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汉荣耀:文治武功,王朝崛起

大汉荣耀:文治武功,王朝崛起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薄昭的处理是刘恒施政方式的体现,事实上,文帝在位时期,各种政策的实施大多就是以诸如此类“文”的方式去进行。宣判后,朝廷把邓通放了出来,只查抄没收了他所有的财产,即便这样,离审理认定他盗窃的数额也还有好几个亿的差距。刘启派人时刻跟在邓通的身边,一旦有人给他送钱送物,立即予以没收,是钱的直接没收抵数,是物件的没收后折现抵数。自从有了皇帝以后,从秦始皇以来,许多帝王都爱求长生,刘恒也不例外。

大汉荣耀:文治武功,王朝崛起

刘恒的施政理念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宽松柔和的政治环境,有事情当然要管,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可也不能像秦始皇一样用法律勒着人的脖子。文帝十年,平时素有长者之名的将军薄昭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外甥做了皇帝,平日谨慎的他也就放纵了起来,居然杀了人,而且这个人还是皇帝派来的使者

这下让刘恒犯难了,一边是国家的法令,皇帝的尊严;一边是自己的亲舅舅,薄太后唯一的弟弟,怎么处理都不好。如果将此事置之不理,那国家的法律就会成为一张废纸,要是把舅舅拉出去砍头又没办法向母亲交代,最后刘恒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大臣们去帮他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得到皇帝的命令,满朝的大臣一起到薄昭家里喝酒,席间大家都劝他,事情已经到这地步了,您老还是自行了断的好,不要让皇帝为难了。这薄昭怎么会答应,就把大臣们都轰出了家门。可大臣们没完成刘恒的指示怎么敢回去复命,稍一商量,他们又敲开了薄昭家的门,这次可不是去喝酒了,而是每个人都穿着丧服、扛着花圈,直接到薄昭家给薄大人哭丧来了。这下逼得薄昭没有办法,只能在家里抹脖子自杀了。

薄昭一自杀,刘恒就对天下人宣布,薄昭贵为皇亲国戚,虽然一时头脑发热犯错杀了人,但他后来也幡然醒悟,愧疚之下已经自戕了。这样既保全了皇家的脸面,也保全国家的法律不受亲情的践踏。对薄昭的处理是刘恒施政方式的体现,事实上,文帝在位时期,各种政策的实施大多就是以诸如此类“文”的方式去进行。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刘恒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人,先不说他有什么缺点,就是他的“文”也是有问题的。比如,在法律上,他废除了刺字、割鼻、斩足三种肉刑,本意是给罪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鼻子不是韭菜,割了可再也长不出来了。但为了达到惩戒犯人的目的,也不能什么惩罚都没有,经过刘恒的同意,当时汉朝把刺字改为服苦役,割鼻改为打三百大板,斩足改为打五百大板。

然而,这世上很多人做某件事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事也是一样。刘恒自己没试过,不知道这三五百大板可不是人人都受得住的。以前犯了罪被割个鼻子、砍个脚什么的,惨是惨了点,可毕竟人还是活着,经过刘恒这一改倒好,脚是保住了,但五百大板打下去小命没了。有意思的是,或许是刘恒的本意感动了世人,或许是刑罚的变相加重震慑了百姓,终文帝一朝,犯罪的人确实是减少了,偌大的一个国家,一年到头刑事案件加起来甚至也就四百来起。

再说经济方面,刘恒确实心系百姓,时刻不忘减轻百姓的负担,汉朝初年,刘邦定下的规矩是田租十五税一。到了刘恒当皇帝的第二年,他就把田租减少到了三十税一,又过了十几年,刘恒觉得国库充盈,干脆把田租废除了。不用交田租当然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可这样一来,政府靠什么来维持庞大的国家的正常运转呢?难道靠加重对商人的盘剥?刘恒有一套他自认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货币改革。

当年秦朝的时候,国家通用的是半两钱。基本上对社会经济学一窍不通的刘邦在建国以后或许是因为国家的铜产量不足,或许是出于革旧迎新的考虑,就废除了半两钱,转而使用只有五分重的荚钱。可这种荚钱又薄又轻,货币的真实价值远远及不上它的面值,这又造成了通货膨胀

刘恒即位不久便废弃了荚钱,改用重量和秦朝的半两钱差不多的四铢钱,这应该说是件好事,但在流通四铢钱的同时,刘恒废除了盗铸钱令,允许私铸钱。刘恒认为这样可以让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来,可我们现代人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彻底扰乱了整个货币市场,造成比使用荚钱带来的通货膨胀更大的混乱。此外还有一个不可逃避的史实:“生财有道”的刘恒是汉朝第一个公开允许买官卖爵的皇帝。

