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特点
该专业招收教育学(学生管理与德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学制为三年,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该专业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能力。主干学科除了学生管理学、德育学、心理学,还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实践教学主要是科研技能训练、教育技能训练、教育见习,也有生涯发展、组织服务等,但不组织教育实习。该专业的毕业作品一般是学位论文,对理论水平要求比较高。
(二)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学生管理学、德育学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拥有较强的学生管理与德育研究能力和教育能力,能够胜任学生管理与德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既包括中小学的相关工作,也包括大学的相关工作。
(三)培养规格
1.观念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
(3)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
2.知识
(1)掌握扎实的学生管理学、德育学理论;
(2)掌握扎实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扎实的教育研究方法知识;
(4)掌握基本的外语、信息技术、管理等知识;
(5)掌握硕士研究生应该具有的其他文化知识。(www.daowen.com)
3.能力
(1)拥有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和德育能力;
(2)拥有较强的相关课程教学能力和设计能力;
(3)拥有必要的外语交流、信息技术和管理能力;
(4)拥有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健康的身体。
(三)教学内容分类结构
说明:实践活动计分办法:教育见习,1—5学期,每学期1周,每周1学分;参加专业学术讲座,每次记0.1学分;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每次记0.4学分(根据级别不同可酌情加分);参加专业科技创新活动、专业调查活动,每次(获奖、发表或达到要求)记0.5学分。
(五)各类教学活动的学分比例
(五)教学进度安排
续表
【注释】
[1]李稚勇、方明生:《社会科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164、165页。
[2]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34页。
[3]李稚勇:《小学社会课程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3-85页。
[4]李稚勇:《小学社会课程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8、89页。
[5]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6]杨杏利:《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