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检查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把教学计划管理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核心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主制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教育部下发的[2000] 2号文件《关于制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先决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
二、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
(一)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安排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同时还要促进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同德育的有机结合;要体现教学为主,保证学生的专业学习;重视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结合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每学期要在课余时间安排适当的校园建设和社会公益劳动。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第一课堂的延伸,要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二)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
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从国情出发,立足于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事)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及现实条件,首先满足毕业生第一岗位任职的需要,同时具有适应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近期内发展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般应以常规、成熟的理论和技能为主,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重点,兼顾专业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三)整体优化,着眼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按照培养21世纪人才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专业设置要宽窄并存,按需调整,灵活设置,一般情况下要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应体现“宽基础、分方向”的原则。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要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出发,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新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优化。
(四)课程体系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教学计划要贯穿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要构建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注意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要有一定的宽度和适当的深度,提高理论应用的要求。
根据需要应开设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构建适应专业需要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从培养能力出发合理安排习题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创设工程实践环境,保证工程实践训练时间,明确规定实践内容。
要突出本专业常用的实验和检测技术、常规的工艺操作和常规的工艺设计,注重应用性、工艺性及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得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以保证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同时注意安排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近期推广采用的新技术、新手段方面的基础实践训练。
(六)规范化与可行性相结合
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学习年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等,要服从统一规定,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规范性。在专业内容的侧重面、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等方面,则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来安排,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教学条件的不断充实完善,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逐步达到规范化与可行性的统一。
三、制订教学计划的方法与程序(www.daowen.com)
(一)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必要的说明。
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的出发点。教育部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事)业第一线,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工作。各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将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和业务工作范围。
教学计划要说明主要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内容、教学手段及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标准,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各门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课程设置说明是编制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依据。
实践教学包括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要说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学习周数分配等。
教学计划中应有完整、准确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时数分配方案。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教学时数和安排是制订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问题,必须深入分析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遵循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体现办学特色,实现总体优化。
(二)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程序
1.认真学习、理解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教育部下发的[2000] 2号文件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也是制订教学计划的主要参照标准。
2.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场需求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杠杆来制订教学计划,真正做到“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对照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讲”。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共同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这是教学计划制订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主动联系社会用人单位参与,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特点妥善安排。
4.教务处提出本校制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具体要求。教务处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本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制订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制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教学总学时、周学时的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公共选修课的安排,外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达到的目标要求等。
5.由系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工作由系主任负责组织,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和起草小组负责具体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制订的全过程。
(1)撰写教学计划制订的可行性报告,说明教学计划制订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制订提纲;
(2)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提出意见;
(3)由系教学计划起草小组制订教学计划初稿;
(4)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
(5)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例会论证,系主任审批并报教务处。
在起草、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对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描述认真推敲斟酌,对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的根据有深入的理解和统一的认识。
要优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分析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各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环节要求,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分解到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中。
要理顺每门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内容结构,将确定了的框架拿到各门课程开课的系和教研室征求意见,选定课程内容的基本范围和教学重点,明确课程的应用方面,研究教学内容的衔接、搭配和学时划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优化调整。
对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重大的改革措施的执行,要及时与教务处保持联系,以便制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6.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教务处将系制订的教学计划初稿进行格式审查和内容审查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例会论证、审议,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主管校长审核签字,下发执行。
7.教学计划的执行和修订。教学计划是学校中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文件,必须严肃认真地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变动。为维护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学校要组织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教学计划顺利执行。
教学计划必须局部变动时,应履行正式呈报审批手续,报告由系主任签批,经教务处审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例会审议,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变动。决定教学计划修订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学改革采取重大措施,专业服务方向变化及培养规格发生变化,招生对象条件有重大变化,科学技术有重大发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