虽然刘恒在做皇帝的时候确实使百姓的赋税减少,政府财政宽裕,甚至到了后来朝廷钱库里的钱存放太久,穿铜钱的绳子都烂掉了,但对其中的一些政策,我只能表示“无法接受”。

最后再说个人的好恶方面,刘恒自己虽然力行勤俭节约,当了二十几年皇帝的他没有为自己在宫里增加任何娱乐设施,宫里的一切都是沿用前人留下来的东西,可他对身边的两种人大方得很。这两种人一种是宠臣,比如邓通。曾经有相士给邓通相过面,说这个人最后会穷困潦倒地饿死,刘恒听了哈哈大笑说:“天下都在我手里,让谁发财还不是我说了算?我就偏不信这个邪。”第二天,刘恒就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邓通,让他自己铸钱花,可见刘恒因为有权,所以任性的程度。

可笑的是,相士的话最后还是应验了。虽然在刘恒当皇帝的时候,邓通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他一不小心得罪了太子刘启。刘启本不是大度的人,他当了皇帝很快就派人把邓通缉拿归案,给邓通定下的罪名是偷盗了境外的铸钱。

可怜邓通自己就能开矿铸私钱,想当年他邓家铸的钱可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的,这样的人还有必要偷盗境外的铸钱吗?但审理案件的官员们还是想方设法拿到了他们想要的“真凭实据”,坐实了邓通的罪状,最后判决的结果是:不要邓通的命,只要他把偷盗的钱都吐出来就行了。

宣判后,朝廷把邓通放了出来,只查抄没收了他所有的财产,即便这样,离审理认定他盗窃的数额也还有好几个亿的差距。刘启派人时刻跟在邓通的身边,一旦有人给他送钱送物,立即予以没收,是钱的直接没收抵数,是物件的没收后折现抵数。

你没钱吃饭?他刘启不管,反正在没补足剩下的数额之前你身上的一个子儿都不归你。

邓通只是靠着一个无稽的理由就飞黄腾达起来的佞臣,虽然任何一个皇帝身边都有小人,但邓通这个人即便被放在历史上的佞臣堆里也是排得上号的。原因是,一般要做佞臣,你怎么也得有那么一两个特长,比如刘恒身边的其他佞臣,有的长得好看,有的会看风水,反正你总得有点什么才能让皇帝看上吧?而邓通,史书上的评价是三个字:“无伎能”。现在我们知道,邓通的这个“无伎能”不仅是说缺乏能力和水平,他甚至连反抗的勇气和自我了断的决绝都没有,最后只能在穷困潦倒中被活活饿死。

还有一类能让刘恒慷慨掏腰包的人,那就是方士。自从有了皇帝以后,从秦始皇以来,许多帝王都爱求长生,刘恒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他远不如他老子刘邦。刘邦不相信人会长生不死。可世上有几人对待生死能像刘邦那般豁达?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天下都是你的,你爱干什么都行,面对这样的诱惑,能忍得住,谁不想永远享受这无边的权力,难道还有人想把它交给别人?既然皇帝们想要长生不老,至少是不死,光靠大臣们每天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另外一群人的帮助,就是方士。

在最传统的中国人眼中,其实是没有神仙的,大家认同的说法是人难免一死,死后都变成鬼到阎王爷那里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许是因为现实的压迫、阶级的剥削使老百姓们不能忍受现实却又无法摆脱,便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一种超脱于世外、自由又无拘无束、不受任何限制的幻象,这就出现了仙人或者真人。

庄子》中对真人的特点和能力有这样的描述:他们用脚后跟呼吸,进到水里不会弄湿身体,在烈火中不会觉得热,有的可以腾云御风而行,有的可以驾着飞龙在天上四处游弋;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呼吸的是风,喝的是甘露,并且有无穷无尽的寿命。

这样的仙人让凡人多么神驰向往,以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想摆脱现实的束缚去追求神仙般的生活。而社会上历来是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固定的一群人专门来研究和鼓吹神仙说,他们就是方士。

方士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之所以叫方士,大概是他们掌握了一些神奇的方术或一些奇妙的方子。历史上早期的方士大多来源于战国七雄中的齐国燕国,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和燕国靠海。古人认为海是世界的尽头,海的那边有什么,谁能知道?

