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韩信传:战神一代,震主功高反遭诛

韩信传:战神一代,震主功高反遭诛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信,淮阴①人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淮阴县人。韩信知道她的用意,从此离去不再往来。满大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韩信屡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不予采纳。后来因犯法被判处死罪,同案犯十三人都已斩首。滕公和韩信谈话后,十分高兴,向汉王报告了情况。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于是汉王想要马上把韩信召来宣布对他的任命。

韩信传:战神一代,震主功高反遭诛

【原文】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于是信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

①淮阴:县名。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②无行:放荡。③治生:谋生。④寄食:投靠人家吃闲饭。⑤行营:营求。⑥下乡:乡名。属淮阴县。南昌:下乡的一个亭名。⑦晨炊:一大早做饭。蓐(rù)食:在床上吃饭。⑧漂母:漂洗丝棉的老妇。⑨王孙:犹言“公子”,对青年人的尊称。⑩众:当众。⑪俛:同“俯”。

【译文】

韩信,淮阴县人。从小家庭贫穷,行为放荡,既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做买卖以谋生,所以只能经常到别人家讨饭吃。他母亲死了,无钱安葬,就找了一块又高又干燥的宽敞地方做坟地,以便日后在坟旁能安置下千万户人家。韩信曾投靠下乡南昌亭亭长家吃饭,亭长的妻子讨厌他,就很早起来把饭做好,端在床上吃掉。到吃早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就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她的用意,从此离去不再往来。韩信曾到城下钓鱼,有一位漂洗丝棉的老妈妈可怜他,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感激地对老妈妈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老妈妈听了很生气,说:“你一个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年轻人,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想要你的报答吗!”淮阴城里有个青年欺侮韩信说:“你虽然个子长得高大,还爱好佩带刀剑,可实际上胆小得很!”并当众污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那个青年之后,弯下身子,从他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满大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原文】

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

【注释】

①杖:同“仗”。杖剑:持剑。②戏下:麾下,部下。③郎中:侍卫帝王的小官。④干:进说之意。⑤连敖:管理粮仓的小官。⑥畴:同“俦”。同辈,伴侣。这里指一同待斩的人。⑦滕公:夏侯婴,曾为滕县令,故有此称。⑧上:这里指汉王刘邦。就:完成,统一。⑨治粟都尉:管理粮饷的军官。⑩上:疑当作“尚”。

【译文】

当项梁率军渡过淮水北上时,韩信持剑去投奔他,在项梁的部下做一个无名小卒。项梁失败后,又归属于项羽,做了郎中。韩信屡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不予采纳。后来汉王进入蜀郡,韩信便从楚军逃出投奔汉王,在汉军中依然默默无闻,当了个管理粮仓的小吏。后来因犯法被判处死罪,同案犯十三人都已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看天,正好看见滕公夏侯婴,就说:“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滕公觉得韩信的话不同一般,又看他相貌威武,就把他释放了,没有杀他。滕公和韩信谈话后,十分高兴,向汉王报告了情况。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还是没有重用他。

【原文】

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已数十,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

①南郑:县名。今陕西汉中市。②国士:国家之英才。③顾:看。④坛场:指拜将的高台与广场。具礼:准备仪式。

【译文】

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很赏识他的才能。汉军到达南郑,将领中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名。韩信考虑萧何等人已数次向汉王推荐过他,可还是得不到重用,便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那样焦虑。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也逃跑,这是为什么?”萧何回答说:“我哪里敢逃跑呢,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问:“你追赶的是谁?”萧何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诸将领中逃跑的已有数十人之多,你一个都没有去追;唯独去追韩信,这是在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杰出的人才,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大王你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那就没有什么事用得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能和你商议大事的人了。这要看大王如何来决策。”汉王说:“我是想要向东方发展,哪里能憋屈地老待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决计向东进军,如果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就让他做一名将领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一名将领,韩信还是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那就任命他为大将。”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想要马上把韩信召来宣布对他的任命。萧何说:“大王你一向待人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之所以要离开的原因。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应选择个吉祥日子,沐浴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举行正式的封拜仪式,这样才行啊。”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将领们听说汉王要设坛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要当大将了。等到封拜仪式举行时,才知大将竟是韩信,全军上下都感到惊讶。

