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宏观的高等教育管理;二是微观的高等教育管理。通常所说的高等学校的管理就是指微观的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也是微观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
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的概念
要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的概念,首先必须正确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尽管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管理”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但对其核心的认识大致相同,即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的过程。这一概念的核心包括以下3层涵义: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依据
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首先指明了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依据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只有正确认识并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去管理,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高等教育规律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等教育同社会关系的规律,也就是高等教育必须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因此,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传统都对高等教育活动产生制约。
二是高等教育受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把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来看待,才能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全面的理解。
无论是国家宏观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制订,还是高等学校培养人的过程,都必须依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出发点。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
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也指出了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这就是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可资利用的高等教育资源,以适应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高等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所高等学校也是一个社会系统。校内按工作序列分,有教学系统、政工系统、后勤系统;按隶属关系分,有校部、系科、班组。这些部门构成了相互隶属的管理系统,这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存在。
由于系统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序列,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就是协调并最终解决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要用系统论的眼光来设计高等教育的整体和各部分之间、各要素之间、学校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整体的观念,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系统要素间的整体优化。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
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还指明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结果是不断促成高等教育系统目的的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最终也只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一种辅助性(工具性)目的。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着两个不同层次的目的:培养人的目的是高等教育的实质性的目的,高等教育系统的一切工作(包括管理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对高等教育系统中各种关系和资源的协调构成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通过有效的管理,能确保高等教育实质性目的的实现。因此,高等教育管理最终也只能是手段。当然由于高等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的存在需要,其自身也存在着目的,如效率就是管理的目的之一,但它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保证高等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
综上所述,不论是宏观的高等教育管理,还是微观的高等教育管理,都已包含在这样的概念中:宏观高等教育管理所依据的是国家总的教育发展方针、教育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背景,通过行政的、立法的、经济的、评估的手段进行协调和控制,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微观高等教育管理是在宏观高等教育管理的背景下,依据某一方面的教育、教学规律而实施的对某一子系统的矛盾和关系的协调,实现高等教育系统部分目标的过程。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是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高等职业学校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职业学校内外的各种关系和资源,有效地达到既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各级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目的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的依据主要包括: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有人称之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关系规律;二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规律,有人称之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关系规律。
2.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都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
高等职业学校管理必须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实施符合教育规律、有中国特色和学校特点的管理方式。
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容
(一)专业设置的管理
专业的开设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与办学效益。从学校内部看,它制约着教育教学的目标、条件、过程与结果。从学校外部看,它影响着学校的兴衰,是学校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它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的首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树立服务社会、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建立按需培养,即“以产定销”的专业设置机制。建立“招生与就业”机构,将教育教学与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将对两个市场信息的调查分析作为学校专业设置的客观依据。为此,要进行社会、市场需求的定期调查,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定期召开学校所在地区、行业、企事业用人部门、参与办学单位的座谈会,分析形势,进行决策咨询。
2.建立以主管校长为首的、以专业科(组)为主体的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根据科学的程序对专业设置进行可行性评估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需求、本校及本校可利用的条件、专业周期、专业组合结构和成本效益。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专业开设或原有专业的调整。
3.教育形式多样化,如学历教育与培训、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职前职后等;与企事业单位联办、与其他学校合办、采取基础课与专业课分工或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工的方式进行社会化协作,充分发挥学校办学潜力。
(二)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教学工作制度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规范化运转,实现高标准的教学质量目标。(www.daowen.com)
1.教学工作制度与计划。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几乎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所有的组织和每一个人。要保证每一方面配合协调、工作有序,就要使教学工作走上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的制度化管理轨道。教学工作制度一般包括备课、上课制度,实验实习制度,成绩考核制度,教学检查评比制度和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制度,还包括主辅修制、学分制等等。制度以成熟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一旦建立要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制度也是为教学服务的,根据教学的要求,制度也要不断调整或更新。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其目的是使每个教职员工掌握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然后齐心协力去完成。计划包括任务与目标、完成任务与目标的行动方案,同时还应规定完成计划的过程和结果控制的标准。教学工作计划按时间可划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周计划;按组织层次可划分为全校教学工作计划、专业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组(室)教学工作计划三个层次。学校以教学校长为首,以教务处为主要行政管理部门,以专业为主要业务部门组成教学管理系统。这一系统通过制订制度和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制订计划和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运转并实现系统目标。
2.教与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实验实习指导、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等。对这些环节的进度、程序规范及工作质量都应通过计划与制度给出明确要求,并对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与控制,否则将由于个别环节的失控影响全面、影响整体。
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也需要管理。学校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此观点下教师的任务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为: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制订学习计划、预习上课、做作业、复习、自我考核、总结等。学生管理人员要和教师一起帮助学生掌握这几个学习环节,还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寻找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的办法。
除教学计划内安排的教学活动外,学校还有供学生选择参加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其内容按性质分为思想政治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娱乐体育活动等;按学生参加活动的形式分为群众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学校应将这些活动纳入教学管理的范围,充实指导力量,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制订工作计划,利用本校优势形成传统项目,办出特色。
