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延安精神: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演绎

延安精神: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演绎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以往的情况而言,对于延安精神的发掘与宣传多局限在意识形态这个层面上,我们今天试图用深远的历史眼光去考察延安精神,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民风民俗的角度来稍作梳理。延安精神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延安精神与诸多因素的各种联系。这三次飞跃无一不与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这种认知事物的方式方法一脉相承。

就以往的情况而言,对于延安精神的发掘与宣传多局限在意识形态这个层面上,我们今天试图用深远的历史眼光去考察延安精神,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民风民俗的角度来稍作梳理。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任何精神之所以出现在某时某地,肯定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历史条件有着某种必然联系。延安精神也不例外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产生于延安这个具体的环境之中。而作为支撑它产生发展的客观条件,绝不仅由某种单一因素所构成。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延安精神与诸多因素的各种联系。

毋庸讳言,延安精神的本质“为人民服务”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如《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由“为人民服务”而衍生的生死观之语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的这段著名论述中所用的文学修辞关于“泰山”“鸿毛”的比喻,出自于《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安书》。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文中所谓的“全心全意”,直接来源于佛教用语。还有延安时期共产党惯用且沿用至今的名词和概念,如“一尘不染”“水乳交融”“一针见血”“心心相印”“意识”“觉悟”“解放”“语录”等,均来自于佛教佛学的各种典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的解说词“自力更生奏凯歌”里有这样的内容: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尖锐地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经过军民自己动手,艰苦奋斗,实现了丰衣足食……

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壮丽凯歌。

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我们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www.daowen.com)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这样说道:“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解说词中这样说道: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经验,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

大敌当前,共产党捐弃前嫌,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再次合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联合一切抗日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这种博大的情怀正是来自于古代先贤的古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诗经·小雅·常棣》)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刘德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对这些古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整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做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在研究古代文献时,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到了北宋,“关学”鼻祖张载又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拓展发挥。南宋朱熹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门楹上手书“实事求是”的匾题,教育学生认识社会首先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如此方能求得正确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思想认识上有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二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次是“科学发展观”。这三次飞跃无一不与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这种认知事物的方式方法一脉相承

毛泽东同志对于“实事求是”有着专门的解释,在他看来,“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规律性,“求”就是去调查去研究。

毛泽东同志当时把这四个字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他据此要求中国共产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研究和发现内在的规律,从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