【原文】

信已拜,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曰:“今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令齐、赵共击楚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间,以故楚兵不能西。

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魏亦皆反,与楚和。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破代,擒夏说阏与。信之下魏、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注释】

①三秦:指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所占据之地,即关中地区。传檄而定:发布文告就可安定。檄(xí):古时用以征召和声讨的文书。②陈仓: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③魏、河南:指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之地。④韩、殷王:指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áng)。⑤令:当作“合”。⑥京:县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索: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⑦赵、代:指当时的赵王张耳、代王陈馀。⑧夏说:代王陈馀的丞相。阏(è)与:邑名。在今山西和顺县。

【译文】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汉王问韩信说:“丞相多次向我举荐将军,将军有什么计划和策略指点我呢?”韩信说:“如今大王发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一封文书传下去就可以平定。”于是汉王十分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迟了。就按照韩信的计策,部署各位将领所攻击的目标。

汉王发兵经过陈仓向东进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引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和河南王,韩王、殷王也都投降。接着联合齐国赵国的军队共同攻击楚都彭城,汉兵战败,溃散而还。韩信又发兵与汉王会师荥阳,又进击楚军于京县和索邑之间,大败楚军,因此楚军不能西进。

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从汉军逃跑出来,投降了楚军。齐王、赵王和魏王也都反叛,与楚讲和。汉王给韩信增兵三万,派张耳和韩信一起,向北攻打赵王和代王。打垮了代军,在阏与活捉了夏说。韩信攻取魏国和代国后,汉王就派人调回他的精锐部队,到荥阳抗拒楚军。

【原文】

信、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成安君,儒者,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注释】

①井陉(xíng):井陉口。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②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

【译文】

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军队,想要东进拿下井陉,攻打赵国。

赵王和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就集结重兵扼守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给成安君献计策,可成安君是个读书人,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使用诈谋诡计,因而他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

【原文】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戒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拔赵帜,立汉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呒然,阳应曰:“诺。”信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壁,且彼未见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阻险而还。”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兵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弃鼓旗,走水上军,复疾战。赵空壁争汉鼓旗,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者,候赵空壁逐利,即驰入赵壁,皆拔赵旗帜,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耳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大惊,以汉为皆已破赵王将矣,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弗能禁。于是汉兵夹击,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注释】

①间人:暗探,间谍。②传发:传令出发。③萆:同“蔽”,即隐蔽。蔽山:隐蔽于山上。 ④裨(pí)将:副将。传餐:传令用简单的饭食。⑤会食:会餐。⑥呒(fǔ)然:迷惑不解的样子。⑦平旦:清晨,平明,天亮。⑧建:竖立。鼓行:大张声势、大张旗鼓地前去。⑨水上:水边。⑩泜(zhī)水:今槐河。发源于河北赞皇县西南,向东南流入滏阳河。

【译文】

韩信派暗探刺探到陈馀没有采用广武君的计策,非常高兴,这才敢率军前往。在离井陉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半夜时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在山上观察赵军,告诫大家说:“赵军看到我军败退逃走,一定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这时候你们要火速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旗帜。”又让副将传令开饭,告诉将领们说:“今日攻破赵国之后会餐!”将领们都不敢相信,假装答应:“好。”韩信又对众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扎下营寨,并且他们在没有看到我军大将的旗鼓时,是不会出来攻击我军的先锋部队的,恐怕我们遇到危险便要退回去。”韩信于是调遣了一万人作先锋,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这种阵势大笑起来。天亮后,韩信竖起大将的旗号,擂响战鼓,大张声势地走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和张耳假装不敌,抛弃旗鼓,急速逃入在水边列阵的军中,回头又来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的旗鼓,追赶韩信和张耳。韩信和张耳已进入河边的军阵,将士们都拼死决战,不可能被打败。韩信派出去的那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争夺战利品的时候,就飞速冲进赵军营垒,全部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赵军看到已不能捉住韩信和张耳等人,想要退回营垒,发现营垒都是汉军红旗,大为惊慌,以为汉军已打败了赵王和他的将领,阵势大乱,纷纷逃跑。赵军将领虽斩杀逃兵,但无法阻止。于是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俘虏大批人马,在泜水边斩了成安君陈馀,活捉了赵王歇。

