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产学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产学合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也必然有其鲜明的特色。普通高等教育所追求的产学合作往往只停留在中观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上,即校企双方的结合点大多是实验室建设、高新技术开发、科技咨询以及高校后勤管理等方面,企业很少或从不介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产学合作

当前,有关产学合作的表述较多,有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学校、企业、社会三结合;还有产业、学校、科研院所三结合,国家、产业、学校三结合,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这些表述虽然名称各异,但从本质上讲都是指产学合作,这里的产指产业,而且是广义的产业,不仅包括工商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还包括除学校以外的第一(农业)、第二(工业)、第三(其他各业)产业等社会各个部门以及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学是指广义的教育,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事业、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合作指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间的结合。

一、产学合作的内涵

就其内涵来说,产学合作包括以下3个层面:

1.从宏观上看,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即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依靠教育。

2.从中观上看,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相结合,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优势互补,合作办学。也就是说,产业部门支持和参与办学,教育部门为产业部门服务。这一层面的结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校企合作办学。

3.从微观上看,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教育要与生产劳动、服务、管理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这一层面的结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学合作教育,是深层次的产学合作。

在这3个层面的结合中,中观层面的结合是微观层面结合的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合作办学,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育;反过来,微观层面的结合又可以加强和促进中观层面的结合,在实施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能够增进了解,从而找到更多的结合点;同时,中观、微观层面结合的实现又是实现宏观结合的基础,只有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相结合,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为国家、地方的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大量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合格的高级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关于合作教育的定义,目前国际上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如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的描述是:“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确定职业方向。”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的描述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描述是:“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尽管对合作教育定义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合作教育是一种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有收入的、有计划的和有指导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并且这种实际工作经历是与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的。合作教育的特色体现在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经历的结合上,尤其强调实际工作的经历,要求学生参加工作实践而且要求这种工作实践要有进步,即学生可以在同一个岗位上逐步承担责任更大的、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可以轮换到另一个岗位上去。需要指出的是,合作教育所强调的这种工作实践与原来的工作实习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

1.主要目标上的区别。工作实习的目标是为了专业理论能联系实际,重点仍然是为了深入掌握理论,为了培养科学分析能力。而工作实践主要目标有三:一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二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三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使学生的自身素质获得全面提高。可见,工作实践与工作实习相比,在其实现的主要目标上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扩展的外延。

2.学生角色上的区别。在工作实习中,尽管学生也从事劳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作用只不过是进行观察,或像“影子”一样跟在专业工作人员后面;而工作实践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学生要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3.时间安排上的区别。工作实习一般时间较短,往往不会超过一个学期,而且一般是在大部分课程结束后安排一次;而多数合作教育的工作实践往往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多次。如果只安排一次,那么一次工作实践的时间至少要比工作实习长,甚至长达一年,如英国的“三明治”模式。(www.daowen.com)

4.待遇上的区别。在工作实习中,学生往往被看作是单纯的教育对象,以参观认识为主,一般不参加实际的生产性工作,因此学生不但得不到报酬,实习单位反而要向学校收取实习指导费;而合作教育中学生的工作实践,虽然也是一种学习、锻炼、提高的过程,但学生的工作往往有明确的要求和责任,不能只是旁观,因此,学生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实际价值,学生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可见,合作教育所涉及的工作实践与常规的工作实习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工作实习从属于工作实践。

概而言之,产学合作就是以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在人才培养、科研、生产等方面进行合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产学合作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是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也必然有其鲜明的特色。

(一)深入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产学合作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更深入。普通高等教育所追求的产学合作往往只停留在中观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上,即校企双方的结合点大多是实验室建设、高新技术开发、科技咨询以及高校后勤管理等方面,企业很少或从不介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硅谷可被看作是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典范,硅谷中的企业与斯坦福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向学校师生提供科研经费,在校内或校外建立实验室,以便科研成果能迅速转化为产品。企业所关心的是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而从不参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学校所关心的是科研成果,也从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我国高科技园区中,企业与高校的关系与硅谷类似。有学者总结了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通过技术市场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项目合作;建立国家或行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由高校出人力和设备,由企业提供经费,在高校建立“开发研究中心”;高校与企业在毕业生分配与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实验测试与信息咨询等方面长期合作;企业参与高校部分管理;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国家产学研工程”,按各自的优势组合,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协调下,共同将科技成果产业化;根据高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自办科技企业和高技术企业;高校在人才、智力、成果、资本等方面与社会企业在生产要素上组合成合资企业,实现产学研结合和技工贸一条龙;由高校与地方(开发区)合办大学园,形成科技试验开发区。从以上10种模式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与产业部门的合作还是以中观层次的结合为主,而高等职业教育所追求的是通过中观层次的合作办学实现微观层次的合作教育。企业与学校不仅要在技术开发、新产品中试等方面合作,而且,要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合作。简言之,高等职业教育所追求的是深层次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于以学科为基础的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难以实现的,也无需通过其实现,因为以学科为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不仅从客观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深层次的产学合作,而且打破了高等教育的学科界限,为深层次产学合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全面性

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更全面。中等职业教育所追求的产学合作虽然也是微观层次的合作教育,但因其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相当于高中的文化知识,即使涉及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其程度相对来说也比较浅,实践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结合点多集中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其他诸如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尤其是产品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则相对较少。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本身就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其在应用研究、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找到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也就是说,就中观层次的产学合作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全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