你不知道可方士们会告诉你:海的那边有三座神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洲,山上的房子都是用金银建造的,里面住着很多仙人,还放着吃了就能长生不死的仙药。反正你又去不了,也没有真凭实据来反驳他的话,再碰上两个能说会道点的一扯,恐怕谁听了都会信以为真。这就是为什么伟大如始皇帝嬴政一样却也会被徐福骗得团团转。

同样,汉文帝刘恒也宠信过好几个方士,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新垣平。

新垣平的出现大约在文帝十五年。某天,刘恒听下人来报,有个赵国的方士叫新垣平的不远千里来给自己贺喜。他感到很好奇,于是召见了这个人。

一见到新垣平,刘恒就问他喜从何来。(www.daowen.com)

新垣平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他告诉刘恒:“我在赵国的时候就远远地望见长安城的东北角有神气升腾直冲云霄,在天上汇聚成了五彩的祥云,想来是上天在保佑陛下。”

在千里之外的赵国就能看到长安城的神气,这需要什么样的眼力,还五彩祥云!若是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听到这话,大概会马上反问他一句:“你是猴子请来逗乐的吗?”但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刘恒,才刚刚被一个叫公孙臣的方士忽悠去长安城外祭祀五帝,公孙臣之前跟刘恒说的国内将会有黄龙现身这样的祥瑞听说真的出现了,致使他对方士的兴趣大增,现在一听新垣平说长安城内有神气,他想也没想就信以为真了。

新垣平建议刘恒要在神气升起来的地方建五帝的庙宇,这样可以让神仙们住下,以便长期保佑陛下和长安城。刘恒对新垣平的鬼话一点都不怀疑,马上命令官吏们陪同新垣平出城寻找神气出现的地方。

新垣平带着皇帝的手下出了长安城的北门,七拐八拐地来到渭水的北岸,经过一番瞎折腾,就在一片晚霞底下划定了地界。接着,新垣平亲自上阵负责庙宇的设计和建造,至于建造庙宇的预算……皇帝说了,钱要多少给多少,还做什么预算。

等到五帝庙建成,刘恒亲自去庙里祭祀了五帝,顺便观摩了新垣平口中所说的五彩神气。也说不清楚刘恒到底看到了什么,反正回来后他非常高兴,一下子就赏了新垣平一千斤黄金。这下子新垣平更来劲了,接着给刘恒玩出了新花样,先是建议他改换年号,后来又建议他举行封禅的仪式。

换年号是以前的皇帝都没做过的事情,刘恒也不敢尝试。封禅的大礼是古代有大德的君主才有资格举行的,失传了很久,已经没有人知道具体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了。当年秦始皇举行封禅的大礼也只能是他自己制定一套规矩来弄,并不能确定就符合古人的原意,刘恒也没有马上去做这件事,只是吩咐手下的博士们尽快研究出个方案来。

新垣平见自己的建议没有马上得到实施,回家计划了几天,又有新点子了。一天,新垣平在宫里见到皇帝,先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突然他鼻孔扩张猛地吸了几口气,然后大为惊异地说:“陛下,我似乎闻到了宝气,是不是陛下的宫里出现了什么宝物?”

刘恒一听来精神了,可这长安的皇宫这么大,怎么知道宝物在什么地方?于是刘恒命令手下人仔细寻找,他自己也学着新垣平的样子到处嗅。就在大家一通忙乱的时候,宫外出现一个百姓前来献宝物。刘恒很高兴,叫人拿过来一看,是一只古色古香的玉杯,杯上还刻有“人主延寿”四个字。新垣平在旁边一看,便认定这是神仙给皇帝送过来的祥瑞之兆,这下刘恒高兴得不得了,听到消息的大臣们也纷纷进宫来向皇帝表示祝贺。

一番瞎折腾弄完了以后,刘恒已经乐得找不着北了,他正准备出门走走,在宫门口又看到了新垣平正在太阳底下眯着眼仰望天空。刘恒感到很奇怪,便问爱卿在干吗?

新垣平很严肃地回答,他在等“日再中”。

当时没有手表,刘恒并不知道眼下具体的时辰。当他也抬头观望的时候,正好看到太阳处于天空的正中,再让手下人去看宫里计时的刻漏,手下却说已经是午后过了一刻了。

这下刘恒是前所未有地高兴,先有神仙明示自己得到了延长的寿命,后有过了正午太阳又回到中天的奇景,不就意味着作为天子的刘恒在过了人生的巅峰之后还可以迎来另一个如日中天的时刻吗?刘恒没有再犹豫,马上下诏书把他当皇帝的这第十七年重新称为元年,史称“文帝后元年”。

新垣平再次得到了丰厚的奖赏,随后他又跟刘恒说汾河那里也有宝气,让刘恒在那里也修建一座庙宇迎接宝物的出现。

有人会问,长安乃都城,沾天子的光还说得过去,汾河那地方能有什么宝贝呢?按新垣平说的,还真有。当年周朝有象征天下的九鼎,在运输的过程中,有一个掉落到了汾河里。新垣平所说的宝气大概指的就是这玩意,他建议把这个宝鼎给捞起来。对新垣平的建议,这时候已经没什么判断能力的刘恒都一一照办,这让负责基础工程建设的新垣平又大赚了一笔。

我们现在看新垣平使用的手段,那些神气、宝气之类的就他能看得见,别人都看不见,可见都是他故弄玄虚。至于“日再中”这样违反天体运行规律的事情,大概是他串通皇帝的下人一起哄骗皇帝,或是在计时的漏刻上做了手脚,这些都不能算什么祥瑞的兆头。新垣平这样做无非是让皇帝开心,只要皇帝开心了,他自己不就什么都有了。

