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于2013年9月在宁波鄞州职教城(职教园区)展开,调查范围包括宁波市教育局、鄞州职教园区文华派出所、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走访了一线的老师及部门领导、学校的保卫处等部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24份,回收624份。高职332份,中职292份,男生346份,女生278份;其中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发放144份:女生122份,男生22份。专科78份:专一22份,专二56份。本科66份:本一60份,本二6份。鄞州职教中心发放292份:男生268份,女生24份。高一2份,高二290份。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88份:大一100份,大二88份。
宁波鄞州职教城于1998年开工建设,2012年11月经市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由鄞州区进行区域管理。鄞州职教园区现有7所高校,分别是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诺丁汉大学、鄞州广播电视大学。3所中学分别为宁波中学,宁波经贸中学、鄞州职教中心。截至2013年9月,园区共有师生73940名。此外,园区还有鄞州体育馆、宁波市教育服务管理中心等公共设施场所和4个居民小区。
总体而言,宁波鄞州职教园区内的学生对园区的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许多学生采用“环境优美”“绿化好”“安静”等词语来描述;大多数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由于上学目的不明确,因而缺乏学习动力,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陷入迷茫之中;也有的学生表现为无所适从,随心所欲,不思进取,缺乏新形势下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紧迫感;还有的学生逃课厌学,吃喝玩乐,终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学生创造性较差。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以前都知识面太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更缺乏“天马行空式”地发明创造力;二是学生自觉性差。大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低,经不住各种诱惑,对学校里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盲目随从;三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有些学生在入学前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导致对自己的专业提不起兴趣来。
调查发现,鄞州职教园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一条腿走路”现象。经济转型发展使得市场对基层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陡增,迫使各中高职学校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大流的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中,“学生管理工作只是教学工作附庸,只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保障服务就行”的偏颇认识甚嚣尘上。部分对待学生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味地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标准还停留在是否有助于提高到课率、就业合格率、贷款违纪率等指标上面。因此,这种“重技能”导向在各院系非常普遍,只以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出现了未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一条腿走路”现象。这一现状给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职教园区本身的发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www.daowen.com)
其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人心不稳,力量薄弱。园区内的职业学校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把重心放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更新、学生竞赛等方面,直接造成学生工作队伍出现人心不稳、力量薄弱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体制内和体制外“徘徊、彷徨”,他们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无法体会到相应的成就感,因此无法安心、专心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导致出现中高职学校的学工队伍普遍存在人数不足(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失衡)、专业化程度不够、缺乏专家和核心人物等一系列问题,尽管目前各学校正在积极稳妥地解决这些问题,但都是“有心无力”,这些现状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继而影响了学生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其三,校企合作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道鸿沟。园区内的职业学校为了方便开展学生工作,把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合在一起,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挤压了必需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间与时间,随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变化,给原有的教学体系(固定教室、固定班级)带来了巨大冲击:行政班级被打乱,有些联合学院、订单培养班级等已经名存实亡;教学时间和场所不固定,切换频率高;由于学生管理制度未能打破思维定式,导致各院校不得不面对校企合作“在教学上能无缝对接,在管理上却有一道鸿沟”的问题,而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是关乎园区内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最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这要求学生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突破传统观念和做法,创建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当代的学生思想活跃,自主和自尊意识很强,这就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实施管理的过程成为被管理者受教育和受锻炼的过程,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由“自律”到“自为”的飞跃[16]。当前,特别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