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范畴,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主要是指通过实证可感知的资料或概念逻辑的辨析获得的实物表象下的抽象的规律性认识。《辞海》界定:“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现代汉语词典》界定:“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1]因此探讨职教园区的本质需要将职教园区作为园区的具体形式的这一现实先进行归纳,分析认识园区的本质,进而讨论职教园区的本质。探究决定园区发展的必然关系,发现决定园区特征的主要矛盾,是揭示园区本质的先决条件。
园区是指政府为集聚资源或生产要素而集中统一规划某类特定行业的指定区域。之所以将各种资源或生产要素集中投入到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形成“园区”,是因为它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达成资源共享,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多样性和互补性,产生示范效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一种客观实在,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园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速度和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决定的,近些年各类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的事实,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2]探究事物的本质首先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园区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要素之间的空间矛盾,具体表现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满足社会价值最大化,各种产业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本质是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及配置,这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园区的本质只有一个,而园区的具体表现形态却有多种,基于经济功能来划分,主要可分为:①创新类园区,如北京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等;②招商类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欧美工业园区等;③生态类园区,如农业生态园区;④创业园区,如创业乐园;⑤外贸类园区,如出口加工园区;⑥文化科技园区,如大学园区、职教园区等。
研究职教园区应当从职教园区是什么开始,即职教园区的本质是什么。回答清楚了职教园区是什么,那么对职教园区的一些基本学理问题自然也就清楚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有关职教园区概念的界定或讨论很多,但真正能够揭示职教园区本质的却不多。事实上,对概念的解读比界定更重要,只有在多元化的语境中才能获得对职教园区本质内涵的理解和阐释。[3]在职教园区概念的使用上,目前我国尚未有权威清晰的界定,使用较多的有“职教城”“职教园区”“职业技术教育园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等称谓。现有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职教园区的帮助,但这对深刻理解、认识、把握职教园区的本质内涵是不够的。(www.daowen.com)
职教园区学理研究的困境源于其方法论,简单地下定义或是罗列特征不可能获得职业园区的理论智慧,也不可能达到学理的高度。园区的本质是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通过将“职教园区”与邻近或相关概念诸如“职教中心”“职教集团”“高教园区”“科技园区”“职教城”等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职教园区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职教园区地理区位的边缘性、领域的跨界性、定位的职业性、组织的教育性、功能的生态性等。职教园区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资源或相关要素在地理区位上的集聚”:“职业教育”体现职教园区的职业性、教育性、公益性、人文性等;“职业教育资源或相关要素的集聚”体现职教园区的跨界性、共享性、经济性等;“地理区位上的集聚”体现职教园区的区域性、边缘性、生态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