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驾校教练员的五项修炼:培养学员良好行为习惯

驾校教练员的五项修炼:培养学员良好行为习惯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在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养成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教育在驾校更重要,其重要的程度可以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挂钩。因此,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养成式教学。④ 若发现其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提醒,以防事故发生。

驾校教练员的五项修炼:培养学员良好行为习惯

2003年,北京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50%的被访者在遇到道路阻塞时不能耐心等待;68.7%的人在黄灯闪烁时不愿停车;48.2%的人遇到强行占道者不会主动让行。此项调查表明:半数的驾驶者在驾驶心态、驾驶习惯和驾驶道德方面存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仍倍感亲切,仍然对我们今天的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技能教育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次都把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在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养成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习惯强化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人格。那么,在进行驾驶技能教育的驾校里,养成教育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是不是只要学员能拿证就可以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养成教育在驾校更重要,其重要的程度可以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挂钩。因此,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养成式教学。

1.要养成良好的车德

无论干什么,都要讲个“德”,搞文艺的要讲“艺德”;从事医生职业的要讲“医德”;做教师的要有“师德”……开车的,也要有“车德”。许多时候,违章、发生事故的,并不见得都是“二把刀”,老驾驶员或者说驾驶水平高者大有人在,而造成出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车德”。

古希腊有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少年海格立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碰见了两位女神,一位叫“恶德”,一位叫“美德”。恶德女神千方百计诱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损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则劝导他走为人造福的道路。最后,海格立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拒绝了恶德女神的诱惑,选择了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格立斯成长为希腊人们一直传颂的英雄

每一个驾驶者,在马路上也面临着两种选择,是文明礼让,遵章行车;还是违规违章,野蛮驾驶。马路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每一位驾驶者的素质。人们都希望驾驶员在行车途中都能遵守车德,文明礼让。而事与愿违的是,常常进入我们眼帘的是那些具有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素质的人,对规则、对秩序却有不同的对待方式。那些肆意闯红灯的“警务车”,那些在马路上横行霸道的“特牌车”,那些财大气粗的高档“私家车”,马路俨然成了他们摆阔显富、耀武扬威的舞台。而那些没有权力或是没有“熟人”的私家车、老实的出租车,只能按规则行驶,违章了就“自认倒霉”地扣分、罚款……我们不是没有交通法,不是没有法律法规,而是不遵守、不维护罢了。许多时候,正是由于一些人忽视了规则的存在,没有遵守秩序而造成事故,酿成大祸。马路更像一个人类社会的缩影。因为归根到底,车子毕竟只是一个铁的外壳,里面的人才是决定因素。没有一个地方能像马路一样最直观地表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美国车多,可是人家堵车的概率却远远低于我们。这与人家美国路多、人少有一定的关系,但素质问题却不能视而不见。“堵车就是堵心”,说白了,是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素质问题。

社会是依靠规则和秩序而存在的。罗素说,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带来罪恶。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任何社会的运行都离不开规则。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规则的遵守程度比较弱。即使有公共规则,大家也都想极力去摆脱公共规则。这样一来,本来是约束所有人的规则最后却成了只约束少数人,约束那些没有办法摆脱约束的人的规则。西方有句谚语:“有规则就有例外。”而在我们这里,守规则却成了例外。社会公德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规则,规则意识的缺乏就造成了社会公德的缺失。

“手握方向盘,公德记心间”。一名驾驶者的一言一行,乃至他的文明程度,承载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谐程度。我们教练员要集“师德”、“车德”于一身,并在教学和实际训练中自觉践行,把驾校变成文明驾驶者的摇篮,为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良好的车德有哪些呢?