【原文】

信乃令军毋斩广武君,有生得之者,购千金。顷之,有缚而至戏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而师事之。

诸校效首虏休,皆贺,因问信曰:“兵法有‘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敺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非所及也。”

【注释】

①购:购求。这里是悬赏之意。②诸校:诸部。效首虏:献上首级和俘虏。休:休止。这里是完毕之意。③拊(fǔ)循:抚慰。这里是训练之意。④敺:同“驱”。市人:市民,比喻乌合之众。

【译文】

韩信传令军中,不得斩杀广武君,有谁能活捉到他,奖赏千金。不一会儿,就有人捆绑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立即为他松绑,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各将领献完首级和俘虏后,都向韩信祝贺,乘机问韩信道:“兵法上说‘布列军阵右边和背后要靠着山,前面和左边要靠着水’,这次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打败赵军后会餐,我们心里都不服气。然而结果胜利了,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说:“这种列阵在兵法上是有的,只不过诸位没有仔细看就是了。兵法上不是说‘陷入死地而后苦战得生,处在绝境而后死战得存’吗?况且我韩信率领的并不是平时受到长期训练的将士,这就是兵书上所说的‘驱赶着市民去打仗’,这种形势下,非把士兵置于死地,让他们人人自动为生存而战不可;如果把军队部署在容易逃命的地方,都会不战而逃,又怎么能用他们来克敌制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这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

【原文】

于是用广武君策,发使燕,燕从风而靡。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王赵以抚其国。汉王许之。

信引兵东,未度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信欲止,蒯通说信令击齐。信然其计,遂渡河,袭历下军,至临菑。齐王走高密,使使于楚请救。信已定临菑,东追至高密西。楚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注释】

①从风而靡:随风而倒。引申为畏势而降。②度:通“渡”。平原:指平原津。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③历下:邑名。在今山东历城西。④临菑(zī):当时齐的国都。今山东临淄。⑤高密:邑名。在今山东高密县西。

【译文】(www.daowen.com)

于是采用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就派人报告汉王,并因此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赵国。汉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韩信领兵东进,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听说汉王已经派郦食其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想要停止前进,蒯通劝韩信继续进攻齐国。韩信认为他的计策是对的,就领兵渡过黄河,袭击齐国历下的军队,乘胜打到齐国都城临菑。齐王田广逃到高密,派使者到楚国请求援救。韩信平定了临菑,向东追赶齐王到高密西面。楚王派龙且统率兵马,号称二十万,救援齐国。

【原文】

齐王、龙且并军与信战,与信夹潍水陈。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以壅水上流,引兵半度,击龙且。阳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度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度,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追北至城阳,虏广,楚卒皆降,遂平齐。

【注释】

①夹潍(wéi)水陈:在潍水两岸对阵。②城阳:县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译文】

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的军队联合起来与韩信作战,与韩信在潍水两岸摆开阵势。韩信就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子堵住潍水的上游,带领部队渡过河的一半,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就跑。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很胆小。”便渡河追击。韩信派人挖开堵塞河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下。龙且的部队还有一大半未能渡过去,韩信立即猛烈攻击,杀死了龙且。龙且在潍水东岸的部队四散逃走,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追击败兵到了城阳,俘虏了齐王田广,楚军的士兵全部投降,就这样平定了齐国。

