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园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其建设意义不在于简单的职业学校地理位置上的集聚,更不是随意的“圈地运动”,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集约化发展。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职教城的职业学校尚未形成统一的共同利益体,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园区规划论证不够充分
1.职教园区建设可行性论证不充分
职教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关于建设的数目,建设是否考虑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区位选择是否合理的论证明显不足。职教城的建设在选址上首选城市的郊区,郊区地广人稀,这种选址模式容易造成职业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脱节,形成“孤岛效应”,更谈不上职教园区发展目标的合理定位。此外,职教城远离城区,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使学生的娱乐、出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同样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不健全,给教师的往返上课等问题带来一定的挑战,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职教城用地造成土地浪费
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职教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圈地行为”,占用了较大面积的耕地,对周边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职教城建设的现状改变了当初建设职教园区的初衷,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职教城也很难发挥教育资源的集中优势,难以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
3.职教城存在安全隐患
职教城的开放,易使校园生活出现过分“自由化”趋势,城市居民、闲杂人员随便出入职教城,不法之徒也可以趁机到职教城内游荡,这给职教城的治安带来一定的挑战。同时,随着职教城学校全部到位,入住学生规模将达几万人。如此高密度的学生群,也易发生各种摩擦。
(二)职教城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1.园区内学校未形成利益共同体(www.daowen.com)
职教城内各学校虽然同处一片区域,但是每个学校的管理模式相对封闭,条块分割办学现象明显,其办学活动仅限于本校范围内,同一职教城内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较少,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同时,职教城内的职业学校是具有自身利益倾向的独立个体,学校之间在招生、实训基地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竞争,因此职教城内的职业学校暂时缺少合作的基础,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还需要一段时间。
2.教育资源共享层次低
职教城在硬件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图书馆、教室等)和软件教育资源(师资、课程、网络等)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但是资源共享的层次尚处在探索与实践的初级阶段,仅限于硬、软件教育资源共享的某些方面,由于共享投入承担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职教城教育资源共享内容单一,共享层次不够深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园区各职业学校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三)园区文化建设不力
职教城是由多所职业学校集聚而成的统一体,其内涵应该是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体。从目前的职教城实际文化建设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文化内涵不足甚至文化缺失等问题。
(1)入驻职业学校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职教城内每个学校都具有各自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等,经历搬迁之后面临文化移植和再生的问题。文化的移植和再生是长期的过程,形成新园区文化是一个必经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2)文化建设开放性不足。在职教城建设过程中,过分重视园区的物质文化建设,追求大而广的校园面积,过于注重校园建筑、生活设施等。对于开放性办学的理解不够,更多的是在营造一种刻意的开放,而没有真正领悟或体现大学与社区、社会之间的相融与互动。目前职教城内学校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学生跨校进行深度的合作和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
(四)园区人才培养作用不明显
职教园区建设的出发点是实现职业学校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形成办学的规模效应。但是,目前职教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不明显,缺乏相应的评估指标。从调查和访谈的数据中可以得知,学生对于职教城建设的意义普遍缺乏认识,职教城建设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自身交际圈方面的优势难以体现;同时,职教城的建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作用难以彰显,职教城远离市区的地理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以长久的眼光来看,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