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素质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观念、学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总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在师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3个方面,见表9—1。
表9—1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基本素质能力要求一览表
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而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而言,在师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方面要满足较高的基本要求。
(一)师德水平要求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师德主要包括教师的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和对物质利益的态度等4个方面。教师的师德如何,不仅关系着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及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要达到如下4点目标: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应该不断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拥护党的领导,说话、办事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以发展经济、稳定大局为前提,指导学生坚持正确路线,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2.热爱高等职业教育,敬业爱岗。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一丝不苟,要把全部知识和心血献给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为高等职业教育尽心、尽责、尽力。这是职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的职业良心对自己的要求,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安心于教育事业,才能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工作的激情。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具有献身精神,这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所在。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艰苦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可言。”教师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也是教师师德的重要标准。再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总结、有创新,能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人民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它包括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和尊重。教师热爱学生总是与热爱自己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热爱事业的集中体现。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学生身上,使学生成为教育目标所规定的合格人才,才能称得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真挚的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催化剂,对教育目的的实现、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等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全方位的,它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身体和生活的全面关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表现为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风范,对于学生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一面,也起着潜移默化的间接作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有关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严格要求,还应以自己的模范实践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理应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具有忠于职守、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美好的道德形象来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心悦诚服,自觉仿效。教师还要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第一职业与第二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国家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
(二)知识水平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较高的知识水平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3个方面。
1.深厚的专业知识。实践表明,基础理论深厚的教师,适应能力强,有利于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当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基础理论知识却是相对稳定的,有的是长久不变的,它对教师的工作及进修、提高的影响是长期的。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蕴藏着较大的创新潜力,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拓,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产生质的飞跃。
在通常情况下,学历反映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也反映了其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水平。一般而言,教师的学历越高,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大;学历低的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其所担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师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而学历低表现得较为突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更加密切地结合,因而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受过高学历教育。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参照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及速度,我们认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应达到70%,其中博士应达到30%。
2.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不仅要深入、精通,而且知识面要宽,应熟悉与本学科有密切关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因为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群体化、知识与技术密集化的趋势,学科发展具有横向关联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不断出现新学科。新学科的产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什么专业,学校就应开设什么专业,因而更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和新。教师知识渊博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讲课生动活泼,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学生参加工作后扩展专业打下基础。教师知识新,联系工作实际,才能结合教学工作把较先进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如果教师只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而不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知识面不广、不博,那么就很难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中除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外,还应包括人文类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术体育类知识和劳动技能类知识等5类知识。
3.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教师虽然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特征,但在授课时,还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没有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把教学目标简单地规定为传授课程内容,介绍所任学科领域的概念和方法,较少关心学生的一般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缺少针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教育,缺乏对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精通所任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教什么、培养哪些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问题,那么掌握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就是解决如何教、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有教育理论和技能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活动的规律、教学和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并把这些理论与方法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使教学和教育工作富有成效。
(三)能力水平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能力由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5部分组成。总体来说,对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是:既能较好地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又能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处于最佳状态,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
