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教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及实证研究

职教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及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整合的政策措施,鼓励行业、企业、职业学校、民间团体、个人和其他主体进行合作,整合可共享资源。这样,职教园区的职业学校就形成一种“差别化竞争、优势互补”的格局,有利于职教园区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实践中,各职教园区主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校际资源整合的。4.校企合作行业、企业是职教园区资源共享的重要参与主体。

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有很多种,这些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层级结构。那么,职教园区的可共享资源又是如何进行共享的呢?对可共享资源进行整合,在整合基础上把可共享资源分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个系统,结合可共享资源的层级机构进行资源共享是一种较有效的方式。

(一)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整合

职教园区资源共享包括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民间团体和个人等多个主体。由此,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的整合过程实质上是“政府调控下的,校内优化、校际联合、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资源整合过程。

1.政府调控

职教园区是由政府建设的,政府在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整合过程中应该扮演调控者的角色,具体来说,应做到三个“统筹”,即统筹规划、统筹政策和统筹经费。

(1)统筹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教园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职教办学模式,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对其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战略规划。政府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职教发展状况,把职教园区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协调职教园区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使职教园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4]

(2)统筹政策。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的整合离不开相应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整合的政策措施,鼓励行业、企业、职业学校、民间团体、个人和其他主体进行合作,整合可共享资源。例如,政府可通过低价出售土地、免税等政策,鼓励行业、企业、职业学校、民间团体和个人等主体展开双方、多方合作。

(3)统筹经费。职教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经费统筹状况影响着职教园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而经费统筹状况往往与政府对职教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关。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职教园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其次,政府应鼓励职教院校自行创汇;再次,政府应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行业、企业、民间团体、个人及其他主体投资职教园区建设。

2.校内优化

职业学校是职教园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职教园区内的职业学校的新老校区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专业之间、各年级之间、各班级之间应进行资源整合。例如,规范部门职能,撤除冗余部门;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专业特色;优化课程资源,打造精品课程;聘请知名专家,提升师资力量等。

3.校际联合

职教园区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整合区域职教资源,实现职教资源的规模效益,促进职教资源共享,获得职教资源的正外部性。职业学校间进行资源整合是实现职教园区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之间可以通过有偿转让、有偿租用、共建共享三种方式来实现规模效益(见图9-7)。

图9-7 职教园区校际资源整合方式

(1)有偿转让。

我国职业学校办学往往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有无师资、有无场地、有无设备,都想着开设琳琅满目的专业,水电学校开设旅游专业,旅游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学校开设服装专业,“求大、求多、求全”的平均使力现象并不少见,使得有限的资源被分配得七零八落,形不成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因此出现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校办学效益差的情况也在情理之中。职教园区如果仅仅在空间上把这些职业学校集聚在一起,而不对它们进行资源整合,那么,职教园区资源共享就很难取得预期的目标,有违建设职教园区的初衷。因此,职教园区内的职业学校应避免“求大、求多、求全”的思维模式,把自己没能力办的专业撤销,把自己没用的机器设备等资源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转让给有能力办专业的学校;同时,通过有偿购买的方式购进自己需要的机器设备等资源,补强自己有能力办的专业并进行优化,形成专业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职教园区的职业学校就形成一种“差别化竞争、优势互补”的格局,有利于职教园区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

(2)有偿租用。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学校配置相应的实训设备或器材,而有些实训设备和器材价格昂贵,购买这些设备或器材,对资金充足的职业学校来说在承受范围内,但对缺乏资金的职业学校来说,显然是有困难的。那么,资金缺乏的职业学校就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付给有这些实训设备或器材的职业学校租金,有偿使用这些设备或器材。职教园区是职业学校的集聚区,也就为职业学校之间租用实训设备或设备提供了便利,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签订租用协议,规范出租方和租用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租用过程的有效进行。

(3)共建共享。

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的独有资源可以通过有偿转让和有偿租用的方式来进行整合、实现共享,而对各职业学校都需要的硬件资源或软件资源,则可通过共建的方式来进行整合、实现共享,如共建共享公共校区、实训中心、教师资源库、教材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等。实践中,各职教园区主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校际资源整合的。例如,藕塘职教园区建设了占地425亩、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5亿元人民币的公共校区;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建设了占地700多亩的13个实训中心。

4.校企合作

行业、企业是职教园区资源共享的重要参与主体。行业、企业相对于职业学校有较充沛的资金,也有职业学校学生实训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双师型”教师。职业学校应拓展思路,创造条件,吸引行业、企业投资职业学校建设;也可以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买进行业、企业不用的机器和设备;还可以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在不影响行业、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使用行业、企业的机器和设备,聘请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双师型”教师。

5.社会参与

职教园区资源共享的主体除了有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外,还有民间团体、个人等,他们也会有一些可供共享的资源,职教园区的建设者应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民间团体、个人等投资职教园区建设,共享优质的资源。

