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研究成果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最新论断,新时代意味着新变化、新要求、新导向,因而亟待在“新时代”这一语境下,就完善、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提出新思考。从以上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看,高校学生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创新。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研究成果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战略布局,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表现在: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具有正确政治方向的人才。“方向”问题涉及“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当前开展青年人才工作需把握好青年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对青年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强调“精神之钙”对人才的重要性。青年人才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培养强调“以德为先”。人无德不立,有才无德难成大器,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有用之才。习近平认为,培养人才首先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培育与提升,他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知耻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此情况下,青年高校学生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无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的。

(3)新时代的新变化、新特征对青年人才的适应力、创新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今世界,创新驱动发展,是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局面、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重要性凸显、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创新动力型、“互联网 + ”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等种种新情况,无一不要求具有时代应变力的创新型人才,需要高素质青年技能型服务人才支撑服务业,需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创新活力。总之,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创新的根基在人才,这需要一大批思想活跃、创造力强的青年人才。

(二)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最新论断,新时代意味着新变化、新要求、新导向,因而亟待在“新时代”这一语境下,就完善、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提出新思考。从以上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看,高校学生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创新。(www.daowen.com)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主体性教育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主体性是人的现代化的根本点。确立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主体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旨在培育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健全学生主体人格,促使高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进而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未来,需要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教育只有不断创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创造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能,有利于引导学生为实现自我理想不断奋斗,最后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之人”。

(2)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培养体系改革创新为目标,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要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网络体系,“要捕到不同的鱼,就需要多种不同的网,既要缩小网眼,也要改变网的结构。”[4]所以,我们要不断推进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新时代的目标由“求富”转向“图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这需要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创新能力的青年高校学生作为人才依托。为此,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要求,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贯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兼顾基础平台与个性化培养平台,强化特色和适应社会发展并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实践能力培养与研究性教学并举的五项原则,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学科拓展、实践能力培养五个课程平台,按人才培养的系统性、适应性、创新性和前瞻性要求,整体设计和系统优化课程资源,建立融会贯通、有机衔接的“平台 + 模块”课程体系。

(3)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高校学生工作需要着重解决服务与育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为此,首先应把高校学生工作重心从教育、管理转向教育、管理、服务并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使学生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及时了解、把握学生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十分重要。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要及时总结学生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发现不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其次,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建立的前提是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核心是整合各项职能于一身,从而实现服务的整体化和高效性。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不能满足于不同机构的简单整合,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尤其要贴近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精简学生事务服务流程,建立专门化、科学化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整合资源,加强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最后,加强主动教育,坚持服务育人。高校学生工作应进一步继承、巩固并发展“主动教育学生”的传统优势,强化对学生的前瞻性、预见性、全局性的“主动教育”[5]。此外,在学生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学生的利益需求,主动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和支持。

(4)建立开放互动的学生工作体系。“开放互动的学生工作体系包括两个子系统,即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开放互动的学生事务工作系统”[6]。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具体而言,高校学生工作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对高校学生工作进行价值引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优势与特色所在。高校学生工作在强调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的同时,应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还应建立完善班主任制度,发挥班主任在联接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桥梁、纽带作用。此外,高校还要在业务上加强不同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协同服务,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5)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学生工作专业化是与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结合在一起的。[7]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建设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职业培训。要制定培训要求与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升训练,并将专业化培训贯穿于学生工作管理队伍职业生涯全过程。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不同对象,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提高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培训,组织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参加国家、省部级交流培训,围绕相关课题开展小团队交流活动等。此外,还应重视学生工作与学术事务的有机融合。总之,在第一课堂之外,学生工作者要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高校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学术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帮助学生加强实践与专业理论的结合,拓展学生事务的实践广度和理论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