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延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当代演绎

延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当代演绎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事求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延安精神的当代演绎应该紧密联系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不能脱离今天的实际抽象地理解和演绎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而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综上所述,延安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中国红色革命与中国历史的衔接,都将是研究的重点。

延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当代演绎

实事求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彭真同志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好。他说:“我们发扬延安精神,是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和延安时期的情况有很多不同了,要根据现在的‘实事’去求现在的‘是’。”可见,有的人认为老是强调延安精神,是“迷恋于过去”,“跟不上时代”,是“保守”“僵化”,这样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实事求是”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超越时空的。应该理解,“与时俱进”正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要求。

延安精神的当代演绎应该紧密联系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不能脱离今天的实际抽象地理解和演绎延安精神。

同样,追根溯源,探寻延安精神所承袭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要解决现实问题。寻求历史曾经的契合之处,旨在为今天的发展探索其中可能的借鉴。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在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延安精神与今天的理念对接,与今天的现实对接。

在如今不少的专家眼中,延安是一块集文化旧址、革命传统、自然风光于一体的风水宝地。既然如此,我们须用多重视角相互参照的方式来考察延安。

从大的方面来讲:延安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对其研究与考察应当融入中国的自然之中;延安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对其研究与考察应当融入中国的历史之中。

因为,延安精神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国自然变化与历史进程这个大的背景。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现在到处都在学习科学的发展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革命的理论,还是改革的学说,都是通过相关实践总结出来的某种阶段性理念。既然是阶段性理念,自然受到历史条件的各种局限。比如同样发生在延安当地,当年的南泥湾开荒便是当时的发展理念,而当今的退耕还林则是今天的发展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地丰富和补充,需要修正和完善。如何丰富,如何补充,如何修正,如何完善?从时间轴上,它不仅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活水,还应从人类以往的文明史中汲取营养;从空间轴上,它还应该从当今先进国家的先进文化中去汲取力量,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上来看,我们不应割断今天的改革与以往“红色革命”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承袭与逻辑关联……

在此,我们还应该着重强调延安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延安时期,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延安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而形成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许多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决不是简单地照搬过去的一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赋予时代内容。

延安精神中所强调的“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具有永恒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应该注意到,现在的情况同延安时期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现在我们的党处于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很多党员也都掌握了或大或小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讲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究竟是执政为民还是以权谋私,就成为区分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分水岭。

中央党校研究室调研处处长辛鸣博士指出:200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延安视察的时候,强调说弘扬延安精神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辛鸣博士看来:延安精神是求马克思主义之真,务中国革命之实;求中国国情之真,务艰苦奋斗之实;求中国共产党人忠实信仰之真,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实;求中华民族复兴之真,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我们讲自力更生,决不是同对外开放相对立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通过对外开放,来加快发展自己;而我们的对外开放,也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和立足点。对外开放中,必须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力量、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人认为,现在再来强调艰苦奋斗,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了,而且,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不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不是要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富裕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人甚至公开发表“享乐主义宣言”,从理论上来论证享乐主义的合理性,这应当引起我们的严密关切。其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争取人们的共同富裕,不仅不矛盾,反而是完全统一的。艰苦奋斗,不是要叫人做苦行僧,而是提倡一种精神。从全社会来说,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味耽于逸乐,习于奢靡,怎么能够建设起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总的说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的历史,已越来越受到有关学者专家的重视。因为,这13年是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独立地开辟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延安时代”。作为这一时代象征和精神文明最高体现的“延安精神”,已大大超出了我们过去传统理解的范围,其价值与意义早已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理解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走向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诸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延安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中国红色革命与中国历史的衔接,都将是研究的重点。站在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上来看,延安精神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www.daowen.com)

从中国近代史来讲,延安精神是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反剥削斗争精神的浓缩与升华,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浴血奋战,终于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

从红色革命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总的来说,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孕育、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都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发展变化了的革命形势与任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些革命精神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即精神内涵的共性或内在统一性。

革命是一个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的革命,有着不同时期的核心内容,而这个核心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从实践到理念,再从理念到实践。所谓“延安精神”即来自于延安时期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

延安精神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跨越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延安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整个抗日战争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抗日战争又是二战期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这样就和民族大义接了轨,就和世界正义接了轨。

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红色革命文化的所有资源——包括延安精神——想要保持其永恒的魅力,必须要同传统接轨,同现实接轨,同国际接轨,同未来接轨。我们在考察“延安精神”时,不仅要深入实际,还要广泛联系。

就国内现实而言,无论我们开展“红色旅游”,还是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当年的“红色革命”作为今天的政治教材,如何能够令当代人信服?换句话说,它在当代的魅力如何显现?这是当今中国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就国际形势而言,中国这些年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但我们自己必须明白,在西方人眼里,我们只是一个比较大的世界工厂和消费市场,我们自己的原创很少,国内的产品还没有较多的科技含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既是一个东方大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但至今还没有向西方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信仰和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中所包含的信仰与力量是否具有某种普世的价值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延安精神的萌生与发展放在世界的文明进程中去考量。

“在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实践活动第一次彰显了民主、平等、公正、人民主权等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使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们看到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延安精神及其影响力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上,延安精神顺应了民主、团结的时代潮流,代表了社会进步思想的主流价值,这使中共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在国内,延安成为进步青年和爱国人士心目中的圣地,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威望不断上升,民族凝聚力空前加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面对内外敌人困扰、地域经济严重落后、民众启蒙欠缺的艰苦战争年代,延安精神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主要是通过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实现的。同时也由于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中国共产党所推行的各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动员人民,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克服边区困难,完成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战略着眼的。因此,以新的思维来理解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涵并加以完善和发展,正是当今发扬延安精神所要面对的新课题。

社会愈进步,人文关怀越能得到普遍落实,人的价值越能受到尊重。而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又可以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促使人类文明向着更高目标发展。”[2]

如此一来,延安精神便成为人类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部分。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

[2]李秀芳、吴永:《论延安精神的人文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