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群体特征:新时期创新研究

当代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群体特征:新时期创新研究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高校学生成才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变革。随着信息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当代中国高校这一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上述情况对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当代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群体特征:新时期创新研究

社会环境高校学生工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当代中国正处于发展期、变革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并不断深化,当代高校学生在环境变化过程中也展示出自身的特点,高校也不断吸取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经验,我国也正向世界教育大国的方向大步迈进。学生工作作为促进与保障学生学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障,也面临着变革的需要。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当前学生工作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一)当代高校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仿照苏联模式,在吸取民主根据地管理经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很多弊端与局限。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1992年10月,党和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机制,经济运行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二是企业行为主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合法成立、经营的企业都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应有的权利。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不再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四是市场管理法治化。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遵照一定的法律法规,经济整体运行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保障,市场竞争激烈而有秩序,竞争手段规范而公平。

与之相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体制最早是按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条块分割”,主要弊端是低水平重复设置各种学生工作部门,建设硬件设施,教育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和充分整合利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高校学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当代高校学生成才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变革。从国际上看,首先,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生产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正是这种趋势,给当代高校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成才环境与机遇,能够有效地激发当代高校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技能力和适应能力。其次,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多极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及发展的多样性的必然要求。随着世界局势渐趋稳定,各国在信息技术革命中获得迅猛发展,特别是欧盟日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了不可忽视、举足轻重的一极,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格局下,当代高校学生将会有更充分的发展时间和空间,面临更多的机遇,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世界意识和开放意识,更好地为践行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最后,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博弈已经成为普遍趋势,这给当代高校学生带来了新的文化视野,让当代高校学生有机会领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利于当代高校学生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因子,拓展高校学生文化吸收的国际视野,使当代高校学生更适应多元文化的生活方式,为当代高校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文化条件。

从国内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为当代青年学子提供了潜心学习的良好社会条件,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成才环境。如经济发展使大学的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使高校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大学的科研实力日益增强,科研成果日益增多。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能够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这为高校学生成才提供了安定有序的社会保证,为当代高校学生创造了民主、自由的学习和研究氛围,极大地调动了高校学生成才的积极主动性。当代,根据我国现代文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主要有三种文化形态: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多元文化背景能够使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汲取先进文化的精髓,而且开拓了当代高校学生的视野,赋予他们更多的国际化视野和多样化思维方式。

随着信息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当代中国高校这一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地域空间不断扩展。高校规模的扩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职工数量的扩大。其次,各个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广泛拓宽,办学层次、中心普遍上移。很多新兴学科特别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开始兴起,各个高校开始增设新专业和新的学科点,同时很多学校不仅仅局限于师范、工科、理科等单一类型,开始向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迈进。再次,各个高校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条件,广泛吸引高水平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和学科点的激增,都必须以足够数量的高水平人才作为支撑。各类高校深知,仅靠自身人才培养的流量来满足所需高水平人才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努力在人才存量中寻求补充成为唯一的途径。于是,各高校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各种优惠条件。最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迈出实质步伐,但具体措施尚缺乏规划。后勤工作,对一个学校至关重要。如今,后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后勤体制进行社会化改革成为趋势,只有使后勤体制变得适应社会,才能够提高后勤人员办事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保证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述情况对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以适应高校招生规模和地域的扩大。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多,就需要更多的教师保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更多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等进行培养,就需要更好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其次,要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的信息化与专业化建设。目前,学生工作的机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形式,学生工作机制日益僵化,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如何应对跨学科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最后,要加强学生工作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情,也是学校各个部门共同关心的话题,必须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协同育人、全员育人,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特点。

(二)当代高校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www.daowen.com)

当代高校学生群体受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型的高速发展列车上,并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们身上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特征,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综合而论,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和生活方式趋于多元化

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元化等方面。在学习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方式和渠道。同时,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以及完全学分制推行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发展规划、自选研读专业、自修专业课程的主体性意识相对增强了。在生活方面,随着高校学生居住公寓化程度提升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完善,大学中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基本组织形式将逐渐弱化,因住宿、生活、学习而结识的高校学生群体正在逐步扩大等。这些正是高校学生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多元化的具体表现。

2.思想和思维方式趋于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学习西方大学的办学经验,西方的各种理论与思想源源不断地渗透到中国的大学中,高校学生所接受的思想与理论趋于多元化。虽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仍然抱有很大信心,但是也有一部分高校学生思想趋于异化,讲求个人利益,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等。多元差异的价值观念、功利性色彩浓厚的就业市场、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均影响了高校学生进行人生选择的“变量”。作为一个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但又不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的群体,高校学生的思想及思维方式容易受外部思想及理论的影响,产生各种行为。我国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教育引导效果不突出。

3.性格特征的成熟性与两重性

当代高校学生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有着良好的道德观念,但是,在具体行为中,往往认知同行为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1]高校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性格基本定型,性格特征也基本成熟,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波动,突出的表现是对某种事物与某种观点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应对态度与行为。如务实与实惠的调和、宽容与回避的调和、渴望与满足的不协调性、心理及个性化发展的不协调性等。这些都是当代高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4.学生主体性意识和地位凸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不断完善,个人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彰显与发挥日益受到重视。相应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受到高校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很多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步建立学生听证制度,完善学生申诉和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建立学生管理信息反馈和监督系统,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人们逐渐认同,大学教育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尊重、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从而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主体价值平衡协调发展。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学生及其家长,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在交费上学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选择大学和专业的自主权利。在此情况下,大学也开始关注学生及其家长的实际需求,尽力开设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同时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奖学金和较好的后勤服务,为争夺生源特别是优秀生源展开竞争,这使高校学生成才环境得以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