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本主义的思想被提出,这一思想寻求“人—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兴起的各类国际性绿色环保活动开始使人们的生态意识觉醒,生态社区的思想也逐渐加快发展。1985年德国建筑师格鲁夫提出了人文与环境共生的“生态型社区”模式。就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来讲,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敬畏自然的原始文明、依赖自然的农业文明、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效法自然的生态文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价值理性开始代替了人们的经济理性,职教园区的建设不再仅仅注重各种硬件的存在,开始更多地转向作为主体的人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方面,重视并运用起指导当前园区生态化建设与转型的科学理论。
环境生态化是一个概念集合体。生态是指教育的生存状态,泛指构成系统中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是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环境生态化是指在职业学校园区化办学过程中,其教育模式与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互相影响,从而构成的稳定关系的整体或模式。它是在职业学校园区化办学的教育特色形成、发展和培育过程中,与特定环境共同构成的关系总和,这种环境我们称它为环境生态化。(www.daowen.com)
环境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其一,整体性。萨克塞指出:“生态学的考察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克服常从个体出发的、孤立的思考方法,认识到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12]自此,整体性的生态思维方式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生态方法在现代科学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并渗透到现代科学体系的各个领域。环境生态化对职教园区的影响作用表现在:职教园区的环境影响因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学校特色建构的生成环境。比如政治环境制约着教育的目标、办学的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经济因素制约着学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经费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文化的因素影响着学校特色价值观的建立;法律因素制约着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对师生的行为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这当然还包括学校内部的发展环境,它们合力构筑了一个“环境场”,形成了职业学校园区化办学现实联系的特定生态空间。其二,开放性。一般情况下,职教园区内的特色生态环境都具有开放的属性。因为园区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向着社会环境开放、并不断地与社会环境进行着信息、能力、物质的交流,整个特色建构的过程也就是“与其他各种社会要素(环境)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结果”[13]。因而职业学校园区化办学已经开始突破传统学校办学的“围城”,把其开放的特性逐渐彰显出来,如此才能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比如,中高职教育特色建设,特别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尤其是注重技术层面的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开放的视野,其发展的特色是根本无法建立的。其三,有序性。教育与环境的关联和作用应当是有序的,而不是混乱无序的,对于中高职办学而言,学校、政府、企业三者之间构成了利益相关的三维主体,并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彼此构成了影响制约其他主体的环境元素。当然,当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校热企冷”的现象,政府的角色有时候又表现缺失,这是一种三者磨合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有序性就是强调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优化中高职教育特色生态环境的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