实话说,搞三两个基础工程建设对一个偌大的国家来说顶多是肥了像新垣平这样的人,还不至于到劳民伤财的地步。幸好新垣平不管怎么折腾都没有像当年的徐福、卢生那样建议皇帝出海去求什么不死的仙药。这可能是地域限制的因素:当年的徐福是齐国人、卢生是燕国人,都是来自靠海的地方,而新垣平来自战国时号称“四战之地”的赵国——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国家。

当然,尽管如此,新垣平也是社会的蛀虫、硕鼠,是正直的人所不能容忍的,他也早被人盯上了。盯上他的人是当时的丞相张苍和廷尉张释之。张苍不仅是丞相,还是汉初有名的天文学家,精通律历、阴阳学说等。张释之是文帝一朝的名臣,以公平断案著称于世。他们俩是不会放过新垣平这种人的,何况丞相张苍跟方士还有仇。

当年方士公孙臣曾经跟皇帝说汉朝得天下顺应的是土德,应该主张重视黄色,想要皇帝改元。而张苍作为政府方面的学术权威,对这种说法坚决予以否定。一开始,刘恒是倾向于张苍的,可没过多久,居然有人报告说在成纪这个地方真的出现了黄龙,这下似乎是公孙臣的话应验了。刘恒又倒向了公孙臣这边,还把公孙臣召到朝廷里来担任博士,让他开始着手替皇帝研究变更制度、改元的事情。虽然在我们看来,这种事情根本说不上谁对谁错,但这让张苍很没面子,而且他有个毛病,尽管他很喜欢读书,而且读的书很多,史书上说他读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但可惜口才不好。双方一理论起来,他争辩不过公孙臣,这更让他对方士耿耿于怀。而新垣平是什么人?新垣平出现后马上就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公孙臣一看,好嘛,你小子厉害,玩不过你。公孙臣干脆跟皇帝说自己要去云游四方,不在朝廷里待了。新垣平轻易干掉了公孙臣,而张苍连公孙臣都玩不过,就更别提新垣平了,这让他更加厌恶这群信口开河的方士,时刻准备着揪住他们的小辫子。

被张苍和张释之盯上的新垣平哪里还有好果子吃。在丞相和廷尉的授意下,新垣平受到了全方位的监视。不久,他们就挖到了新垣平造假的确凿证据,不仅找到了给皇帝献玉杯的人,顺带连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也给挖了出来。

当然,即便有了证据,张苍他们也没敢直接跟皇帝讲,万一皇帝不信怎么办?万一他信了但面子上下不来怎么办?张苍想来想去,决定让人私下找了个没什么身份地位的人上疏给皇帝告发新垣平,万一不成功,他也好摆脱干系。好在刘恒还是个智力健全的皇帝,当铁证摆在面前时,他才恍然大悟,什么祥瑞、什么天意,一切都是新垣平导演的闹剧。

原来你是把皇帝当猴耍。

汉文帝刘恒是一个好皇帝,这是毋庸置疑的。说了这么多,恐怕有人误会我是一个喜欢给历史翻案、哗众取宠的人。大家不要误会,其实我只是想说,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要因为一个人在后世被大家所推崇就一定要把他塑造得完美无缺。因为是人就会有缺点,是人就会犯错误。我认为历史对现代人的作用就是让大家少走古人走过的弯路,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要做到这点,知道一个人的缺点、教训应该比知道他的优点、经验重要得多,因为别人成功的方式你可能学不来,但别人失败的教训你能避免。

至少到这里,结局依旧是美好的。刘恒醒悟过来之后,便把新垣平发送到廷尉张释之那里去受审。新垣平哪里受得了牢内的审讯、顶得住廷尉的威严?过堂的时候,廷尉张释之虎躯一震,新垣平立马吓得屁滚尿流,很快便把几年来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和盘托出了。欺骗皇帝在古代那是灭门的大罪,经由受害方兼皇帝刘恒的审核,新垣平便毫无疑问地被砍了脑袋。

新垣平死后,刘恒进一步检讨了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他下令停止了汾河边的工程建设,并且下诏书向天下检讨了自己的一些错误,重新把注意力放到发展农业生产上来,并且再次和匈奴单于进行和亲以减少边境百姓受匈奴侵扰的痛苦。简单地说,刘恒依旧贯彻了他一直以来“文治天下”的施政理念,直到五年之后的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刘恒崩于未央宫。

公平地说,刘恒当政的二十三年里,他的“文”让百姓得到了安居,让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让国家变得富裕,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他看得到的。但同样是他的“文”,间接导致了国家即将经历一场几乎可以颠覆政权的动乱,这是他看不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