3.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是学校工作管理的主线,而教学质量管理又是做好教学工作管理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全面管理,一般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具有如下特点: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同时要有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其次是对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进行管理,即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指标施以监督和控制;再次是对工作全过程进行管理,从教学工作过程和学生质量形成过程两个角度来把握;最后是全员管理,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全因素进行监控,不能仅成为领导者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而必须是所有的干部、教师、职工和学生的共同行动。
(三)教师的管理
学校工作水平如何、学生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师的管理需要根据人事管理的一般规律,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管理办法。
1.对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4点:
(1)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责任。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只有教师本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水平,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落实。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自己所教的专业,热爱高等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教师要热爱学生,在道德修养等方面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有雄厚的基础并熟练掌握,做到一专多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合格的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由于科技发展、劳动组织变化,教学内容更新加快,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3)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因为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武器和工具。教师应能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多,教学形式复杂,教学内容更新快,还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能力。
(4)教师的社会工作能力。教师除了专业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管理学生的任务,如担任班主任和组织其他学生活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应具有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思想教育能力。同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广泛,教师还应具有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主动调查、了解与教育相关的经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情况,在教学、生产实际和社会服务中作出贡献。
2.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因专业门类多,教学环节、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对教师个体提出较高要求外,还要求有一个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更为复杂艰巨,应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教师队伍规划和师资培养工作。
(1)合理规划结构。首先,要有合理的职称结构,每一个专业都应有专业带头人,有具有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骨干和辅助人员,形成一个具有不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能够承上启下、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其次,要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应与课程结构比例相匹配,通过群体结构弥补个体能力结构的不足。再次,还应有合理的学历、经历结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既需要一定数量的高学历的教师,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学历要求并不很高,但实践能力很强的实践指导教师。
(2)教师的录用与培养。首先,要根据师资结构规划,通过录用方式获取新生力量,优化结构。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录用新毕业人员和调用、聘用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这两种方法应当结合起来,到底哪一类教师应多一些,主要看学校现有教师结构的状况。其次,要搞好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应根据不同情况对教师进行不同内容(如专业理论、教育理论、实践能力)的培训,应根据不同条件采取脱产进修、在岗培训、下企业实践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的原则应是按需培养、注重实效,不影响整体工作,坚持以在职、业余、自学为主。
3.教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3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资格与作用、培养与培训、考核、待遇、奖惩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依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管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根本保证。学校要依照教师法,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2)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靠有效的工作成绩来支持的,因此重视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强调以对学校实际贡献大小作为衡量、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是必要的,也有利于改变目前学校管理中“人浮于事”和“大锅饭”的弊端。凭借绩效标准使用、考评和奖惩教师会提高教师的成就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好每项工作。重视绩效也为人才选拔提供了客观标准,坚持这一标准,既可使教师的竞争合理、公平,又有利于抵制和克服人才使用上的不正之风。
(3)教师劳动的精神活动性质和为人师表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特别重视自我价值,重视个人的声誉和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要求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期待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教师管理中,要坚持激励性原则,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引导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管理中,应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如树立先进的人物和表彰先进的事迹,授予荣誉称号,建立奖励基金和晋级、提级等,都是运用激励原则的范例。同时还要注重为教师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有效的培养、晋升环境,无后顾之虑的生活环境和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四)学生管理
教师和学生都是构成教育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对象。学生的管理,除了包含行政管理的内容之外,还包含了许多教育性管理。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对学生的管理要着眼于形成积极和稳定的教育和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1.招生管理。招生工作是学生管理的第一步,是一项计划性、政策性、时间性都很强的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招生工作关系到学校新生的数量和质量的高低、学校日常管理的难易、日后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关系到学生就业问题,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学校应制订好招生计划;制订本校各专业招生简章,广泛对考生进行宣传、咨询工作;组织好报名考试(包括面试,加试专业科目等);做好考生的择优录取工作。招生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是学校开发生源市场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招生政策,对行业、社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并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合同,做到按需培养;同时还要考虑学校教育资源的情况,优化专业结构,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培养成本。对考生进行咨询服务,包括宣传本校各招生专业情况、培养目标、就业前景、开设课程、招生范围和对考生有何特殊要求,同时也帮助考生根据个人意向,个人的个性特征和德、智、体状况选择专业。为了使考生情况与专业需求更加匹配,学校可以增加一些面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对有些专业如农科类、艰苦行业、特殊行业在招生上还需作出特殊的规定。招生工作中特别要注意的是面向市场和增大对学生选择专业上的咨询指导。
2.就业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服务功能,必须通过就业这一环节才能实现。可以说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的高低、就业后能否发挥作用并得到合理的待遇,是学校办学效益的体现,也是学校兴衰的标志。就业情况涉及到各种因素,做好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也是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总量超过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供过于求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受过系统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时由于经济转轨,企业减员增效,事业单位精简人员,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劳动力市场不健全,职业咨询与指导不到位,更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学校加强就业安置工作的管理,不仅是学校自身管理工作的加强,也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学生个人排忧解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业安置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国家计划和用人单位合同,配合劳动人事部门,协助毕业生就业;二是协助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社会考核,择优录用;三是加强与用人部门的联系,获取用人信息,帮助毕业生寻找用人单位;四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国家的劳动就业方针政策,了解供求信息,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主择业能力。
3.学籍管理。学籍管理是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和学习资格以及毕业资格进行管理。它包括的内容一般有:注册、考勤、成绩考核、升级与留级、转学、退学、休学、奖励与处分、审查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办理毕业手续等。学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教育性都很强的工作,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基本教学质量。严格制订学籍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和遵纪守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4.常规管理。常规是指经常性的规章制度,它们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规矩。对学生加强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贯彻常规管理是教育学生的有力手段。常规管理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常规、宿舍常规、图书阅览室常规、文明礼貌常规、饭厅常规、劳动常规、实验实习常规和卫生习惯常规等。
对以上内容的管理,后面的章节将详细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