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园区文化生态构建实证研究

高职教育园区文化生态构建实证研究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教育园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因此研究高职教育园区的文化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组织文化。关于组织文化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主要分歧在于对组织文化内涵的界定。高职教育园区文化是整个园区全体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共识,是他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与价值理念。高职教育园区的文化应包括园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高职教育园区精神文化建设在园区管理机构和园区院校层面依序推行

高职教育园区文化生态构建实证研究

高职教育园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因此研究高职教育园区的文化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组织文化。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于组织文化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主要分歧在于对组织文化内涵的界定。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将组织文化描述为:“组织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括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如进取性、灵活性、守势等,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3]”。斯蒂芬认为,组织文化就是指共有的价值体系:“在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神话及实践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4]埃德加·沙因将组织文化定义为:“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助其理解、思考[5]”。台湾学者吴清山在《学校效能研究》中将组织文化描述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经过其内在运作系统的维持与外在环境变化的互动下,所长期累积发展的各种产物,如信念、价值、规范、态度、期望、仪式、符号、故事和行为等,组织成员共同分享这些产物的意义后,会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表现于日常生活中,形成组织独特的现象。”[6]综合所述,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内外环境中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可并共享的,具有本组织特点的,包括信念、规范、假定和价值观等内涵的观念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职教育园区把建设重点放在园区显性基础建设上,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购置,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学习,但文化是不可复制的。高职教育园区文化是整个园区全体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共识,是他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与价值理念。高职教育园区文化的建设可以成为促进园区各成员从“形合”到“神合”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高职教育园区的文化应包括园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园区的物质文化是园区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比如校园布局、学校建筑等,它直接反映园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它还包括园区成员通过长期合作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系列办学活动。园区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园区的各种规章制度、习俗、行为规范等。园区的精神文化则主要是园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历史传统等,是园区文化的核心所在。

(一)加强园区物质文化建设

园区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文化,是园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园区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园区建筑、园区标识、园区设施和园区环境等。高职教育园区物质文化的建设应该突出其职业特性。园区教学设备和实训实习条件的配置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及时更新补充教学设备,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园区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园区环境使人精神舒畅,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情操。成功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从标识、环境等方面入手,因此,高职教育园区在建设园区环境时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以园区容貌为标识,凸显园区物质文化。

(二)加强园区制度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园区制度文化是实现园区价值目标必不可少的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制度与园区发展速度不协调会直接制约园区文化的建设。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成功管理过程的具体环节应该包括调查、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监督、检查、考核、评定、分析、总结等。但我国传统高职院校管理过程一般只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7]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直接面向就业市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接轨,因而这套管理程序显然无法满足学校的管理活动。高职院校的管理活动应该回归一般管理程序的完整环节,即应该包括调查、预测、决策等环节。

高职教育园区管理机构在园区中承担协调、沟通各高职院校的任务,应当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上扮演关键角色。第一,市场调查制度和专业、培训项目论证制度。创建高职教育园区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企业提供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把握市场脉搏,是科学、前瞻地开设专业、开发职业培训项目的基础。因此,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园区各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分析各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的可行性,避免各高校专业设置的重复性和盲目性。第二,完善的招生和就业制度。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搭建各院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疏通“进口”与“出口”两条渠道,扩大对职业教育市场的拥有份额。第三,校校、校企合作制度。园区管理机构应当促使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达到整合、吸纳社会资源的目的。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园区教师引进制度,学校间教师互聘制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教师薪酬与奖励制度等。第五,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包括高职教育园区校级间硬件资源的租赁、转让、共建共享共维修制度,并且特别要建立园区软件资源(师资、课程等)共享的制度。第六,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园区项目的预决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www.daowen.com)

(三)加强园区精神文化建设

园区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教育园区可以从园区层面出发,建立专门组织与机构策划和组织形式各样、风格迥异、层次丰富的代表性活动,比如高职教育园区可以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园区科技文化节等,并设专项经费予以资助,作为固定项目加以培育和支持,通过一系列园区文化活动,采用富有人文意蕴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构建既有文化性、又有技能性、还可以自主参与的文化交流平台。在参与园区活动过程中,各院校可以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园区整体文化水平,并使园区全体师生在园区这个大家庭中相互融合和认可。同时,可以由园区管理机构牵头,每年面向社会推出精品项目和优秀文化活动,并以园区名义主动参与地方各类文化共建活动,扩大整个园区文化的辐射力,提升园区在当地的社会形象。

高职教育园区精神文化建设在园区管理机构和园区院校层面依序推行,既要调动各院校、部门层面的积极性,更要鼓励园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建立园区、学校、学生三方面共推的精神文化建设格局。学生是园区精神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创造者,又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消费者和影响者[8],活动开展必须坚持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原则,努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让各个层次、最大范围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宣传实践园区的精神文化,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举止为园区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加强园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从根本上讲,只有高职教育园区内的院校本身形成各自的品牌校园文化才能构成园区百花齐放的校园精神文化。其中,建立品牌校园文化,重点要建设有个性、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学校文化具有内隐性和弥散性的特征,一般而言不易被人直接观察和理解,需要通过学校中人、事、物的象征性活动才得以显现。“改变、创设一种新的环境或让教师到一种新的环境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学习,在感受中拓宽视野,构建自己的理解,并在群体中形成共识,这可能是文化创造所需要的过程。”[9]因此,具有积极的个性化的职业学校文化的创设,需要借助一些表象活动,这既是文化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创设的一个切入点、一种方法。

这种表象活动的创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组织具有象征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宗旨的概括,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好的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园区各院校可以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性质、办学特色等方面出发,深刻挖掘学校精神的内涵,制定言浅旨远、个性鲜明的校训,并在校园的显眼位置以校训的形式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打造“名家讲坛”,邀请学术、文化名人走进校园,给学生传播先进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其二,完善个性化的校园环境。各学院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模拟技能操作的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钻研职业技能,从而营造浓厚的技能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