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园区办学制度保障的模式与实证研究

高职教育园区办学制度保障的模式与实证研究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政府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保障高职教育园区的健康发展。高职教育园区管委会一般不介入园区内各高职院校的自主运作,使园区内各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这有利于各高职院校发挥自身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高职教育园区的社会管理参与制度,使高职教育园区处于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之下,是高职教育园区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高职教育园区办学制度保障的模式与实证研究

高职教育园区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目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但高职教育园区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要保障园区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园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必须依据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有效的高职教育园区的保障机制,既要考虑高职教育园区自身的特殊性,也要有利于高职教育园区作用的发挥。高职教育园区保障机制,可以从政府加大投入和宏观调控、高职教育园区管委会整体治理、高职院校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社会积极参与四方面来构建。

(一)地方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教育投入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建设完成或正在兴建的高职教育园区中,政府主导型高职教育园区占多数。因此,高职教育园区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首先,政府在高职教育园区兴起和发展之初加大投资,为高职教育园区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对高职教育园区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园区的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民间企业和个人难以承担,政府要创新筹资机制,探索高职教育园区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建立政府、社会多元投入的高职教育园区经费来源体系,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并面向行业、企业、社会、社区培养全方位的特色人才,形成多元的办学经费来源途径,以获得多渠道的经费支持。其次,政府要转变管理模式,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政府对高职教育园区的管理方式应该由直接管理转变为依法办事和采用政策引导、质量评估、指导、监控等宏观调控,逐步放大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扩大高职院校在办学、专业设置、招生、教师聘任、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材选用等方面的权力。再次,政府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保障高职教育园区的健康发展。国际经验表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经济部门和就业部门,而非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应与经济部门、就业部门、招聘企业等密切合作,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使得政府部门的学历证书和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相互融通转换,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资源可以相互整合,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可以相互衔接沟通,打破条块分割过于死板和隶属机制的限制,形成合力

(二)管理委员会加强园区治理,提升基础能力

高职教育园区包括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中间机构、个体等多个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需要成立共同的管理机构(高职教育管理委员会)来协调各主体之间的活动,监督各自的行为,保障职教园区的健康运行。比如,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以各职业学校为基础,园区管委会由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政府、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科技局及园区内各职业学校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策划发展处、科技处、教育培训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园区具体工作的开展,其主要职能是规划建设、共享管理等。高职教育园区内的各高校以及入驻机构并不与管委会形成隶属关系,管委会的权限范围限制在园区的一些公共事务上,如科技管理、培训、工程建设等,将学校无法单独运行的项目或学校主动出让的部分教育教学或科研活动交给管委会运作。如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以管委会党群工作处名义举办了“龙城讲坛——走进学校课堂”系列讲座,以教育培训处名义举办了“常州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发布暨服务咨询活动”,[14]这都是一所高职院校很难完成的工作。高职教育园区管委会一般不介入园区内各高职院校的自主运作,使园区内各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这有利于各高职院校发挥自身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加强指导,企业深化合作

高职教育园区是企业与职业学校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企业是用人单位,是园区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企业与市场的需求是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外在动力。因此,高职教育园区应致力于构建“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三方联动模式,推进与行业、企业在合作中形成和谐的“生态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切实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实用人才。行业指导是指行业参与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规范标准;企业参与是指企业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学校主体是指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园区属于社区管理的一部分,关系到生活在这个区域里的每个成员的利益,因此高职教育园区的建设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让社会参与高职教育园区的管理过程,可以保障高职教育园区管理的合法、合理、优质和高效。完善高职教育园区的社会管理参与制度,使高职教育园区处于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之下,是高职教育园区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15]

【注释】

[1]韦晓明.职教园区建设的柳州模式[J].广西教育,2011(3):5.

[2]张杨.职教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3][美]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69.(www.daowen.com)

[4]艾春.组织文化模式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3(7):183.

[5]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

[6]吴清山.学校效能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

[7]肃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6.

[8]张福仁.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5):122-123.

[9]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一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孙卫平,龚小勇,等.“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09(3):54-57.

[11]夏星,李俊,等.优化职教发展的“永川环境”[N].重庆日报,2010-07-22.

[12]陈婕.职教园区建设的“柳州模式”[N].光明日报,2010-11-30.

[13]周亚瑜.创新理念 集约发展 校企互动 内外开放 努力构建高职发展新模式——在江苏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摘要)[J].职教通讯,2006(7):8-10.

[14]夏东民,谭明.我国区域性高校战略联盟:价值、范例与路径[J].职教论坛,2009(9):55.

[15]严大龙.大学城管理模式研究——以松江大学城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