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5职教园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职教园区的建设模式可分为经济助推型和互动发展型,下面对上述两种建设模式进行详细介绍。2.融资机制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一个能够与之协同发展的职教园区势在必行。在教育园建设的推动下,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为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国家将普职招生比定为1∶1,并且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教园区便是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形成的,这是规模经济和规模教育产业召唤的结果。首先,职教园区的建成可以通过知识转化为区域创造新的产业,并且为新的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成长,为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其次,职教园区作为一个系统,既是财富创造者又是消费者,在财富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还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见图4-5)。

图4-5 职教园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职教园区的建设模式可分为经济助推型和互动发展型,下面对上述两种建设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经济助推型职教园区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南宁转移,导致工业设计、研发、软件开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人才需求难以被满足,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和转型面对着新的时代要求,南宁—东盟职教园区应运而生。南宁—东盟职业教育园区属于典型的经济助推型园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于快速发展的南宁经济圈,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该职教园区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融资机制,并努力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自身发展,为区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1.管理机制

园区采用统筹机构、各个院校自治的管理模式。为了加强对新的工作区的协调和管理,政府建立了一个新的区管理委员会,该机构由市政府授权,对园区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新区成立后,迅速完成了组织机构的人员招聘,组织领导机构不仅能做到统筹兼顾,更能有效地推进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实现“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同时,积极招商引资,与30多家投资商进行商洽,着手开展对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商贸城的建设。在此基础之上,与区内外高校和教育投资机构洽谈,商讨高教基地建设的相关事宜。现已有7所院校向新区提交了购地申请。

2.融资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一个能够与之协同发展的职教园区势在必行。为了给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筹措2000万元成立了新区投资建设发展公司,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协商,获得了多家银行的支持。除此之外,新区还充分发挥社会融资的作用,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以保障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3.深化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自身发展,进而为区域经济带来更大的效益,园区努力深化与区域企业的合作,连续举办了5届教育交流周,建立了10个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40所孔子学院,实施“双10万计划”,同时也积极地推动建立学历互认机制等。

(二)互动发展型职教园区

互动发展型职教园区集合了当地职业教育力量,以政府和行业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实现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园区根据行业指导委员会的调研情况对专业设置做出调整,根据人才调研的数据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园区与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招生模式,拓展就业渠道;园区推动内部的校际联合,深化内涵建设,提高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14]苏州国际教育园属于典型的互动发展型职教园区。

1.基本情况

苏州国际教育园是由苏州市委、市政府牵头、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建立的,强调以高职教育为主的办学定位,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多为外资企业,因此教育园建设采用国内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以充分发挥教育的辐射功能。此外,园区还结合地域优势,将旅游、生态化园区建设的理念植入教育园的建设过程中。

2.院校情况

目前,教育园入驻院校总数为14所(南区8所、北区6所),在校师生近10万人。其中本科高校2所、高职院校7所(含五年制高职院校2所)、普通学校2所、中职学校2所、培训机构1所。基本涵盖了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普通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和类型,呈现出职业教育为主、多种类型教育共同发展,政府、行业、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的格局。[15]

3.建设情况

教育园总投资近74亿元,总建筑面积255.4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166.89万平方米,道路场地面积122.39万平方米,河道面积30.89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基本满足了园内师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南北区分别建有配套的教工住宅、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此外,南区还建有大型图书馆体育中心,使其成为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共享平台(见表4-4)。

表4-4 苏州国际教育园建设情况(单位:人)

续表

4.管理与服务情况

2004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苏州国际教育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规划、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协调、监管工作。2007年,市政府决定对苏州国际教育园实行属地化管理,其南、北两区分别由吴中区、高新区接手管理,负责所在区域的社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及行政执法等工作。(www.daowen.com)

5.十年建园成果

(1)带动市区职业教育布局调整。

苏州市区职业教育的布局调整与教育园的建设同步启动、同步实施。教育园的建设为有效开展市区职业学校合并重组创造了先决条件,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苏州市的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以教育园为龙头、每个县市区拥有1~3所主体型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崭新格局。

(2)推动古城西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在教育园建设的推动下,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其中,吴中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吴中越溪城市副中心提前建成,横塘街道落后面貌彻底改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3)促进入驻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目前教育园拥有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1所,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10年间,实施高等教育的院校(含本科和专科)招生规模平均增加了2~3倍,招生专业达到295个,基本覆盖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有100多个骨干、品牌、重点和特色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16.76万人,学生当年就业率达98%以上。产学研成果达1047项,其中,市科研项目166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承担的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超过40项。

(4)扩大苏州教育的影响。

建园以来,园区已累计接待中央、部省、各地党政领导和中外教育参观考察团队200多批次、3000余人次。各级技能竞赛活动,共获得328个国家奖,2442个省级奖,市级奖1007。国际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德国的院校合作,办学项目超过100个,参与学习和交流的学生和教师多达4000人。[16]

6.国际教育园的前景展望

(1)推进园区转型发展。

未来几年,教育园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区三城”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17]紧跟苏州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及城市发展从运河时代迈向太湖时代的新形势,以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服务经济社会为主线,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基本建设为主向内涵建设为主的转变、从个体发展为主向集群发展为主的转变、从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的转变,[18]切实增强服务区域发展和服务师生发展的能力。

(2)树立一流目标。

2020年,教育园拟将自身建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使自身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基地、政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市民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示范基地,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加强园地合作。

按照“实施战略合作,深化融合对接,实现共同发展”的整体思路,教育园着力加强与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石湖景区等的全面合作;同时在推进与区域经济战略对接、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及创建开放性教学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三)多元互动型职教园区

多元互动型职教园区是互动发展型园区的变式,其具体内涵包括:①园区内职业学校间的互动,即职业学校间共享资源,开展课程、师资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②产业链和教育链互动,即园区与企业行业合作互助,实现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育人与增效的深度结合;③职教园区与城市互动,即园区与城市共享综合服务设施,进行文化和信息的交流。[19]柳州职教园区就是典型的多元互动型职教园区,园区采取开放式办学,利用错时排课系统这个平台,实现了园区内学校间师生的信息互通,实现了园区的发展与产业的培育同步进行,助推柳州汽车城建设,实现学校与城市的互动交融,其建设基本情况见表4-5。

表4-5 柳州职教园区建设情况

在建设过程中,园区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校校互动,完美融合;产教互动,深度融合;城校互动,高度融合”的柳州模式。

首先,园区的校校互动模式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局限于园区内的校校资源共享的互动,它具有广义的含义,园区内的院校除了与本市院校进行互动外,还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城市的类似院校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园区注重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以在园区定位是中职教育的某专业为例,为了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学历补偿,学校通过与外地的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高职院校合作,打通了体系间的障碍,实现了真正的融合。

其次,在产教互动上,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能适应岗位要求的人才,并且职教园区的建设区位大都选在产业园区和开发区,主要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零距离对接,产业发展的转型引导着职业教育前行的方向,职业教育服务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产教互动。

再次,在城校互动上,“校中有城,城中有校”,这一互动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区域内的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市委、市政府按照教育先行的理念,在规划时优先安排职教园区的相关项目,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城市转型”。柳州职教园区周围的城市配套设置已初见轮廓,并催生了周围医院、科技孵化中心、高中、小学等的规划、建设,为园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