(二)职教园区资源共享系统

1.硬件资源共享系统

职教园区可共享的硬件资源因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形成了校区级硬件资源、校际级硬件资源、园区级硬件资源和城市级硬件资源四个层级(见图9-8)。那么,各层级的可共享硬件资源就可以结合各自服务范围内人们的教学、实训、科研、交往等活动展开共享。校区级可共享硬件资源服务处于职教园区中的各职业学校与老校区中的人们,和处于职教园区的各职业学校的各部门、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中的人们对硬件资源的需求;校际级可共享硬件资源服务职业园区内各职业学校间人们对硬件资源的需求;园区级可共享硬件资源服务职教园区内各利益主体对硬件资源的需求;城市级可共享硬件资源服务职教园区与所处社区、所处城市间人们对硬件资源的需求。

图9-8 职教园区硬件资源共享各层级关系

当然,职教园区可共享硬件资源各层级间不是各自为政和独立运行的,它们彼此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的联系,还表现在管理制度上相互配合等方面。此外,由于各职教园区办学规模和办学实践的不同,各层级硬件资源及硬件资源各层级之间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叠合甚至重合的状况。例如,职教园区内某职业学校的图书馆既可以供本校使用,又可供他校使用,还可供其他组织或个人使用。

2.职教园区软件资源共享系统

职教园区可共享的软件资源是职教园区的特殊资源,从目前已投入使用的职教园区来看,软件资源的共享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软件资源的特殊性有关。下面分别对职教园区的校区级软件资源、校际级软件资源、园区级软件资源、城市级软件资源的共享展开讨论。

(1)校区级软件资源共享——新老校区。

职教园区校区级软件资源共享主要指职教园区内的职业学校与老校区之间,职教园区内的职业学校各部门、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之间进行的软件资源的共享,因其与一般职业学校(不处于职教园区的职业学校)内部软件资源共享的形式相差无几(见图9-9)。

图9-9 校区级软件资源共享

(2)校际级软件资源共享——“学分、课程、师资”。

职教园区校际级软件资源共享主要指职教园区内各职业学校之间进行的软件资源的共享。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学主要依靠课程来实施,也就导致课程资源的共享成了职教园区各院校间软件资源共享的集中体现和落脚点,而职业学校安排课程的量需要用学分来计算,职业学校的课程也需要教师来教授。因此,职教园区各院校间课程资源的共享也必然要以“学分互认”为前提,以师资共享为保障。由此可知,职教园区校际软件资源共享的过程就是以“学分互认”为前提,以师资共享为保障的课程资源共享的过程。

首先,职教园区校际课程资源共享务必以“学分互认”为前提。

其一,架构职教园区校际间课程资源共享的组织协调机构。职教园区内的课程资源异常丰富且各具特色,虽同处于职教园区,却隶属不同的职业学校。要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势必要在职教园区各学院间设立共享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共享方案,解决共享问题;协调共享过程,保障共享顺畅;进行共享评价,保证共享质量。当然,也需要设立具体的课程管理机构来开展共享课程。根据职教园区的实际,可以设立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课程评价委员会及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课程管理机构(见表9-5)。(www.daowen.com)

表9-5 职教园区校际间课程资源共享的组织协调机构

其二,建构有利于职教园区校际课程资源共享的“学分互认”制度。职教园区校际课程资源的共享可以采用引入(通过有偿转让方式)他校优质课程资源供本校使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院间共同建设、共同使用课程资源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跨校选修课程资源的方式,特别是后者,职业学校间空间距离的邻近性为这种课程资源共享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它应该成为职教园区校际间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5](见图9-10)。

图9-10 职教园区校际间课程资源共享的方式

职教园区校际课程资源可通过互选的方式来实现共享,其前提是建构有利于课程资源互选的“学分互认”制度,即职教园区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不同职业学校之间,互相认可学生跨校所修的学分的制度。现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第二专业“学分互认”的实施计划为个案来说明这一问题。

【案例9-1】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第二专业“学分互认”的实施计划[6]

一、学分互认的原则

1.原则上学生既可以在同一专业大类中跨校选择第二专业(方向),也可以在不同的专业大类之间跨校选择第二专业,学生选择第二专业必须在保证能完成本专业学习富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

2.原则上第二专业教学计划总时数在2000~2500之间,每16学时折合1学分,总学分约140学分,其中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校本课程三者的比例为3∶4∶3。

3.原则上学生在同一专业大类中选择的第二专业(方向)应与第一专业(方向)有基本统一的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平台,学生在本校学完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后所获得的学分,各院校应予以承认;凡属于第二专业的校本课程,学生必须到第二专业开设院校参加学习,(有条件的课程也可以采用网上教学与面授相结合的方法),但第二专业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在第二专业开设院校进行,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其学分予以承认。

4.学生在不同专业大类之间跨校选择第二专业,第一专业中与第二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经第二专业开设院校认可后,应承认其相应的学分,学生选择第二专业的课程,原则上必须到相关学校参加学习,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其学分予以承认。