1.教学能力要求。教学能力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它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求。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和工具,教师要用好这个依据和工具就要充分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熟练驾驭教材,真正做到教材为教学服务。驾驭教材的能力源于对教材的熟知,更源于专业知识的广博精深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现今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是,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就意味着要用有限的学时,使学生获得所必备的知识。受学时所限,教材中每章节内容不可能讲得面面俱到,但是每章节之间又要具有较强的知识连贯性,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从而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及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取舍,并广泛引用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式。
(2)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育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教师专业化的、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独特的教育功能。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而言,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为:语言准确清晰、洪亮流畅、用字科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板书工整、精炼概括、系统完整、准确无误、美观大方。
(3)教研能力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主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分化和综合,引出了一系列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和横向学科,从而引起了社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新技术群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群将成为今后社会的经济支柱。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应开设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因此,教师应当在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密切注意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参与专业改革和建设,一旦社会生产需要或专业结构发生变化,就可以很快转入相关学科或新的学科领域。其次,教师要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能力。此外,教师每年要公开发表1篇以上教研论文。
(4)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已经进入到教育当中,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需要掌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
2.科研能力要求。科研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1)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技开发能力。教师要能主持科技项目,能跟踪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社会和企业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主要是指科技服务开发能力。通过科技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产学研结合。
(2)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具有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不断丰富、加深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从而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科研思想、科研方法以及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科学研究活动是源与流,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具有撰写学术论文、编写教材、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学术交流、知识贡献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学术研究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和编写教材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够有效、及时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教研心得归纳总结出来,贡献给社会,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二是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教师可以阅读大量的科技文献,了解当前学科的前沿和动态,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促进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每年应至少公开发表1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
3.实践能力要求。实践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部分。
(1)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具有本专业要求的职业能力,如专业设计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解决疑难(技术)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要能够操作本专业的技术设备,能顶岗工作,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加工、制造、检测等常规设备及常用现代实验设备的性能。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还要具备教师工作需要的非职业能力,如社交能力、使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及办公设备的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贸易(合同)谈判能力等。
(2)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具备实践教学指导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学环节上,强调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办学模式上强调产学合作教育,要求教师能够跟踪市场发展变化,把教学工作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无疑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能够独立指导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题目要来源于实践并注重新技术的含量;要能有效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创新能力要求。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性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创新,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能否获得创新能力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性的思维、创新的教学思路、创新的教学手段3个方面。观念的创新与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的创新性思维观念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思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关系上创建师生间的民主、合作、互助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传播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求教师确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挑战教师,超越教师。二是在教学观念上,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要求教师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要把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手段引进课堂。例如,利用网络获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将科学技术信息用于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和学生在网上交流等。这些新鲜的教学手段,一定能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5.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
在计算机运用方面,首先,教师要熟悉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其次,教师要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当前,信息化进程日新月异,网上信息资源极其丰富,通过上网可以查阅大量有关教学、科研的中外文文献,给工作带来极大方便;通过上网可以用电子邮件与同行交流信息,讨论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再次,教师要具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与前两种能力相比,这种能力内涵丰富、范围广,并有一定难度,但也应该掌握。一是创造条件将计算机引入课堂,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声音展示较为全面的感性信息,扭转现有教学手段和方法明显落后的局面。二是开发和应用适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计算机软件,改善教学效果,增加课堂信息量。三是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学生绘图时甩掉图板,掌握现代科技手段。
在外语运用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要具有熟练阅读、翻译国外教育资料的能力,具有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与国外同行进行口头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讲授专业外语的能力。中国加入WTO以后,职业教育对国外教育市场开放,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动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国际竞争力,早日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体化的潮流中。
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素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表9—2列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基本素质能力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表9—2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基本素质能力提高方法与途径一览表
