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环境的共享实质上是土地层面的节约。投入有限的资金,减少文体场馆、实训楼等建设或无谓的扩张,通过土地置换集约利用土地,“使城市结构趋于整体化,将城市中心地区的高价用地转为市郊的低价用地,并开发新的土地价值,实现隐含经济效益”[7]。
(一)校企组团布局
职教园区内部划分若干功能区,一般分为教育教学区、实训培训区、生活居住区、文体活动区、工业生产区和共享服务区。毫无疑问,其中的教育教学区是每个教育园区的必备组块,承载着教育园区的核心功能。实训培训区是职教园区的关键与特色所在,联系着院校与企业。文体活动区和生活居住区是职教园区“大教育性”的直观体现,连接了院校与社区。所以,这三部分功能区与共享服务区会有一定程度的交集,并促成更高的收益。
各个功能区在空间范围内都是一个模块,而且呈现组团布局结构,即便是空间上与主城区咬合不紧密的园区,其功能区也不会割裂单独发展,而是尽量紧密结合。越是便于共享和后期动态演替的布局形式越是有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更值得借鉴推广。综合参考各类教育园区的布局模式,主要可分为如下类型。
1.平行带状
将功能区统一布置,空间上呈现带状均匀分布的形式(见图7-10)。该种布局分区明显,结构清晰,便于管理,有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共享程度高,同时结构生长性良好,容易调整,能够满足园区动态演变的需求。缺点是会有一些难以避免的远距离流线。
图7-10 平行带状布局
2.格网状
功能区围绕共享服务区分布,沿着横轴和纵轴将相似的空间单元串联在一起(见图7-11)。该种布局是平行带状的变形,交织的地块让共享区域有了更好的均好性和可达性,与城市契合更紧密,而且格局更容易复制,有利于园区分期建设。不过可能会造成风格单调、造型相似的问题。
图7-11 格网状布局
3.同心圈层状
以共享服务区为核心,其他功能区依次从内到外圈层分布(见图7-12)。该种布局空间紧凑,土地分配均衡,院校与共享区等距化,向心性使其内部功能联系紧密。但是,内向性较强会造成开放性不足,过于独立,与整个城市衔接不够。
图7-12 同心圈层状布局
4.簇状
簇状是一种多核心的组团方式,由城市空间隔开,各个核心(共享区)间距适中(见图7-13)。该种布局按照实训专业或院校类型不同而分区定位,功能明确,资源利用率高,能与城市有机契合。但是,组团之间的交流密切度有所降低,如果组团的规模达不到要求,就会迅速衰弱,影响园区的整体效能。
图7-13 簇状布局
5.自然主导状
以自然的地形地貌或水文条件为主导,较为自由地沿交通要道分布(见图7-14)。该种布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空间形态丰富,生长性强,但是布局相对分散,不易共享,也不利于常规建设和后期整合演替。
图7-14 自然主导状布局
鄂州园区的布局结合了自然主导状和同心圈层状(见图7-15),沿鸭儿湖而建,保留自然形态,交通方便,而且园区内部规划设计是以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师生创业基地、共享体育运动区、中心广场、步行街为中心,初步呈现同心圈层布局,而且改良成扇形,以半开放式的结构与周边片区融合。园区将两种形态布局的优势巧妙地结合起来,弥补了一定缺陷。
图7-15 鄂州职教园区布局
(二)基础设施开放
院校的单体建筑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学生中心、体育场馆、宿舍楼等,但是目前功能复合化和实际使用效率问题影响着单体建设。比如有学校出现了“实训综合体”这一新型校舍形式,将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融合起来;有学校因为图书馆实际利用率低,便整合了实训功能。提高资源和设施使用效率是必然趋势,职教园区典型设施有教学楼与教室、公共实训中心和公共活动区域几类。
1.教学楼与教室
职教园区的教学楼与普通大学城内的教学楼并无明显差别,即便造型各异也都是出于方便交流沟通、混合多项功能、设计符合人性等方面的考虑。职业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共课相似度高,比如英语、计算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生在同一个教学楼上课机会较多。再加上非工科专业的课程交叉点比工科类专业多,学生在一个公共区域集中上课更符合职教园区院校共生特性。(www.daowen.com)
相比教学楼,教室的布置更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除了大课使用的固定阶梯教室,其余的教室设置更加灵活。不固定的桌椅、合适的实物展示空间、每人配置计算机等为小班或小组教学提供了条件。各种动态的教室布置格局(见图7-16)兼顾了传授与互动、演讲与讨论、展示与演练等教学行为,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图7-16 动态教室布置格局
不过,现实情况是具备多个可容纳上百人的教室和若干院校学生的公共教学楼并不多见,职业学校里集群式的教学楼也少之又少,因为专业不同容易互相干扰,对交流反而不利。而“多功能教学楼”承载的任务较多,更适合独立院校。赋予教学楼共生特征的途径应该是开放外校学生听讲和选课形式,通过软环境的规范来促进硬环境的建设。目前鄂州园区各院校内都是建立独立教学楼,采用“U”字形或直线形(见图7-17、图7-18),但教室的设置有些呆板,可以在后期增加灵活性。
图7-17 鄂州园区教学楼平面布局一
图7-18 鄂州园区教学楼平面布局二
2.公共实训中心
