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施工员-采用分离式配筋,支座钢筋延伸长度的确定方法

施工员-采用分离式配筋,支座钢筋延伸长度的确定方法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梁配筋1)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两根。但当在构件中部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施工员-采用分离式配筋,支座钢筋延伸长度的确定方法

(1)板配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2)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至支座中心线。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4)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②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③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按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④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5)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率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6)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7)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8)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

(2)梁配筋

1)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两根。

②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③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1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1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④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2)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5,l0为梁的计算跨度。

②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3)混凝土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www.daowen.com)

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取45°或60°;在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4)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②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③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5-16的规定;当V大于0.7ftbh0+0.05Np0时,箍筋的配筋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

5-16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 (单位:mm)

978-7-111-50521-1-Chapter05-27.jpg

④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a.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b.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c.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6)薄腹梁或需作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梁,应在下部1/2梁高的腹板内沿两侧配置直径8~14mm的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为100~150mm并按下密上疏的方式布置。

(3)柱配筋

1)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②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③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④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⑤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2)柱中的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②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③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④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⑤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⑥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