(一)加强学习和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各学校应该根据学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订计划,采取措施,提高师德水平。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1)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理解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教育法规和文件,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尤其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教育和讨论,真正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认识到师德与育人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师德的丰富内涵,以此激发教师认真思考,促进教师注重自我形象、注重修身立德的自觉性。
(2)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舆论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它构成师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在环境,对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有重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社会舆论可以使教师在舆论的倡导、鼓励、赞誉或者谴责、鞭挞下,增强履行师德义务的责任感,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师德监督激励机制。师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一种道德文化,更是一种制度文化,它体现于教学、科研管理及其实际运作等方面。目前,《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已颁布实施,但光有抽象的规范条文还不够,还必须把这些条文具体为可把握、可控制、可测评的操作性制度,以监督、激励广大教师提高师德水平。
(1)学校要制订师德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要把师德教育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抓紧落实,师德建设要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中青年教师培养、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要求,确认自己的社会坐标,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学校在制订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的同时,还要制订出每个阶段的计划,并提出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2)完善聘任制度,试行合同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形成平等、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使其在教学过程和科研方面都能保持勤奋、努力、刻苦、敬业的态度,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www.daowen.com)
(3)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学校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整体形象,建立一套科学的师德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有效评估。
3.加强自我修养教育,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提高自我修养能力,才能把职业道德由认识转化为相应的情感、意志、信念,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自我修养教育中,首先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其次要培养教师的自律意识。所谓自律,是指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解剖,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不做任何坏事,并且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抵制、克服和清除自己思想中有悖于师德规范的念头,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加强培养与培训,提高知识水平
1.提高教师学历,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学历,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要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更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更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更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可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以培养为主的方式。引进教师可以从高校引进,也可以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培养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脱产的和不脱产的、面授的和函授的、全日制的和部分时间的等等。
2.采取“内培、外训”方法,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应该采用学校自主进行培养和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校自己组织在职教师师资培训,以满足学校专业设置和自身发展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需要的知识面广、层次多、变化快,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内培”是指学校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立足校内,在职为主,形式多样,讲究实效。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包括学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较快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训”是指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利用每年的寒暑假组织教师到校外企业或其他高校集中学习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相关领域的知识水平。
(三)加强管理和投入,提高能力水平
1.加强培养与考核,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命之本,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清晰、透彻地讲授课程内容,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课程精髓,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制订培养计划,规划培养目标。各教学系(部)应该根据本系(部)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明确提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应达到的教学水平。培养计划要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在计划中要明确提出教师要达到的普通话水平、发表的教研论文数量、计算机等级和外语能力等,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一是在学生中建立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组成的学生信息反馈网,通过定期填写“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课堂教学测评表”、“教学环节测评表”,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反馈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师中建立由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室及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教师信息反馈网,通过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实践环节检查等方式,对教师做出综合评价。
(3)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一是改革分配制度,实现优质优酬。学校可根据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教师进行分级,等级不同,课酬不同,津贴不同。二是开展课堂教学大赛,开展教学技能比武,对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在晋职、晋级方面给予倾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加大支持与投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通过科研开发,提高科研能力。直接参与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教师能够培养尊重科学、尊重事实、肯于吃苦、勤于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学校应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为教师创造参加科研的机会;教师本身也要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事业单位,争取合适的科研项目。
(2)通过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学术交流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学术交流,教师可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开阔自己的视野;二是通过学术交流,教师可以学到其他教师的科研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三是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编写教材,教师可以提高推广科研成果的能力。
(3)通过建设学科梯队,提高整体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工作,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是老教师传、帮、带的结果。建设一支学术梯队是保证教师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首先,学术梯队是一个学术集体,集中了学校中本学科的精英,能够承担和完成重大科研课题,教师处于其中,可以学得多,见得广,提高快。其次,在学术梯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同,可以产生互补效果,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再次,学术带头人具有传、帮、带作用。学术带头人是指那些学风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学术思想活跃,处在学科前沿,并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科研队伍中的领队,他们对青年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3.制订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1)制订奖惩制度并形成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提高实践能力。首先,学校要制订规章制度,要求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如要求教师必须取得工程实践合格证,否则不能晋升职称;教师必须完成现场实习任务,否则待遇降低等。其次,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如“双师型”教师每月发“双师”津贴,课酬适当提高,休学术假,派出学习进修等。