(1)文明行车

① 遵章守纪,礼让行车,不争道抢行。

② 不开英雄车、赌气车、冒险车。

③ 注意避让非机动车和行人。

④ 驾车经过积水路面时,应特别注意减速慢行,以免积水溅到行人身上。

⑤ 注意喇叭的使用,尽可能地少鸣喇叭,以免影响其他人。

⑥ 夜间行车要在会车前150米关闭远光灯,在跟车过程中不使用远光灯。

⑦ 行车中不随便将垃圾扔出车外。

⑧ 通过有老人和儿童的路段时应减速慢行,确认安全后通过,以免对方受到惊吓。

(2)安全礼让

① 若遇后车发出超车信号要马上靠边避让。

② 发现交通堵塞应按顺序减速停车,等堵塞疏通后再尾随前车前进。

③ 遇违章超车和强行占道超车行驶的车辆时应注意避让。

(3)助人为乐

① 行车中发现有需要援助的车辆时,应减速停车,给予对方帮助。

② 遇到其他驾驶员问路时应耐心热情的回答。

③ 若遇到交通事故应马上停车协助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报警。

④ 若发现其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提醒,以防事故发生。

2.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一位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您认为您是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教授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记者以为他在开玩笑,便问他学到了什么。老教授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学到了所有的东西要放整齐;学到了吃饭前要洗手;学到了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到了午饭后要休息;学到了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东西就是这些。”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凡是形成习惯的事情,做起来不勉强、不费力,不但不感到有压力,而且会认为是一种享受。习惯读书、看报的人,从书中可以吸收到营养,读书、读报有无限欢乐;习惯酗酒的人,看到酒,闻到酒香,非喝不可,直到酩酊大醉;习惯吸烟的人,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若没有烟抽,浑身都不自在。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恶劣的习惯,不利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汽车驾驶是一项应用技术的培训,汽车驾驶教练员作为一名技能型教师,帮助学员顺利毕业拿到驾驶证,不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目的,帮助学员能够熟练驾车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是我们目的之所在。

80后个性车手作家韩寒炮轰中国交通的文章中质问:驾驶学校为什么不教人在停车开门时看一下后视镜?我见过不少因为驾驶员停车就直接开门和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相撞而导致事故发生的。还有,也没教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请立即下车离开。很多高速事故就是因为人留在车里定定神回味时,被后面的车追尾导致死亡。总之很多有用的东西,驾校都不教。这也许说明我们相信实践大于理论——撞一次就永远记住了。

一个驾校、一位教练员在保证学员拿到驾驶证的同时,是否使学员养成了良好的驾驶习惯和驾驶心态?这是对驾校社会责任感的考验,也是对教练员职业道德和教练水平的考验。养成了良好的驾驶习惯和驾驶心态,小而言之,对于保障学员的生命财产有利;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交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开车习惯有哪些?

(1)养成检查车辆的习惯

1)出车前的检查

① 检查车牌照、证件是否齐全。

② 环顾车辆一周,观察有无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

轮胎气压是否正常。

④ 灯光、喇叭、仪表、刮水器是否正常。

发动机室内各种液面是否正常,如机油、冷却液、电解液制动液、动力转向液、玻璃清洗液及燃油量。

⑥ 风扇传动带、空调传动带、正时带松紧度。

⑦ 起动发动机检查发动机运转是否平稳,声音是否正常。

⑧ 每过一段时间要检查随车的灭火器压力、随车工具是否齐全。

2)行车中的检查

① 车辆起步后马上检查转向、制动是否正常。

② 仪表的检查。

③ 车辆异常气味及异常响声的检查体验。(www.daowen.com)