公共实训中心是职教园区的名片,是最能凸显园区本质的建筑。实训中心建设时需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仿真性原则,即实训环境真实度高,能够体现真实职业环境的特点,按照正式专业岗位来训练掌握技术技能;二是先进性原则,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要紧跟技术前沿,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技术以应对岗位变化;三是适用性原则,即适合课堂教学,将生产线分解,形成教学模块,以便利于学生接受;四是开放性原则,即时间和空间双重开放,为不同院校的师生提供实训机会。[8]
依据上述四个原则,实训中心的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四种模式(见表7-3),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形态也愈加多样。而且不同专业的实训中心,设计上也有较大区别,比如工科实训中心要综合考虑技术设备、后勤设施、水电供给等必备要素,还要关注环保、安全问题,应尽可能减少“三废”,加大跨度和标高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经管类实训中心生产负荷小,岗位集中,面积和楼层可以灵活规划;艺术类实训中心的设备有时不亚于工科,也会有生产性的要求,部分专业对计算机设备要求较高,对空间要求更加多元化,等等。
表7-3 实训中心组织模式类型
目前鄂州园区处于建设初期,院校单体将陆续兴建,由于教育部门或各地政府部门对新校区建设制定了硬性要求,并且会对某些院校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因此,园区内学校不得不建设自己的图书馆、体育场、实训中心等场馆,几个已建成的院校还都是各自为政的状态,虽然各具特色,但之前没有任何合作基础。园区预留出了公共实训用地,可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筹建公共实训中心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园区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展现。
3.公共活动区域
公共活动区域是校际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因此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决定了它是否便捷舒适,决定了其内在的公共资源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应具有集约性,追求实用、坚固、美观的同时,还要减少建材、费用、人工的代价,实际上是提高建筑内各功能区的使用效率,“功能的合理性是建筑集约性的首要体现和集中反应”[9];应具有标识性,公共活动区域不仅有新颖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还承载着各院校学生形式认同、情感寄托与文化交融的重任,被赋予了枢纽属性,也必然决定了其标识性。
在公共空间里,人们的活动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生活需求的活动,即必要性活动;第二种是在时间地点适宜的前提下人们从内心意愿出发参加的活动,即自发性活动;第三种是必须有他人的参与才能顺利进行的活动,即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很简单,只要人们聚在同一个空间中,停留时间长短不限。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便是社会型活动不是那么容易发生,只要在公共空间里,促使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发生的前提条件都具备,社会性活动也会被间接触发。[10]职教园区内公共空间的社会性活动是综合性的,由散步、驻足、小坐而引发观看、聆听、打招呼、交谈,经常性的见面可以消除陌生感,课业、爱好、生活等经历增加了“相识度”,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最能吸引注意力的,也就是说,园区空间规划设计需要密切关注人的活动,运用多种方式促进交流(如表7-4),空间开放,要达到吸引人们活动的目的。减少阻隔、缩短间距、增加人们停留的时间、降低视觉差、增加互动区域等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有效手段。
表7-4 影响视线和声音交流的方式
鄂州园区院校规划很有标识性,比如鄂州园区内的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在规划方面就以海港式湖岸景观、世界海图形喷泉、舰首式建筑造型、灯塔桅杆等构筑体为载体,体现学校的航海特色文化和远洋的决心和信心(见图7-19、图7-20、图7-21);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则保持红白两色建筑,活泼与雅致并存,交往场所大小不一、层次各异,所有师生均可在其中完成交往活动,渗透式培养未来幼师的素质和情操(见图7-22、图7-23);长江航运人民警察学校保留自然水塘用作实战训练区和模拟码头,规划高效实际、简洁严谨,传达公安民警严肃认真的实干精神。但是由于缺少一个统一的公共活动空间,园区的开放性和集约性表现不明显,暂时不能做到吸引不同院校师生集聚交流互动。
图7-19 航海学院校园大门
图7-20 航海学院学生活动中心
图7-21 航海学院教学楼与小广场
图7-22 幼师学校培训大楼
图7-23 幼师学校学习广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