【原文】

使人言汉王曰:“齐夸诈多变,反覆之国,南边楚,不为假王以填之,其势不定。今权轻,不足以安之,臣请自立为假王。”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而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伏后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寤,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遣张良立信为齐王,征其兵使击楚。

【注释】

①夸诈:虚伪狡诈。②边:边界。此处指靠近。③假王:暂时代理之王。填:通“镇”。④发书:打开。⑤而:你。佐:救援。⑥变生:发生变故。

【译文】

韩信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虚伪狡诈,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靠近楚国,如果不设立一个代理诸侯王来镇抚,那局势就很难稳定。现在我的权力太小,不足以安定齐地,我请求自立为代理齐王。”正当这个时候,楚军把汉王紧紧围困在荥阳,韩信的使者来到,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救援我,你竟要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在后面暗中踩了一下汉王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现在正处在不利的形势下,怎么能够禁止韩信自己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这样,就可能发生变故。”汉王也明白过来,因此又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应当做真王,为什么要做代理的王!”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原文】

楚以亡龙且,项王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信曰:“足下何不反汉与楚?何不与楚连和,三分天下而王齐?”信谢曰:“臣得事项王数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策不用,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数万之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吾得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背之不祥。幸为信谢项王。”武涉已去,蒯通知天下权在于信,深说以三分天下,鼎足而王。信不忍背汉,又自以功大,汉王不夺我齐,遂不听。

【注释】

①以:同“已”。②与:帮助。③执戟:郎中宿卫执戟。④权:关键。比喻决定轻重或胜负的能力。⑤深说:进一步劝说。

【译文】

楚已丧失了大将龙且,项王十分害怕,便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齐王韩信说:“您为什么不反叛汉王帮助楚国呢?为什么不和楚国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呢?”韩信辞谢说:“我曾有机会事奉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职位不过是持戟的卫士,我进的言不听,献的计策不用,所以才背离楚国而归从汉国。汉王授予我上将军印信,让我统领数万人马,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现在的地位。人家这样真诚地亲近和信任我,我背叛了人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希望你替我韩信辞谢项王。”武涉走后,蒯通知道天下的大局关键在于韩信,便进一步用三分天下鼎足而王的观点劝说韩信。韩信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劳很大,汉王不会夺取自己的齐国,便不听蒯通的话。

【原文】

汉王之败固陵,用张良计,征信将兵会垓下。项羽死,高祖袭夺信军,徙信为楚王,都下邳

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败,眛亡归信。汉怨眛,闻在楚,诏楚捕之。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有变告信欲反,书闻,上患之,用陈平谋,伪游于云梦者,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亡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若欲捕我自媚汉,吾今死,公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于陈。高祖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信。至洛阳,赦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称疾不朝从。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注释】

①下邳:县名。今江苏邳县南。②伊庐:乡名。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③变告:指告发谋反等非常事件。④云梦:古泽名。在今洪湖、洞庭湖一带。⑤随手:随即;立刻。⑥陈:县名。今河南淮阳。⑦后车:副车或后继之车。⑧械:加上刑具。⑨不朝从:不朝见,不侍从。⑩鞅鞅:同“怏怏”,因不平或不满而郁郁不乐。绛、灌:指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

【译文】

汉王在固陵打了败仗,采用张良的计策,征召韩信率领部队到垓下会师。项羽死后,汉王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韩信的军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

项王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家住伊庐,向来和韩信友好。项王死后,他逃归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国逮捕他。韩信刚到楚国时,巡行各县邑,进出都带着军队。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要谋反,看到告发信,汉高祖有些担忧。他采用陈平的计谋,名义上去游览云梦泽,其实是要袭击韩信,韩信不知道。高祖将要到达楚国时,韩信想起兵反叛,但考虑自己没有罪过;想朝见皇帝,又担心被逮捕。有人劝韩信说:“杀了钟离昧去献给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韩信去见钟离眛商量此事,钟离昧说:“汉王之所以不攻取楚国,是因为我钟离眛在你这里。你如果要捉拿我去讨好汉王,我今天死了,你也会跟着送命的。”于是骂韩信道:“你不是一个忠厚诚实的人!”结果还是自杀了。韩信拿着钟离眛的首级到陈县朝见汉高祖。汉高祖命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装在副车上。韩信说:“果然像人们所说的‘狡猾的兔子死了,优秀的猎狗就要遭烹杀’。”皇上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刑具。到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和嫉妒自己的才能,就装病不去朝见和随从出行。因此常心怀怨恨,平常总是郁郁不乐,羞于与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

