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延安政府主导,红色文化资源整合

延安政府主导,红色文化资源整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延安的宝塔之所以能够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航程,不仅因为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也是因为边区政府一系列执政为民的主张得到了延安地区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今天这座宝塔能否为中国文明的未来进程起到某种榜样作用,这座宝塔的所在地延安能否做出样板,延安地区的党政领导的执政水平将会显得举足轻重。

任何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必须以承前启后为前提,以继往开来为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说,延安当地的文化建设与延安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中国无疑具有表率与楷模的意义。

当年延安的宝塔之所以能够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航程,不仅因为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也是因为边区政府一系列执政为民的主张得到了延安地区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今天这座宝塔能否为中国文明的未来进程起到某种榜样作用,这座宝塔的所在地延安能否做出样板,延安地区的党政领导的执政水平将会显得举足轻重。

面对明天,无论是国家的科学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构建,都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都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响应之上。我们发扬延安精神不仅有它的历史意义,更有它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希望在今天的延安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中——具体到基层文化的建设上,看到这种精神本质的“继承与发展”。

当然,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延安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有待于上层相关政策的完善与配套,有待于各级官员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提高。就目前的文化供求关系来讲:官员们不仅要注重“点”上的展示,更要注重“面”上的供给。换句话说,不仅要注重“点”上的锦上添花,更要注重“面”上的雪中送炭。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延安,在其他红色革命景点的周边也普遍存在,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个战略措施的背景(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给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下,谨希望这种现象能够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试想:如果当地有关部门只是醉心于向外展示延安的文化形象,而对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漠不关心,那么延安的文化形象便只能将是一个平面的形象、呆板的形象,不会是立体的、生动的,因为延安的每一个人,都是延安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的形象代表,都是延安精神的宣传员。

执政为民?如何为民?不仅要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更要让他们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今天在经济遭遇外部困难时经常说要扩大内需,但我们何曾想到如何扩大文化内需和精神内需。我们社会的所有发展不正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文化精神需要吗。

2008年年初,文化部人事司举办了文化部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培训期间,学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畅谈了体会和感想。

文化部计划财务司综合统计处李建军认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就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机构逐步健全,经费增幅较快,2001年至2006年全国文化事业费累计达到654亿元……但仍然存在着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偏低,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等问题。在今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我们应加强政策研究,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实施的管理,重点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

计划财务司基建处周宇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在目前情况下,必须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机构)运营经费保障问题。需要认真调研,核算出各级各类文化设施(机构)开展基本文化活动的形式、数量,形成规律性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需要把‘面’上的指标同具体的文化项目结合起来,同现行财政预算的要求结合起来,补助和奖励相结合,制定有效的资金使用制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一整套评估考核体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其实,早在2005年12月23日,中央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样说:

“……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继续开展文化对口支援活动,完善文化援助机制,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06年7月,延安市部分市政协委员在一个相关的调查报告中发表了这样的看法:(www.daowen.com)

“……要继续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非物质文化活动。努力搞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力争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鼓励发展庭院非物质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要在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作用,深入基层为农民送戏、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要充分发挥流动文化库和文化小分队的作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法和新形式。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各种适合各类人群参加的文化活动,以推动民间艺术的繁荣。”

有上面下发的文件,有领导干部的重视,有政协委员的呼吁……在我看来,下面应做的工作是,组织有各界人士参加的调查团队,认真做好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调查内容:上面有关文件下发后落实的情况,领导重视后采取措施的效果如何,政协委员们呼吁的反馈,基层文化干部的的意见和建议,最关键是要听取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反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须从现在做起,从各级政府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注释】

[1]曹彬:《陕北群众文化的另一阵地》,选自《延安群众文化艺术丛书·论文集》,延安市群众艺术馆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

[2]李开方:《黄土文化的瑰宝——论陕北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创新》,选自《陕北文化艺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6月。

[3]叶贵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农村文化》,选自《延安群众文化艺术丛书·论文集》,延安市群众艺术馆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

[4]叶贵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农村文化》,选自《延安群众文化艺术丛书·论文集》,延安市群众艺术馆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

[5]中共庆阳地委党史办:《陕甘宁边区陇东的文教卫生事业》,1992年印行,第152—153页。

[6]黄俊耀:《柯仲平与延安民众剧团》,选自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忆延安》,第242页。

[7]参见艾克恩主编:《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1页。

[8]陕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陕西革命文化史料》(二),1992年印行,第21页。

[9]《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宣言》,《新中华报》1938年5月25日。

[10]周扬:《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解放日报》1944年3月21日。

[11]周扬:《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解放日报》1944年3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