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成果

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成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加大了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加紧落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改进了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了考试制度,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在社团建设上,加大对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投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坚定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普遍提高。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主体是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成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不断变革,学生工作作为重要一环,其在不断的探索、变革过程中,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体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工作扩展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个层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于学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强化。相应地,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也由“管理”理念转向“发展、服务”理念,服务学生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与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并重。各个高校的学生服务工作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模式,即由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及其下属服务中心或挂靠在院、系一级的服务中心共同负责学生服务工作。这种模式统筹兼顾了直接服务学生和间接服务学生两种方式;第二种模式是少数高校采取的模式,即由学校单独设立学生服务中心,直接向学生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可视为第一种模式的有益补充。

学生服务工作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目前高校的学生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勤工助学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维权服务等。其中,勤工助学服务主要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校内资助申请、社会资助申请的政策咨询服务。除此以外,高校的勤工助学服务机构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了能够给予一定报酬的勤工助学岗位,或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岗位推介服务、岗位信息搜集服务。就业指导服务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及就业指导、就业推介服务,为用工单位提供学生信息、招聘场地和就业手续办理的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主要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评服务、心理问题咨询服务、心理疾病和辅导服务。维权服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法律救济服务、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可见,服务的内容与层次均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深化。

此外,在机构设置上,不少高校为了给学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单独设置了助学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提升了学生服务工作的品质,拓宽了学生服务工作的业务范围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更加丰富和有效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均有所扩展,成效显著。首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效突出。高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入手,抓好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如加大了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加紧落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改进了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了考试制度,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在社团建设上,加大对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投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坚定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普遍提高。

其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各高校在学生入学时,即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使学生一踏入校门就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报效社会的思想。在毕业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在日常教育中,把军训作为大学第一课,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锻炼意志,开展主旋律教育等。

再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高校都确立并完善了开展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章、机制,具体包括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机制、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管理制度、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逐渐走向常态化、规范化。随着各大高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愈发浓厚。(www.daowen.com)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不断加强。除了传统的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校报等思想政治宣传阵地,各大高校还根据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纷纷加强了校园电视台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建设,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与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和优良学风氛围。

(三)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程序日趋规范

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制约束作用,是建立和规范系统秩序的重要前提。[3]制度规范是高校深化教育、科学管理、规范服务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法治化程度的提高和公民意识的增强,依法治校的意识得以强化,各高校把以德育人和管理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校规校纪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和严格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布以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学校师生和法律专家的意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修订并制定了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不断丰富、完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学校间接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宏观性、总体性工作由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负责,微观具体工作则由院系学生工作队伍负责开展;第二种模式是学校直接管理模式,即在学校层面设立学生工作管理中心,由这种独立设置的学生工作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全校的学生工作事务,实现学校对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第三种模式结合了直接管理模式和间接管理模式,即在学校层面独立设置学生工作管理中心,但该中心的实际工作与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存在不少重合之处。

各高校在学生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注重加强制度的宣讲,注重管理程序的规范性,尊重学生的意见表达,相继成立了申诉处理委员会和学生权益中心,为学生开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架构也不断地充实与完善,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招生管理、学籍与档案管理、学生评奖评优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违纪行为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和学生社团管理等。

(四)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

建设高素质、有能力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加强学生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主体是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高校按照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学生干部提供学习、交流、培训、深造的机会,通过更新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等构建合理的梯队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稳定这两支队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课题申报、科研立项等方面适当倾斜,保持了队伍的稳定性。

各高校还建立了学生工作队伍管理体制和约束激励机制,明确了学生工作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增强了学生岗位的吸引力,学生工作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极大地激发和调动起来,创造了“班级目标管理法”和“辅导员日记”等教育方法,其工作得到了学校、院系以及学生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各高校纷纷提高了对专职辅导员的招聘要求,加强了对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在职称、职务、工作津贴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为专职辅导员提供了政策支撑。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专职辅导员的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历及职称结构也日趋合理,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