【原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办耳。”上笑曰:“多多益办,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后陈豨为代相监边,辞信。信挈其手,与步于庭数匝,仰天而叹曰:“子可与言乎?吾欲与子有言。”豨因曰:“唯将军命。”信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反,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信之,曰:“谨奉教!”

【注释】

①从容:休息。②多多益办:《史记》作“多多益善”。③陈豨(xī):刘邦的将领,为代国相。④自将:亲自带兵。⑤从中起:从京师为内应。

【译文】

皇上曾经跟韩信在闲暇时谈论将领们的才能高下。皇上问道:“像我这样,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皇上问:“像你这样如何?”韩信说:“像我这样,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既然是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了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况且陛下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一般人力所能达到的。”

后来陈豨被任命为代相国监管边兵,来向韩信辞行。韩信拉着陈豨的手,同他在庭院里来回踱步好几圈,仰天叹息说:“有话可以和你谈吗?有些话我想对你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从将军的吩咐!”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区域,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所亲信宠爱的臣子。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必定不相信;这种话再次传来,陛下就会怀疑了;第三次传来,陛下一定会大怒而亲自带兵讨伐。如果我为你从京城起兵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图谋了。”陈豨向来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说:“愿听从指教!”

【原文】

汉十年,豨果反,高帝自将而往,信称病不从。阴使人之豨所,而与家臣谋,夜诈赦诸官徒奴,欲发兵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书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帝所来,称豨已死,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破豨归,至,闻信死,且喜且哀之。

【注释】

①官徒奴:官府管制的罪犯和奴隶。②长乐钟室:长乐宫中悬钟之室。

【译文】

汉十年(公元前195年),陈豨果然反叛,汉高祖亲自带兵前往讨伐,韩信装病没有跟随。他暗中派人到陈豨的住所,自己和家臣谋划,夜里假传诏令,赦免各官府的罪犯和奴隶,准备发兵袭击吕后、太子。部署停当,等待陈豨回报。他的一个家臣因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他。家臣的弟弟于是上书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想把韩信召来,但恐怕他不肯就范,就与萧相国商议,派人假装从皇帝那里回来,说陈豨已死,群臣都要去朝贺。相国欺骗韩信说:“你虽然有病,还是勉强进宫去朝贺一下吧。”韩信一进宫,吕后便叫武士把韩信绑起来,将他在长乐宫的钟室内杀掉。韩信在被斩时说:“我没有采用蒯通的计策,反为一妇人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吕后于是下令诛灭韩信三族。

高祖镇压了陈豨的反叛后归来,到达京城,听说韩信已死,又是高兴又是悲哀。

【原文】

赞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注释】

①徼:通“邀”,求取。②裂土:指分封。

【译文】

班固评论道:从前高祖平定天下,功臣中不是刘姓而封为王的有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及韩信,他们都能顺应当时的时势,随机应变,凭借权诈和实力获得成功,都得到封地,南面称王。因为他们势力强大而被朝廷怀疑,他们自己内心也很不安,事情陷入了困境,形势紧迫逼人,最终谋划反叛,终于灭亡。

【简析】

本篇叙述韩信一生的事迹。这是一篇汉初异姓王的类传。在楚汉相争中,韩信反楚归汉,为兴汉立了大功,故受封为王;但在汉朝建立后,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却落了个被杀灭族的下场,令人感叹。在封建制度下,大臣功高震主,非兔死狗烹,即谋位篡权,这是历史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