④ 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

⑤ 制动鼓及驱动桥温度的检查体验。

⑥ 轮胎及轮胎气压。

3)收车后的检查

① 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

② 检查轮胎气压,清除轮胎胎纹间的杂物。

③ 补给燃油。

④ 清洁车辆。

⑤ 车门车窗是否关好。

(2)起步前要养成的习惯

① 系安全带

② 调整座椅。

③ 调整车外和车内后视镜。

④ 检查车门车窗是否关好。

⑤ 发动机适当预热。

⑥ 起步前鸣喇叭,并仔细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

(3)行车中要养成的习惯

① 养成集中精力驾驶车辆的习惯,背影看上去不错的美女帅哥,驶过后别回头看。

② 起步后不要马上高速行驶,待发动机温度达到正常后再加速。

③ 行车中观察视野要全面。

④ 转弯、超车、调头、起步要开转向灯观察后视镜,正常行驶时每20秒要观察一次后视镜。

⑤ 前进挡与倒挡互换时要使用两脚离合器

⑥ 保持经济安全时速。

⑦ 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

⑧ 驾驶车辆时,不接打移动电话。

⑨ 酒后、服用影响驾驶的药物后不驾驶车辆。

⑩ 驾驶车辆时,不抽烟、饮食

(11)行车中如感疲劳马上停车调整。

(12)行车中遇到儿童、老年人要提前减速并做好停车准备。

(13)行车中应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险情预测。

(14)不随意停放车辆。

(15)遵守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

(16)养成规范操纵各机件的习惯。

(17)不驾驶“病车”上路。

(18)恶劣天气下谨慎驾驶或不出车。

(19)驶入加油站不打移动电话,不抽烟。

(4)停车时的习惯

① 停车入位时把车头对着可以直接离开的方向。

② 下车时带走你的包。

3.要养成良好的心态

在我国,只要通过了驾驶技能和交通法规的考试,就可以获得汽车驾驶证了。而在日本,当你为了考取驾驶证而进入驾校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首先要通过的是性格诊断和驾驶适应性检查。这是根据日本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而设立的一项专门检查,检查的结果可以确定你的性格特征、社会成熟度、心理健康程度和运动能力,并将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运动能力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打分。但是,无论你被判定为哪一级,都不影响此后的驾驶学习,只是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和弱点在某些方面给予一些特别的叮嘱,并在每个人的弱项上进行强化教学。正如日本驾校老师所强调的,交通事故与其说与驾驶技术有关,不如说与心理状态更有关联性,在驾照考试中加入心理测验,是非常科学而且非常有必要的。日本的万车死亡率为0.77,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这和他们在驾驶培训中重视心态的训练不无关系。

有些人平时温文尔雅,但是只要开车上路就脾气徒增。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公路泄愤”。产生“公路泄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拥挤的城市交通给人带来的压力。“公路泄愤”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开车“斗气”,如果把吸烟、酗酒等陋习比喻为“慢性自杀”的话,那么,开车“斗气”就是“急性自杀”。

不良的心态是安全驾驶的最大隐患,经验证明,凡是做到安全行驶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一定是积极的,反之,凡违章肇事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必然是不良的、消极的。在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在满意、愉快、高兴、欢喜时,反应灵敏度提高,行车中精力充沛,精神集中,观察处理情况迅速果断,行驶安全就有保证;反之,汽车驾驶员在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等不良情绪中,感受能力就会降低,精力就会分散,整个人就会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就会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4.良好的开车心态有哪些?

1)劣势心态——很多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劣势心理,大丈夫能伸能屈。首先警察你惹不起,应该按照交通守则规矩开车;第二,大车你惹不起,你招惹它无异于以卵击石;第三,什么政府车、武警军车你惹不起,人家都是有“要务”在身;第四,什么公交车、出租车、面包车大都横冲直撞,你最好也躲远点。这样下来,你只能惹得起行人了?否!你最好再小心翼翼一点,他们更惹不起。不管伤了哪个,你就准备破费掏腰包吧。再说了人家用腿走路,而你驾着一吨多重的机器,无论质量还是速度均占上风,光凭良心也该知道礼让行人吧。可以欺负新司机吗?最好不要,自己也是新手过来的,还是有点恻隐之心的好,他们本身就战战兢兢、风声鹤唳的,你不惹他,他还可能无缘无故招惹你呢。

2)辩证心态——要让学员辩证地看待行车中的种种现象,比如:你超别人的车,不代表你的车比人家的好;超过同级或高级车,不代表你的技术比别人高;第一个从绿灯下蹿出去,不代表在下一个路口你可以不排队;飙车和高速狂奔,不代表胆识过人;遇拥堵时,老老实实排队不代表你比别人傻。不断刷新自己速度记录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明智的,控制车速是摆脱危险的有效手段。车里放本有意思的书,堵车时它比咒骂管用。

3)谨慎心态——“小心驶得万年船”,“十分把握九分开、留着一分防意外”。在游戏机上,我们可以驾驶极品飞车风驰电掣,撞了山、掉了海可以从头再来,而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有机会去后悔。应时刻提醒自己,速度是最可怕的杀手,制动距离是死的,我们根本控制不了。不下雨,在平路上,车还得有ABS保证不侧滑,百公里用四十多米才能停下来。实际上很多紧急情况下,这个距离根本给不了我们安全保证,所以应防患于未然,做一名“防御性司机”是我们的唯一选择。所谓“防御性司机”,指不仅要遵守交通规则,还应每时每刻贯彻安全意识。

4)平和心态——一辆汽车,无论性能多么优良,装备多么先进,它毕竟是一台机器,是由人来控制的,能否令车内外的人处于安全状态,关键取决于手握转向盘的驾驶者的主观意识。可以说一个驾驶员必须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才能控制好车辆。“等一等就安全了,让一让就过去了,忍一忍就和谐了”,“中速+忍让=安全”。因此,教练员在教学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好自己和学员的心理平衡,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安全驾驶平和心态,是减少事故、提高效率的关键。保持平和的心态,就要避免情绪的大幅波动,大怒大悲无疑会影响正常的行驶,大喜往往也会走向反面,倘若大喜,就极易开快车、开飞车,产生“乐极生悲”的恶果;保持平和的心态,就不能因为心中着急而提高车速,因为上班快到点了,因为连续出差快到家了,而超过自己习惯的安全速度,这些往往也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