5.相近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学习院校,其学分互认按以下方法执行:多学时→少学时,按少学时课程学分认可;少学时→多学时,如课时比例达80%且学生考试成绩≥75分时,可按多学时课程予以认可,如学生考试成绩<75分,则按少学时课程学分予以认可。

二、实施办法

1.各校应选择本校的特色或优势专业,并将其专业的详细情况公布于网上,供其他学校学生全面了解专业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第二专业。

2.各院校应对学生开放计算机房,尽量采用网上报名、交费、注册。

3.各校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校本课程制成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生可采用自主学习,各院校采用集中辅导答疑或集中授课等方式。

4.不断完善条件,采用网上考试方式。

5.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或假期进行。

三、收费标准

按每学分50元的标准收取学费,完成第二专业学习总计约4000元。

四、毕业资格

1.学生必须首先完成本专业的学习,获得本专业的毕业资格后,才能获得第二专业的毕业资格。

2.学生获得第二专业基础课学分的60%,校本课程学分的80%,实践课程学分的80%即可获取第二专业的毕业资格。

3.学生获得第二专业的毕业资格后,颁发由省教育厅验印的、第二专业开设院校的毕业证书。

其三,以课程资源的共享为抓手,建构职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立体结构。课程资源的共享是职教园区校际软件资源共享的集中体现,而一定结构的课程体系构成一定的专业体系,职业学校间课程资源的共享也应向专业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延伸。职教园区各职业学校间可以在“互选课程、互认学分”基础上,建立跨校辅修的双专业、双学位制度,实现课程共享由点向面的延伸。同时,允许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选修高职院校的课程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允许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选读本科院校的课程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当他们考核合格后予以承认,实现课程共享由横向纵的延伸,构建职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立体结构(见图9-11)。

图9-11 职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立体结构

其四,师资共享是职教园区校际课程资源共享的保证。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资源的共享是职教园区校际课程资源共享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的职业学校人事管理体制使人才特别是教师的流动不畅通,影响了职教园区校际师资的共享。因此,改革职业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是职教园区校际师资共享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编制管理,引进效益机制;以全员聘任制为突破口,引入竞争机制;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实行全员合同制;强化任职考核,引进淘汰机制;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7]在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各职业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师资的共享。

第一,互聘在职教师。职教园区内各职业学校的办学层次、学科实力等存在差异,有的工科师资力量雄厚,有的理科师资力量较强。因此可以取长补短,采用“互聘联聘”“双聘多聘”等方式,依据承担任务的多少来决定聘期的长短,互相聘请在职教师。此外,对聘请来的教师应当规范管理,使他们真正担起兼职的职责,而不是“挂牌”教师。

第二,聘请离退休教师。职教园区内各职业学校退休的教师中,不乏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的能手。这部分教师作为难能可贵的资源,应该为职教园区各院校充分利用。职教园区有关部门应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鼓励他们继续到职教园区各校授课、兼职,这对于扩大聘请学校的影响力,提高聘请学校的知名度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建立师资共享网站。保证职教园区内各职业学校师资共享的有序进行,各职业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专门为师资共享服务的网站。通过共享网站,各职业学校可以发布招聘信息,教师可以发布个人信息。这样,实质上在学校和教师之间建立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学校可以了解到可供招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特长,教师则可以寻找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学校或专业。

(3)园区级软件资源共享——产学研一体化。

职业教育产业是职教园区的主导产业,职教院校是其构成的核心主体,因此,以技能和技术的传承和教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是其中心任务之一。但是,职教园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区,它产生于工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要。工业化时代,教育、科研机构对高科技产业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因此,职教园区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互助互惠的共生机制。职教园区内集聚着众多的职业学校、科研机构及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源不断地输出高质量的高科技技能型人才和大量的知识与信息,提供各种再教育或培训服务;科研机构不但能直接提供科研成果,还能够提供科研设备的技术支撑,强化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中试环节,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有利于新企业的孵化;而企业既能为科学研究提供资金,又由于贴近市场,还能大大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科研课题,又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知识的进一步创新。因此,以科学技术知识这种软资源的开发、转化与利用为纽带,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实现了三方的共赢,有利于工业化时代城市的发展。[8]

(4)职教园区城市级软件资源共享——城校文化互动。

职教园区的兴建为我国职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为职业学校融入社会发展提供了便捷。但目前,职教园区在文化资源的共享方面略显不足。

文化具有外溢性,这种外溢具有双向性。职教园区与社区和城市的文化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文化的互相渗透上。一方面,以开放性、共享性为特征的职业园区将超越单个职业学校的辐射效应,其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将有利于陶冶社区和城市居民的文化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周边居民的社区文化又将融入职教园区,从而使职教园区的文化更为丰富。职教园区与社区和城市文化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又改变了文化的旧有形态,创造出新的文化体系。[9]

总之,职教园区与社区、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是职教园区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以物质资源为载体的文化资源共享对提高职教园区的效益、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实现建设职教园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