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思政教育专业改革障碍与研究

思政教育专业改革障碍与研究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落后的师范教育观念落后的师范教育观念也是阻碍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因素。所以,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的高层次专家数量很少,高质量研究成果很少,全国只有一个博士点,没有专业组织。在本科阶段,很多院校没有专职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等课程长期由学科专业教师任教,不但缺乏应有的积极影响,而且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

思政教育专业改革障碍与研究

(一)错误的专业观念

由于1993年以来,师范政治教育专业逐渐被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吞并,师范类专业的大多数管理者和教师逐渐接受了非师范类专业的思想观念,如专业简称放弃了“政教”,习惯了“思政”。这就像某个地区自古属于 A国,在近代才被发达的B国占领;经过了几十年,原来的民族意识迅速淡化,新的殖民地意识日渐浓厚;即使现在A国发达、B国落后了,依然有很多人向往B国而轻视A国。

大多数师范类政治教育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不了解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的区别,不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区别,不了解思想政治学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区别,认为本专业培养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最主要的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专业观念指导下,大多数管理者和教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轻视其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并且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努力,最终导致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发展的方向都偏离了师范类专业的道路。例如这个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考研时大多数选择了非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的其他专业和哲学类、政治学类专业?主要就是因为受到了管理者和教师的影响,认为这些专业才是“本专业”。

(二)落后的师范教育观念

落后的师范教育观念也是阻碍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基础教育的观念、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师范教育的变化很小,甚至出现了“去师范化”的潮流。

20世纪80年代,国家曾经采取措施加强师范教育。1987年专门制定了《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所有师范类专业(包括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都要命名为“…… 教育”,毕业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包括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专业。

但是进入90年代后,却兴起了“去师范化”思潮,很多师范院校、专业想方设法向非师范院校、专业靠拢。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所有的学科教育类专业都脱离了教育学门类,而是归属于对应的学科门类,授予其他学位。如“数学教育”专业归属于数学类,授予理学学位。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专业虽然还留在教育学门类中,但是被非师范类的思想政治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落后,不能指导各层次教育

由于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身定位不正确,教育类课程被减少,教育研究被轻视,对于这个专业来说最重要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没有发展起来,更没有成为重点建设的学科。所以,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的高层次专家数量很少,高质量研究成果很少,全国只有一个博士点,没有专业组织。这种状况,不仅与语文学科教育、数学学科教育、外语学科教育等“大学科”差距很大,与物理学科教育、化学学科教育等“中学科”也有明显差距,就是与本来相似的历史学科教育、地理学科教育、生物学科教育等“小学科”也有了差距,甚至有可能被原来的“弱学科”— —体育学科教育、艺术学科教育等超越。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三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在本科阶段,很多院校没有专职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等课程长期由学科专业教师任教,不但缺乏应有的积极影响,而且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例如有些教师表面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实践的热爱”,实际上是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懒惰,把本来应该是理论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课程变成实践课程,任由学生自己锻炼。不但没有培养了学生起码的理论素质,而且使形成了轻视理论的素质,贻害无穷。

在研究生阶段,很多院校缺乏教育专业教师,实际上没有条件开设研究生教育,但是为了自身利益,强拉硬上。结果是大量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大量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由根本不研究教育的学科专业教师担任,影响可想而知。例如我们在前面谈到的YN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的(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11位导师没有一位从事教育研究,发表的200多篇论文中只有1篇是教育方面的。这样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吗!

在“国培计划”的实施中,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由于在职中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大多数院校都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首先是由于缺少这方面的专家,培训方案的设计出现很多问题,如培训理念落后,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不吻合等。其次是师资缺乏。大多数院校都面临着两难:如果完全按照培训要求去设置内容和聘请教师,那么本院系极少有教师能胜任,绝大多数都需要外聘,这就意味着费用大幅度增加、组织难度明显加大,而且被本院系教师指责为“肥水流到外人田”;如果较多使用本院系教师,那么培训内容的设置就会明显偏离培训要求。结果是大多数院校进行了折中,总体效果不好,引发学员的不满。我们参加过和组织过多次这样的培训,所以对此深有体会。育”学科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所以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数量很多、势力很大;而真正属于师范类专业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专家数量很少、势力很小。

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不但数量多,而且自认为“有背景、后台硬”,往往作风很强势,不要说所在专业的发展,就连国家政策也敢于超越。例如目前最流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14] 强势得令人咋舌!虽然他们对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所知甚少,但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是由他们主导的。

这个问题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我们在第四章第二节中专门分析的“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1997—2001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主导下,使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式”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这种干扰不只表现在本科阶段,而且出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这个专业完全属于教育学门类,本来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因为它在组织关系上一般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阶段所在的学院,而这些学院的领导一般都是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大多数教师也是如此,“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教师很少,甚至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又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的干扰,轻微的表现为设置了几门思想政治教育学类课程,少数教育类课程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担任;严重的表现为设置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类课程,多数课程教学任务和所有学位论文指导都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担任。

下面是某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部分。[1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各个学科教学类专业统一的学位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和补修课程中的“老三门”之外,该学院自己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绝大多数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补修课程中的另外两门课程也完全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们“努力”的结果。

就连本来与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综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也敢于对师范类专业指手画脚。某“985工程”综合大学某博导撰文说:“但是在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较为强烈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特点。这……是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按照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转型的重要因素”。[16]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群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的最大障碍

(四)特殊的管理机制

与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之后,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要受其他部门管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也与其他课程不同,不仅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而且受其他部门管理。这样的管理机制导致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和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常常受到政治因素影响,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www.daowen.com)

目前对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影响最直接的是一个学术咨询机构—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个机构负责包括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内的学科专业设置的建议、专业规划的制订(包括专业说明的编写)、专业建设的指导。我们通过互联网对这个机构的组成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查询,得知目前共有49名委员,其中来自综合院校的20人、理工院校的 14人、师范院校的10人、文科院校的4人、其他单位的1人。[17] 来自师范院校的10人全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这10人都从未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过与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有关的论文,只有2人作为第二作者分别发表过1篇与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有关的论文。

因为有这样的人员组成,这个机构不但没有成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的促进因素,而且成为阻碍因素。

【注释】

[1]本文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指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指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

[2]本文中所说的德育,都是指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生涯教育、交往教育等。

[3]王绪余:《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属性及其功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0年第 1期,第 11-14页。

[4]朱明光、蓝维、高德胜:《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5]高秉坤:《中学政治课的设置问题》,《课程 ·教材 ·教法》1982年第4期,第38-42页。

[6]朱明光、蓝维、高德胜:《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 页。

[7]赵振寰:《构建中学现代化的德育课程- -论德育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 ·教材 ·教法》2001年第 12期 ,第 17-21页。

[8]朱明光、蓝维、高德胜:《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9]张瑜:《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眼中的科学观》,《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8期,第31-33页。

[10]本文中关于1980年之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状况的材料主要来自于: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本文中关于1997年之前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状况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田克勤、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分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开设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院校》,中国教育在线—2015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http: //www.eol.cn/html/ky/zyml/index.shtml,2015年 11月5 日。

[1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9、69-76页。

[15]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海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http: //mksxy.hainnu.edu.cn/html/2013/yjspy_ 1016/542.html,2016年 3月 25 日。

[16]佘双好、邢鹏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第 1-9页。

[17]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304/150999.html,2013年4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