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成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理论教学内容中贯穿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把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也就是在理论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成果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概述

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因为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现行的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仍然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问题。如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科技,不重人文;重继承,不重创新;重技术,不重素质;重智商,不重情商;重共性,不重个性;重“教法”,不重“学法”等等。因此,进行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理论适度,以够用为度。理论适度指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以够用为度,即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重点介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例和应用方法。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更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正在探索和构建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和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全局来看,并没有取得根本性、实质性的突破。

(二)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

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是,根据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这里的能力不仅是指操作技能,而且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优点;讲求实用实效。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就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精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1.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一般能力培养的原则。传统的人才观偏重于“知识型”,忽视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更要注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应岗、跨岗、跨职业和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防止狭隘于技术和技术上狭隘,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2.素质教育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原则。在理论教学内容中贯穿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把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也就是在理论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使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养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设置上,充实德育课的内容,根据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要确保培养规格的实现。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知识点与能力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知识转化为能力是理论教学的目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是实践,因为实践的结果既丰富了知识的内容,又使单个知识点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形成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了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因此,理论教学内容中应有明确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以及形成能力目标所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4.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的原则。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必须从理论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反映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工艺,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5.必要的课程综合化原则。课程的综合化可减少课程之间的不必要重复,避免知识的相互割裂与脱节,突出与专业需要相适应的能力培养,促进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的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殊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6.与推行“双证书”制紧密结合的原则。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帮助其顺利就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双证书”除学历证书外,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人事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应该包括其他行业部委及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更要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到标准的制订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7.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社会职业变动较多,每一个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准备。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应该具备将来在自己的专业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学校在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必须体现出来,如外语、计算机、文献资料检索以及专业发展的新趋势等。

二、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www.daowen.com)

“如何教”的问题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教学手段落后(粉笔加黑板)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

当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加速教学方法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

(一)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合格+特长”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学校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遵循以下原则: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废除灌输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原则。学会学习是21世纪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接受再教育、再学习,已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这种迫切感、危机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发突出。因此,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的学校在制订教学大纲时,就既提出了教学方法要求,又提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彻底改革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和“讲三练二考一”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讲一练二考三”的模式,同时,要重视利用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德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与别人不一样,而且力求比别人做得更好,着力培养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要尽可能理解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现行技术和工艺的缺陷与局限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定位在紧紧围绕革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操作过程;紧紧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紧紧围绕把研究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学生在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过程中,要成为革新技术的探求者,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创新性的专业教育。

4.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原则。在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共性教育有余,个性和潜能发展不足。在教学计划或培养计划中,必修课或必选课比重太大,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还处于试点阶段。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来源多样化的趋势,研究制订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面发展。

(二)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

理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要从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入手实现七个转变,即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师由以往的“讲三练二考一”向“讲一练二考三”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

1.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按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操作类、记忆类、理解类和综合类,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操作类课程只有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掌握技能,可采用讲学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记忆类课程可采用逆向教学法、板块式教学法;理解类课程可采用数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大部分课程属于综合类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根据施教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根据施教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阅历层次、年龄特点,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情况来选择。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基础较低的学生或低年级学生,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提倡精讲多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采用多种教学法并用,如讲学练结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析法、自学提示法、贯通教学法等,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按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要突出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的形成。案例教学法、分析法、现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研讨式教学法、自学提示法、设计性实验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也是个指挥棒, “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1.应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思路、见解等。

3.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要把课程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课程,其评分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达标课程,可采用两级评分,即达标与不达标或及格与不及格;对论文、设计、制作等教学环节,可采用评语加五级评分,以确认其学业成绩。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校应制订加强教学考试考核的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在加强考试方法改革的同时,要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命题及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并以一定的学分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固定到培养计划之中,成为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