。
(注五)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据宋政和三年湖北嘉鱼出土的“楚公逆镈”说,熊鄂是熊㖾。㖾即逆(据孙诒让说)。

续表5

(注六)《索隐》:雉,一作“兕”。
(注七)《索隐》:赎,《系家》及《系本》并作“购”。

续表6

续表7

续表8

(注八)郑武公滑突:《索隐》:滑,一作“掘”。
(注九)鲁惠公弗湦:《索隐》:鲁惠公弗生,《系家》作“弗湟”,《系本》作“弗皇”。

续表9

(注十)楚蚡冒:《索隐》:邹氏云,“蚡”一作“粉”,音偾。

续表10

续表11

续表12

(注十一)《索隐》:昭侯,文侯仇之子。《系家》云晋大臣潘父杀昭侯,迎曲沃桓叔,晋人攻之,立昭侯子平,是为孝侯也。

续表13

续表14

(注十二)晋鄂侯卻:《索隐》:有本“卻”作“都”者,误也。鄂,邑;卻,其名,孝侯子也。
(注十三)《索隐》:鲁隐公息,《系家》名息,《系本》名息姑也。

续表15

续表16

续表17

续表18

续表19

续表20

续表21

续表22

续表23

续表24

(注十四)楚堵敖:《楚世家》作“庄敖”。

续表25

续表26

续表27

续表28

续表29

续表30

续表31(www.daowen.com)

续表32

续表33

续表34

续表35

续表36

(注十五)《索隐》:赵成子名衰;栾贞子名枝;霍伯,先且居也,封之霍;臼季,胥臣也,四大夫皆此年卒。

续表37

(注十六)《索隐》:宋昭公杵臼,襄公少子,非也。按:徐广云:“一曰成公少子”,与《系家》同,是也。
(注十七)北徵:《索隐》:徵,音澄,盖今之澄城也。按,即今陕西澄城县。

续表38

续表39

续表40

续表41

续表42

续表43

续表44

续表45

续表46

续表47

续表48

续表49

续表50

续表51

(注十八)晋围临淄晏婴:文有脱漏。据《齐太公世家》载:“二十七年,晋使中行献子伐齐。齐师败,灵公走入临淄。晏婴止灵公,灵公弗从。曰:‘君亦无勇矣!’晋兵遂围临淄。”

续表52

续表53

续表54

续表55

续表56

续表57

续表58

续表59

续表60

续表61

续表62

续表63

续表64

续表65

续表66

续表67

续表68

续表69

续表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