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三代世表》谱列五帝三代世系,而篇名只称“三代世表”,不命名为“五帝三代世表”,义例有三:(1)五帝禅让,不是传代,不能用“五帝世表”之名;(2)五帝时代,系传说之史,世系不可确考;而三代称王以后的世系明晰,故用“三代世表”之名,示意三代称王以来的世系才较为可靠;(3)三代世系长远,皆出自黄帝之后,表名三代,追溯五帝至人文始祖黄帝。《三代世表》只谱世系,而不纪年,司马迁特作交代说:“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牒》《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夏、商朝代的年数据《集解》引《竹书纪年》,周之年代据《集解》引《帝王世纪》。三代称王以来传世的平均年数,夏代34年,商代29年,周代27年,这是比较合理的,愈往后愈准确。三代称王以前的世系就不准确。如周代始祖后稷,帝尧时人,传十二世至文王,已历夏、商两代一千多年,平均每代八十年以上,这也是不合情理的。但《三代世表》的总趋势,是愈往后的朝代,传代愈多,这是符合逻辑的。因此,司马迁屏除了黄帝以来的年数,只谱列世系以勾画上古史的发展线索,疑以传疑,是符合科学精神的。后世学者不达此意,去考核《三代世表》年数,增列周代世系,这都是迂阔的。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①,尚矣②。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③,周以来乃颇可著④。孔子因史文次《春秋》⑤,纪元年,正时日月⑥,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⑦。
【注释】①五帝、三代: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代:指夏、商、周。②尚矣:久远啊。③谱:罗列世系。④颇:略微。⑤次,编次。⑥正时日月:应为正时月日,即校核、考定一年史事发生的春夏秋冬四时和某月某日。《春秋》编年,是历史记事的一大进步。⑦疑则传疑,盖其慎也:《三代世表序》的主旨是交代“阙者记阙”、“疑则传疑”的述史原则。《陈丞相世家》说“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即“阙者记阙”也。《周本纪》说西伯“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崇侯虎因此谮害西伯,说他“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而《殷本纪》则说纣贪淫滥杀九侯之女,又醢了九侯,脯了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两本纪相接蝉联,而记载不同,就是用互见法并存异说,“疑则传疑”也。
余读《牒记》①,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牒》《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②。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③!于是以《五帝系牒》《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④。
【注释】①《牒记》:《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历谱》条有:《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颛顼历》二十一卷,《颛顼五星历》十四卷,《古来帝王年谱》五卷。这些书均是春秋以后的伪托书,所记帝王年数、世系,乃传闻奇说之记录,司马迁以为不可靠,弃而不取。②稽其句:稽,考核、校勘。司马迁把历谱家的《牒记》与阴阳家阐述的“五德终始之传”典籍互校,并和古文对照,结果出入很大,矛盾百出。《艺文志·阴阳家》有《公梼生终始》十四篇(班固注:传邹奭《始终书》),《邹子》四十九篇。这些书即是所谓的“终始五德之传”。乖异,指抵牾、矛盾。③夫子句:这里说孔子序《尚书》略无年月,并非写作上的疏失,而是文献无徵,故阙而不载,正是科学的态度。④于是句:这句是说,《三代世表》是根据《五帝系牒》并参考《尚书》编次而成的。集世,指编述了世系。共和,公元前841年西周国人赶走了残暴的厉王,王室政权由周公、召公两卿共同执政,史称共和。共和维持了十四年后,大臣们拥立了厉王之子即位,就是周宣王,恢复了周天子的统治。这一重大事件司马迁作为历史断限的临界点,所以《三代世表》起于黄帝,迄于共和,而以共和元年为《十二诸侯年表》之起点。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www.daowen.com)
续表4
续表5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①:“《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②,得无与《诗》谬乎?”
【注释】①张夫子句:张夫子,即张长安;褚先生即褚少孙,两人均是西汉《诗经》大儒王式的学生,对鲁诗有贡献,事见《汉书·儒林传》。“夫子”、“先生”均是尊称。褚少孙,元、成间为博士,雅好《太史公书》,其所续作的传附骥《史记》而行,用“褚先生曰”以序其续补之由,并与迁原作相区别。②黄帝子:黄帝子孙。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奈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后十余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后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①”。商者质②,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③,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④,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⑤:‘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⑥。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注释】①这里的诗句引自《诗经·商颂·玄鸟》。原诗作:“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玄鸟:燕子。降:下。芒芒:广大的样子。②质:本也。③抱:读为抛。④厥初生民:《诗经·大雅·生民》起始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为此所本。生民:指后稷,为周始祖,姜嫄践巨人迹所生。⑤孔子曰句:这里的孔子曰云云,引自纬书。⑥泛:普遍。
“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①,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②,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③,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乎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后世也④。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后世晋献公灭霍公,后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⑤。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魏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黄帝终始传》曰⑥:‘汉兴百有余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白燕之乡,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⑦,郤行车⑧。’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⑨,为臣言⑩。岂不伟哉!”
【注释】①万夫之黔首:应为万夫之元首。②五政:即五教之政。五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③朝降:降字疑衍,或字误。④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其后世子孙为霍氏。霍氏本源为姬姓,故为黄帝之后。⑤平阳:古尧都,汉置县,故城在今山西临汾市南。⑥《黄帝终始传》:《索隐》谓为五行谶纬之书。按《十二诸侯年表序》载汉相张苍著历谱五德,《索隐》谓为《终始五德传》。疑二者为一书也。据《汉书·艺文志》,言终始类书,属阴阳家。终始五德的循环论历史观即为阴阳家邹衍所创。⑦婴儿主:指汉昭帝,即位时才八岁。⑧郤行车:车倒行,不得向前,喻霍光秉政,专擅朝政,昭帝在位如郤行车,不得向前,无所作为。⑨考功:方士之官名。⑩为臣言:褚少孙谓关于霍光的谶语预言为方士所告。这篇褚少孙设主客问答之言,所载霍光故事说明霍光为黄帝之后故能擅汉政权,一般的凡夫俗子是不能成事的。此为褚少孙借霍氏事喻西周共和行政乃周、召二公擅权,与表的记载相发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