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42年在重庆进入交大的。当时交大刚刚在重庆成立总校,以前那边是分校。入交大难,但进来后更不容易。我一进来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们原来在中学读书是不错的,但进了大学就不行了。差在哪几个方面呢?第一个是外语。过去后方读外语的比较少,但在这里,课本、上课都用外语,不习惯。所以第一次考试的时候,题目都看不明白。第二个给我印象深的是这个学校不一般。记得第一天老师就跟我们宣布,“我们交大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我们不是培养一般的人,我们是培养天才”。一开始就是这么说的,所以学习上要求很严,要大量的淘汰,去掉不及格的。比如说英语,要求有一半的人不及格。在这种情况下,考试的难度可想而知。举个例子,物理,进去一个月就开始考试了。考试的时候,你可以看书,也可以翻你的笔记,就是不能够互相说话。这个考试很厉害,就考两个题目,第一个题是说,有一个猎人,朝天开枪后,子弹再没有回来,求他的速度。这个题先是看不懂,后来看了半天才总算明白了一点,但不知道怎么做,因为感觉什么数据都没有。数据都没有,要我求速度,根据什么求呢?第二个题更糟,看了半天也没看懂。说是一副扑克牌,放在台子上往前推,问最大的长度是多少。那个时候,多数人知道扑克,但是没玩过,玩不起。至于我则根本没见过。所以,等我把题目看懂,40分钟就差不多过去了。后来我才搞清楚题目所说的应当是什么样子,那就是第一张放在桌上,第二张放在第一张的上面,不能超过第一张长度的一半,第三张又不能超过一半的一半。就这样下去,54张牌,要列出个公式来,就可以知道一共可以推多长了。这些题目都是外文的,我觉得自己在中学的时候外文不算差,可这会儿看题目看了半天还不是很明白。结果考下来我得了零分,头一次就吃了个下马威。那次全班大概有一半人是零分,大家一下子吓坏了。
还有微积分,第一次考试,多重微积分就出来了,而当时我们微积分都还没有学。类似的考试每个月差不多都有,考的题目也都是这样,好像没学过,没看到过,或者是有关条件的东西没有。原来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够考进大学还可以。结果平生第一次吃了鸭蛋。这对大家触动很大。后来我们才明白,这是要你动脑筋,不是要你背公式。过去读书只要把书背熟,背熟公式,会做题目就行,现在不行了。
一年之后,我们电机系好些人被淘汰了。一些从外校转过来的同学就更吃不消了。很多人降了一级还跟不上,只好被淘汰。
二年级的时候,我不想学电机了,感觉越来越难,累得不行,于是想转系。那时交大第一次办造船系,是由原来的商船学校并过来的。我想转到这个系,那样将来毕业出来是第一届。我先跟造船系主任叶在馥说好了,他签了字。回过头来找电机系代理系主任、教务长李熙谋签字的时候,他说,你怎么可以转到造船系?我们交大最出名的就是电机系,你怎么可以去那里?不要去。我说,人家已经签好字同意我去了。他说这算什么,结果他把签名纸拿过去扔掉了。随后他又说,交大的电机系是中国领头的系,是中国电机的摇篮,你不要转了。那天正好是中秋,他家做了元宵,非叫我吃一碗。这样我就没转成,又在电机系留下来了。那一届电机系最后留下来的有30人左右。(www.daowen.com)
三、四年级的时候就不同了,比较轻松,很少有人退学。所以说交大的门槛高,就高在入学一、二年级。老交大的传统不是我们理解的入学考试的门槛高,而是进校以后的一、二年级。一、二年级要淘汰很多人,这样到三、四年级一般剩下的就不多了。我们这一届,如果不是后来的合并变迁,剩下的就更少了。我们剩下的30人就是和前一届合并的结果。比我们早两届的,进来的时候好几十个人,毕业的时候仅剩十来个人,都淘汰了。
如果说交大的这些传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使我们学会了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坚信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哪怕我不会,只要肯学,就能学会。即使没学过,也能想办法解决,而不会抱怨说这个不行,那个不会干,他们会想办法去克服。在学校学的东西,学生也知道并不是有针对性的。因此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看书的本领,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名牌大学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