(2)提高学术能力的具体措施。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是校企挂钩,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为适应当今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解决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课教师经常深入工矿企业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是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利用假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班,对教师集中培训。三是设岗练兵,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教师亲自参与到实习的整体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实践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四是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五是进行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既可节约经费,又能培养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六是依托校实习工厂、校办企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承担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4.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1)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须打破自身的封闭性,走出书斋,开阔视野,以改革者的身份,深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得出自己对生活、对科学文化、对社会的看法并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脱离时代,不脱离现实生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培养创新性教学思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增长的速度极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如果还沉浸在自己上学时掌握的知识里,埋头于一本教科书中,就会变得狭隘和贫乏,更谈不上会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并努力加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氛围,不断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中,向博大精深迈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教学思路。
(3)勇于突破,大胆实践,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直观性。教师要彻底改变纸上谈兵的陈旧教学模式,要尽快打破课堂教学和现有知识结构的限制,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否则就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取得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喂一口、吃一口的填鸭式教学。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5.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
(1)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一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要求教师具有使用教学软件的能力;二是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其使用信息教育工具和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三是提供教育实习基地,培训教师的教学软件开发能力。
(2)创造条件,营造学习、运用外语的氛围。一是提出双语教学要求,促进教师提高外语水平。要求教师采用双语教学有两点好处:①促使教师努力提高外语水平,“打铁须先自身硬”,教师为了在课堂上采用外语授课,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掌握专业外语词汇,了解普通单词在专业上的涵义。②为学生营造学习外语的氛围,学生不仅在外语课上学习外语,还可以在专业课上学习外语;不仅可以从外语教师身上学习外语,还可以从专业课教师身上学习外语。二是加强国际间的校际交流。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对提高教师的外语运用能力十分重要,有利于教师迅速提高外语水平。三是制订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提高外语水平。比如把采用双语教学作为一项考核教师的指标,外语水平高者优先选派出国学习等等。
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考核
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同样的课题。就局部(某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作为用人单位的高校在师资培养阶段(大学或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可控性极差,甚至可以说无能为力。因此,教师上岗后的培养和考核对提高局部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单就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考核来讲,主要应从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局部师资整体的结构、水平等方面考察。
(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考核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方针。师资考核既要有理论指导和一般的规范模式要求,又要结合时代要求(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的要求等)及各校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
2.基本原则。对师资个体和整体考核的目的在于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在提高个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准备第一核心要素。
(1)坚持师资综合素质考核与学校常规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师资队伍的考核侧重于水平考核和能力考核,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服务于社会,其操作性和考评结果可供学校常规考核参考,但又不同于各校人事部门的常规考核,前者更注重长期性。
(2)坚持个体考核和整体考核、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适宜定性的因素则定性,适宜定量的方面则定量,不搞一刀切。
(3)坚持考核标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既要尽可能地统一考核规范和模式,以便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又要考虑到各自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
(4)鉴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教师一体化”的考虑和目标模式的要求,考核体系不应再考虑实验、实习等所谓“教辅人员”因素,只在量化指标中对专业课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给予界定。至于管理人员,因工作性质上的差异,不属于考核指标体系考虑的范畴,只在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中酌情处理。
(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综合素质考核的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高等职业教育,热爱教师职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担当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因此,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牢固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与时俱进,树立新教育观念,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2)遵纪守法,严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主义行为准则和规范;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热爱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在工作实践中忠实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教书、管理、服务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原则的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思想品德、文化教育;又要以学生为主体,身体力行地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教书育人,奉献社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树立终身受教育的思想,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学而不厌,教学相长,努力实践,树立工程意识,不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2.身体、心理素质。
(1)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意志力、独立性、灵活性、适应力、自律等几个方面。
3.文化、业务素质与能力。
(1)具有较宽的必备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悉本专业前沿科学的发展与动向;熟悉计算机基本理论及其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了解一般社会科学、管理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公共基础课教师还应了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应用学科方面的普及知识。
(2)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发能力。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教师要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够结合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要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科研开发能力。
(3)具有较强的实践(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师应掌握本专业的现代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方法,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能主持产品设计,解决加工制造过程及经济运作中较复杂的问题;能动手操作常规设备和部分现代化设备。公共基础课教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社区或其他团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历史知识,了解世界优秀文化和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图表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5)适应社会要求,掌握现代化工作手段。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一种以上适合本专业的文字处理软件或一种高级语言;具有较强的外语翻译能力和一般的外语写作及口语表达能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6)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并能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